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孙召开窍了,毕竟在之前的反复进攻中,他算是看出来了,要击溃秣陵军非常困难,所以只要能够击退秣陵军,那么就可以借这一瞬间的机会撤退了,这是几次对决时他发现的唯一机会。
每一次秣陵军后退到反击,秣陵军是有一个重整部队的空档,但每一次他们都无法利用好这个空档,或者说每次想要利用这一空档彻底击败秣陵军时,最后又会被秣陵军一波反冲锋将局势扭转,如果只是一回两回,那孙召还可以将这当做是偶然是失误,但接二连三都是一个结果,那就说明了这样的空档根本就不是机会,他们不可能利用此机会战胜秣陵军。
但这个空档无法利用它击败秣陵军,并不等于这个空档不存在,既然无法利用这个空档击败秣陵军,那么可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撤退呢?
所以孙召才会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击退秣陵军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这个空档,趁秣陵军整军之际迅速撤离,此刻的孙召心中无疑是无比庆幸的,如果没有这个空档的话,他们要撤退的话还真没那么容易。
江东军发起的猛攻相当犀利,虽然他们的实力很强,但陵军也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而近卫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很看就做出了反击,只是对上了孤注一掷的江东军,不但没能敌军响起的步伐,自己还被杀得节节后退。
虽然双方你来我往已经好几个回合,但是江东军却是接二连三破坏了黄忠的计划,此刻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无力感,这种感觉当年在长安的时候就有,那个时候他没有选择与联军合作,白白将北军拱手让了出去,最后断送了大汉,更导致了天下最终变成了眼下这个样子。
世人骂他,笑他,嘲他,他心里或许会不服气,这个局面归根到底其实和他的关系不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而他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罢了,只不过他这个因素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是能够扭转乾坤的。
所以他内心的内疚还是有原因的,虽然他平时不会表现出来,可是这种自责却始终都埋藏在心底,偶尔能听到一些关羽他的事情和那些肆无忌惮的谩骂,他也能一笑而过,可是内心地又多希望回到那一天,重新作决定,这一次他会毫不犹豫的作出自己该做的事情。
北军不散,天子就还有属于自己的部队,就还有戡乱的机会,而他当时做出的错误选择则让大汉朝让天子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而眼下连续的失利让黄忠再一次有种挫败的感觉,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该作何选择,而现在他完全是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或许这就是人性吧,越是关键的时刻,就越希望复制以往成功的经验,哪怕心底认为不可能再次发生,但依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用以往成功的经验再次取得成功。
这是人性的本能,不仅黄忠会如此,刘澜甚至是关羽也都一样,越是经验丰富的将领,越是名声在外的将领,越是如此,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并不是说老师傅的实力变弱了,也不是新人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心态。
越是名声在外的将领,压力就越大,因为输不起,输了首先是这一仗败了,对士气会有一定的打压,其次是因为名声在外,因为你的位置已经很高了,而一旦战败了,那也就等于从高处跌落下来。
所以这样的将领是绝对不会贸然与没什么名气的敌将斗将的,更不会贸然与敌决一胜负,因为一旦失利的话,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赢得起输不起,最简单一点,如今秣陵的牌面是谁,是刘澜其次是关羽和赵云,如果他二人一旦失败,那他们在秣陵所有部队和士兵的眼中就会瞬间从战无不胜的战神变成凡人,这种落差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尤其是那些之前见你都毕恭毕敬,现在却想着要取而代之的人一下子全出来来了,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从天堂到地狱只不过是一场战斗如此而已。
跌落神坛的例子太多太多,所以他们会在一些困难的时刻,必须要取胜的战斗中去引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因为这是以前让他走向辉煌的经历,而人的下意识是愿意相信过往成功的经验是会再一次带他走向成功的。
但战场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过往的成功只能证明你过往很优秀,证明你在当时你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可并不意味着任何相似甚至是危机关头过往的经验就一定会带你再次走向胜利。
在巨大的压力下,这样的将领最终跌落神坛,没有常胜将军,早点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胜负其实对一名将领格外关键,刘澜最大的失误就是在赵云身上,因为李鸿雁更因为徐州被吕布偷袭的原因,如今的他多少有点自暴自弃,虽然刘澜有几次直接的干预,这样一对一的开导可在他治下属于头一回。
效果如何刘澜不好说,但肯定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只不过曾经那个战无不胜的白袍将军再也不见了,一场失利加上内人的死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但这次失利却也将他从神坛打落,这种落差是现在赵云必须要客服的难题。
这一迹象其实在第三次徐州之战的时候刘澜并没有发现,那时候因为九江之战的原因,刘澜在开导完之后就去了九江,所以对于他还是觉得他应该能够恢复好了,但事实证明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
而眼下刘澜把他留在广陵,没有参与任何战斗,就是希望他自己能够冷静下来,勇敢的走出来,赵云的情况比较特殊,但是在秣陵军中这样的情况却又很多,刘澜甚至觉得应该成立专门的心里干预机构,这样的问题刘澜想过很多,在部队里,新兵其实才是真正的难题,没有基础,重新训练是一方面,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杀人后出现害怕恐惧乃至产生出来的同理心,会让他们很自然的将自己也带入进来。因为他杀的不是一只鸡不是一只鸭,而是和他一样活生生的人,同理心自然就会出现,会害怕会担忧自己生命的终点会和他的结果一样。而这时候如果有心里干预的机构,就可以帮这些新兵们走出自困局和恐惧之中,可对于这个年代来说,这样的心里干预明显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一直部队最后阵亡最多的是新兵,而他们也会在接下来的情绪喷发中战死沙场。
而另一部分的新兵走出来很多人内心变得扭曲,鞭挞士卒甚至是不把氏族当然看,这种犀利鞭挞的士兵们有太多了。
为此虽然无法做到心里的直接干预,可是他能做的就是让老板们去给他们进行开解,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老板这样过来人,他们自然更了解新兵们的反应,因为同理心,老兵们毫无疑问的都变成了最有效的道士,把他们心中的负担给解了下来。
刘澜做出的决定相当不错,以老带新成为了他部队最常见的一幕,一幕老兵再加上伍长,保证了每一伍的士兵都能够有一个一幕甚至是粮秣老兵进行开导。
他不希望自己的士兵变成其他一些诸侯势力的一员,他是亲眼目睹自己部队的成长与崛起,对士兵对将领的优缺点最清楚不过了,但那时他根本就无法看到这一层,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他自己也冲动,也爱冒险,最喜欢的战斗方式不就是出奇制胜吗。
可是现在的刘澜就又与以前不同了,而当他从战损之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之后,他开始真正审视自己的部队了,以前在沛县军队进行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骂严重,甚至有将不识兵兵不认将的情况出现,但现在这样的情况肯定不会出现了,刘澜做出了改变,以老带新,新兵的死活是与老板俸禄直接挂钩的,一队有五人,一名伍长一名老兵,如果三名新兵死掉一人,则老兵和伍长各损失一份俸禄,如果三名都战死,则老兵和伍长俸禄全部为零。
有奖自然有惩,而奖励刘澜则规定与封赏及战功直接挂钩,也就是说一年以内的新兵在每一场战斗中他们的杀敌数量是固定的三颗人头,完成任务则其可以获得奖励,完不成任务则老兵与伍长就算杀敌再多一份功劳赏赐也拿不到,哪怕你斩将夺旗也一样。
当然这只是限制并不是真正的奖励,刘澜对老兵的奖励是在新兵杀敌三人之后,每杀一人他们获得的封赏要拿出一半与伍长和老兵平分,你如果杀了任务的三个人后又多杀了一人,那么奖励十铢钱新兵是可以拿到五铢,而另外五铢则会被老兵与伍长平分。
这样的命令下达,老兵对新兵的关爱明显大了很多,可如果他们愿意把新兵当大爷一样的捧,那刘澜也不会管,他已经讲的很明白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你们可以一直管他们,一场战斗甚至是两场三场,可之后呢,还管吗,尤其等他成为老兵之后,害的还不是他们吗?
这样的一道命令,最初非常受人诟病和质疑,但却在刘澜的要求下还是执行了,老兵原因拿自己的杀敌的人头替新兵充数他不介意,既然是一个队伍一个团队,你如果连最基本的团队合作都做不到,反而是贪图蝇头小利,自私无比,那么新兵被当成炮灰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
而一直正常的活力的部队,那一定是老中青三代人都存在的部队,而眼下的秣陵军你会发现信任战场之上都死光了,剩下的人自然就变得死气沉沉,而刘澜这个命令,看起来是对新兵的保护,是让部队充满活力,是让越来越多的新兵成为老兵。
但是刘澜真正的希望,还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次机会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哪怕就只有几个人的一个小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连最底层都做不到最基本的团结,那和谈让上面的人谈团结。
所以一支小队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些小队团结了,那不管是佰长千长和军司马会变得更轻松,而当一直部队中,所有的小队都能够齐心协力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支部队是真的上下齐心。
而这就是孙召此刻要面对的一直部队,战斗很见了,可就如之前刘澜没有说明的情况一样,为什么会说双拳打死老师傅,因为道理非常的简单,初生牛犊不怕虎,比起那些元老的将领,名声在外的将领,他没什么可以输的,所以他们只能孤注一掷,而不会像对面的将领考虑的那么多。
这就是孙氏最大的优势,也是眼下的黄忠所无法应对的,连续被孙召破了攻,才是最气愤的,感觉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将领,可是仔细想想还有什么将领是他们想要而又得不到,这样想想不就舒服了。
在秣陵刘澜无疑是很多人眼中最具有远见的一个人,他不管感谢什么,都能够想出一些常人所无法想到的点子出来,这是刘澜最让人佩服的,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不过就是些奇淫巧技,可对于刘澜甚至是那些工匠们来说,这却是奇思妙想。
没人能知道刘澜脑子里到底有多少点子,在很多人看来他好像什么都难不倒,甚至不是还会想出一个办法来。
但刘澜并不是在这些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别忘了在这些之前他还是一名将军,一名闻名天下的将领,此刻黄忠非常的想要知道,如果是刘澜遇到他现在这个局面,又会如何处理,此刻的黄忠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但凡还能有一点办法的话,他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