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秦有锐士 !
楚王熊槐是一个好人,但绝不是一个好君主。
楚王有着上古贤君之风,也想将楚国的事业发扬光大,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碰上的对手都是这般强横的,再加上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所以,楚国不缺人才,不缺敢于为富国强兵付出一切的人才,但楚王就是无法知人善任!
这不得不说,是楚国的一个悲剧!
诸如屈原、昭睢、昭鱼、景翠这些人,哪一个不是难得一见的大才?但凡楚王知人善任,楚国就不会沦落到今时今日这种地步!
良久,屈原长叹一声,又不禁道:“王上,多谢你的开导,臣明白了。只是,臣很疑惑,王上为何要这般开导屈原?难道王上就不怕屈原日后回了楚国,将秦国的重要情报都带回去,威胁到秦国的安危?”
“王上就不怕,有朝一日屈原用在秦国学到的商君之法,使楚国富国强兵,继而威胁秦国?”
秦王荡闻言,意味深长地道:“屈子,你是要听真话,还是要听假话?”
“自然是真话。”
“若是真话,寡人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怕,寡人怕有朝一日,楚国真的富强了,国力日盛,将威逼大秦。对于屈子所言,将秦国的重要情报都带回楚国,寡人倒是不怕。”
“为何?”
“因为寡人了解屈子你的为人。打个比方,一日屈子同寡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寡人睡着了,旁边放着一块寡人的金子,屈子会拿走吗?”
屈原老老实实的摇摇头。
“这不就是了?屈子你是君子,寡人对屈子坦诚相待,屈子何以负寡人?”
秦王荡这的确是在“欺负”屈原这个老实人!
屈原哭笑不得地道:“王上还真是看得起屈原。王上,臣很是不解,既然你怕屈原回国之后,在楚国进行变法,强盛楚国,继而威逼大秦,又何必让屈原入秦为相?又何必不将屈原挽留在秦国?”
闻言,秦王荡回道:“屈子要走,寡人是不会挽留的。寡人了解屈子,屈子之身虽在于秦,然则心系楚国,有朝一日,屈子要返回楚国,寡人若是强行挽留,则屈子必将自刎于寡人面前。寡人说的对吗?”
屈原重重的点了点头。
知我者,嬴荡也!
以屈原刚烈的性子,是绝对无法容忍秦王荡这般挽留的。而后者也知道这一点,他喜爱屈原之才,不忍杀之,故而也一定会放屈原回国,屈原自己都清楚秦王荡肯定会这么做的。
所谓知己,不外如是。
“那王上又为何让屈原入秦为相?弥子夏、甘茂之才,当不在屈原之下矣,王上又何必舍近求远?”
秦王荡微微一笑,说道:“屈子,你是治世之才为何看不清楚这一点?寡人与屈子,实为各取所需也。屈子之才,用于当前之秦国甚好,好剑就应该用在剑刃上。寡人认为,此时的秦国更需要屈子你这样的大才执政。”
“而屈子也需要了解到更多的商君之法上的知识,看一看秦国经过变法后的境况,再根据楚国的国情,制订更加适合楚国的法令,才能在楚国行之有效的推行,不是吗?”
屈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秦王荡又道:“屈子,寡人想,你不可能不清楚。咱们之间,是在各取所需。至于你所说,害怕楚国经过你屈原的变法,继而国力昌盛,以至于威胁到我大秦的安危,这一点,老实说寡人不惧。”
“为何?”
“楚国封君遍地,王权尚衰,屈子要进行变法,就会触犯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岂非困难重重?楚国何去何从,仍未可知。再者,经过变法之后的楚国,还能追得上我大秦吗?这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闻言,屈原深深地看了秦王荡一眼。
这个男人,真是太可怕了!
事实上,秦王荡并不相信屈原在楚国的变法能够成功,即便成功,也未必能追得上秦国的步伐!
楚国,此前就有吴起、屈原两个人进行变法,可是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好歹也有一些成效的,只是不如秦国的商鞅变法那样显著,那样彻底。
屈原变法不同于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更是迥然不同的。
变法,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君的权威。
然而屈原自身就是楚国的一个贵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这一姓氏,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七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
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可称之为“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
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
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之前被秦国俘虏并自刎的大将屈丐。
秦王荡之所以认为,屈原在楚国的变法不会成功,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和此时楚国的外部环境,以及楚国自身不团结等众多因素。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一贫如洗,秦人自上而下的,都想要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要知道当时的秦国差点都被魏国打到亡国了!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在这种危机意识下,秦人众志成城,大多都支持商鞅变法。
而楚国呢?
楚国七八百年的历史,只有一次差点被吴国打到亡国,孙武“千里奔袭,五战入郢”,要不是秦国出兵相助,再加上吴军不得人心,楚国不是亡国了,就是四分五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