飘天中文网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零七十二章 平定扬州(103)

第二千零七十二章 平定扬州(103)

作者:皇叔刘司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九江军要摆脱他们很容易,甚至就在前几天他们已经走出了数十里之远,可最后他们却突然调头,正是这个举动引起了刘澜的怀疑,只不过那时刘澜考虑更多的还是九江军是不是要打算伏击之类的事情,并没有往这些方面去想,但随着他想通一切之后,有点明白九江军到底是要打算做什么了。

    他现在手里有几万人马,虽然最精锐的摄山营和近卫重甲军去了桂阳,但留下来的部队包括近卫步兵、豫章军以及徐盛的沛县军和陈到在九江募集的士兵,因为是东拼西凑的在一起的部队,所以他们的战斗力无法得到保证,但在最初的时刻,刘澜肯定不会意识到这些,毕竟就是这些部队从豫章一路杀到了零陵,对付九江军绰绰有余。

    可谁能想到江东军的出现让刘澜不得不改变最初的计划,在这些军队里,除了他交给黄忠指挥的近卫步兵外,战力最高的也就只有沛县军了,而他们在与江东军交战时,几乎是连一点还手的能耐都没有,至于陈果带领的那些九江部队,更是差点全军覆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战胜九江军,最有希望的办法就是以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去进攻九江军,但前提是要追上他们,但这看上去很难成功。

    所以这个时候的九江军不仅没有快速离开,而是一直与他们保持着十余里的距离,一直吊着他们,所以刘澜判断这是周瑜在捣鬼,如果他知道周瑜已经去了益州的话,自然就会立即反应过来这是九江军的诡计,孙策一定就在桂阳,可关键是对于九江军的情况经过建平之战后没人能真正知晓,所以刘澜并不敢太冒险。

    当然刘澜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黄忠率领近卫军追上去与九江军作战,虽然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在他身边的这些部队里,眼下能够与九江军有一战之力的部队也就只有近卫军了,这是唯一的办法,现在的刘澜顾虑重重,看什么都觉得是九江军在搞鬼,他可不希望自己被孙策和周瑜欺骗,所以眼下的情况,既然自己如此心怀疑虑,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与他们放手一战,结果揭晓,真相也就大白了,而如果一直是这样一个局面,不敢和九江军决战,最后的结果一定会非常的糟糕,因为这样下去你始终都是被动的一方,跟着孙策的节奏走,最后只会越走越远,一无所获。

    刘澜决定放手一搏,现在的形式对刘澜来说非常的不乐观,以为的刘澜在任何的战斗之中最习惯的做法就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当然这与他广布的内卫间谍和仕仁在辽东时期训练出的一支强大的斥候部队有着极大的原因。

    内卫能够获知敌军内部的骑兵,斥候则能够获悉敌军行动动向,正是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使得刘澜在以往的战斗中能够根据敌军的作战部署来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澜获得最后的胜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很多时候,不管是内部人士还是外部人士,在惊奇于刘澜用兵如神的时候,只有刘澜自己清楚,信息的收集,以及信鸽等快速传递消息的方式才是保障他们取得最后胜利的不二法门。

    如果没有这些,以往的战斗就算能取胜,也一定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可有了强大的信息收集,所以根据敌军的部署进行正对性部署,不仅取得了胜利,更是以最小的代价取胜,但是这一回,随着陈到离开孙策之后,刘澜就失去了对孙策军的信息收集,对于他们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假如这时候陈到还在孙策帐中,那他就能够知晓孙策的意图,甚至根本就无须知晓他的意图,只要知晓他在哪里就行。

    而正是因为眼下的局面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中,所以刘澜才会有点没有底气,这种感觉就好像以前用惯了金手指,突然不让使用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指挥了,虽然他们有着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因为战斗力悬殊,所以他之前始终都不敢轻易冒险,但是现在刘澜决定不再顾虑那么多了,派黄忠上去,不管能不能留下他们又或者是战胜九江军,但最少要探探他们低,瞧瞧孙策到底打着什么算盘。

    对于荆南一战,或者说把整个对孙策的战斗形容成一盘棋局的话,那么眼下这场战斗无疑已经到了收官的阶段,也就是刘澜向来最头疼的官子阶段,对刘澜这样的臭棋篓子来说,开具和中盘他没那么多顾虑,较为随性,可到了官子,一步错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所有的优势都为零。

    所以越是到最后的阶段,就越要小心谨慎,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绝对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里,而刘澜现在也早已不是年轻冲动喜欢冒险的他,何况本来就已经到了收官阶段,那就更要保守和谨慎,所以越是这样的时刻就越不能出任何意外。

    ~~~~~~~~~~

    刘澜的目的很明确,对于九江军和江东军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在意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策,只要能活捉他,比把九江军和江东军全都消灭了都有意义,反过来如果把九江军和江东军全都消灭,而放跑了孙策和周瑜,那对于他来说,这一仗也是失败的,甚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他给自己部队下达的命令,不管是最初还是现在,活捉孙策、周瑜不论死活,这就是刘澜的态度,也是这一仗他的态度,哪怕没有捉到活口,但也要见到尸体,如果让他们跑了,后患无穷,以后丹阳绝对没有好日子可过,以孙家在丹阳的影响力,他相信会有不少世家会用各种方式制造各种麻烦,而且是在他外出作战的时候,就好像第二次、三次徐州之战的时候。

    刘澜的目的就只有一个,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而这也是他反复强调的,所以这也让很多人都有点无法理解主公为何会如此在意孙策,当然对于他们这些不解刘澜也没有过分强调,没有必要,相反他要是解释了,那指挥更加证实了帐下的猜测,而像眼下这样,他们不管怎么去想去猜,最多只是觉得主公把孙策当成眼中之钉有些抬举他了,既然这样,那就尽快拔掉。

    当然有这样想法的人虽然很多,但也会有如同关羽徐庶这样非常认同刘澜做法之人,毕竟九江之战就战争目的来说是没有任何必要的,毕竟就算夺取九江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对刘澜或者是秣陵带来多大的改变,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战略重点,他的价值远远无法与中原相比甚至无法与荆州相比。

    可是攻打九江又一定是出于极深的政治目的,首先刘澜乃征东将军,有军权却没有实际上地方的治理权,虽然天子已经任命,但这样的任命对扬州各郡势力和太守们并没有多大的约束,所以刘澜要坐实自己扬州牧的身份,那首先就是要彻底掌控扬州的所有郡县,而九江本来就是扬州其中一郡,刘澜对他下手,说得过去。

    其次则是孙策,因为他的威胁在尚未拿下的郡里实力是最强的,不管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刘澜都没有把孙策算在其中,因为做这些事情之前,首先必须要先去解决孙策的问题,只有解决的孙策,才不会有如芒在背的感觉,不然他这几万人留在九江,他在秣陵做任何事情都会提心吊胆,在第三次徐州之战的时候,因为孙策的异动,刘澜就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那个时候孙策没有去九江而是直奔秣陵而来,那第三次徐州之战的结果可就难说了,反正在当时的情况下,刘澜可没有底气同时兼顾两面甚至是三面战场。

    也正是这一次,让刘澜真正认清了孙策的威胁,因为他的存在,秣陵始终都会处于危险之中,这种感觉就好像当年的吕布,他本来完美的计划,却因为不断出现的意外而遭受到了致命打击,吕布偷袭徐州的成功让刘澜悔之不及,可同时也让他坚定了迁徙郡治的决心,而孙策的情况与吕布有着八成的相似处。

    也许他们自身单独的存在并不足以对刘澜构成任何威胁,但是一旦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刘澜和袁曹用兵的时候,孙策突然发难,那一定会是非常恐怖的,虽然孙策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借第三次徐州之战出兵秣陵,但是下一回呢?

    刘澜无法保证,也没人能够保证,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出兵九江迫在眉睫,所以当黄忠与九江军在豫章碰上面的时候,刘澜把秣陵几名要员全都召集到军师府,在议事之前,刘澜直言不讳自己的担忧,并且一再强调他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出兵九江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九江之战也就立即启动了,鲁肃与徐盛先后成为了出兵的人选,周泰管亥则成为确保九江之战最终胜利的援助。

    当然这一切的目的都只是为了孙策,可要留活口甚至是要他投降,那就没有比刘澜亲自抵达前线更好的结果了,因为刘澜完全是带着诚意而来,如果他不来,孙策投降的可能性不足三成,就算他亲自过来,也不敢只有对半的可能,但最少增大了一些希望,这就足够了,足够让刘澜亲自走一遭,毕竟刘澜是发自内心想让他能够投降自己的。

    到目前为止刘澜这个想法都没有改变过,他很看重孙策,或者说在孙策的部队里,除了他与周瑜,还真没几个人能入他的法眼,所以这一仗便成了眼下这幅模样,不能说举倾国之兵来和孙策决战,但也是在最大的范围内派出了最优秀和最多的将领与不仅。

    当然这一仗就发展的过程来看,并没有他所担忧的那样发展成一场大决战,九江军以及孙策的不给力使得战斗之初九江之战就奠定了秣陵军绝对的优势,压倒性的优势更是让九江之战变得非常的轻松与监督。

    这一仗因此也被很多人视为牛刀杀鸡,甚至觉得太重视对手了,而孙策却并没有表现出自身的实力,相反有些不堪一击,一仗就把他打到了荆南,让战斗变得没有任何悬念,九江之战的结束以及现在的荆南之战,没有人会觉得有难度,胜利只是迟早的事情,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路顺风顺水的他们终于遇到了困难。

    随着一直没有出现的江东军的出现之后,这一仗变得困难重重,包括刘澜自己都对接下来的战斗没有多大的把握,哪怕他希望能够尽快结束战斗,投入到接下来的吴会乃至中原大战,但现实变得非常困难,虽然他已经觉得派黄忠追击,可是这更像是一次赌博,如果成功了那荆南之战就会立即结束,可一旦失败,那就会为战争的前景布下一层阴霾,无形之中的巨大压力压在了刘澜的肩头上,因为他这个决定,黄忠必须要保证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最不济也要坚持到他率领大部队赶过来,这需要最少两个时辰的时间。

    黄忠犹豫了,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不会轻易就领命,尤其是刘澜这个决定有些突然,让他始料不及,但在刘澜殷切的注视之下,他必须要做出回应,可刘澜没有去听他的苦水与困难,就一句话,接受还是拒绝。

    时间飞快,足足一刻钟的时间后,黄忠走出了刘澜的主帐,没有过多久,刘澜的之内近卫步兵踏上征程,足足五千人的部队快速向东北方向追击,而刘澜的主力也立即拔营而起,这是秣陵军在抵达零陵之后第一次在正午行军,日头很毒,所有人顶着酷暑前行。

    刘澜既然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那就不会轻易更改,只有适应,没有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