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W的日记本 > 第003章

第003章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W的日记本 !

    2020年6月27日

    回家的日子更多时候是和母亲在一起的,一起散步,一起种花,也会躺在一起玩手机,看到有趣的视频或者有意思的文章彼此分享,谈谈自己的见解,总的来说,这种慢下来的时光是难得的惬意。

    当然偶尔也会争吵,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吵个不停。某天突然说起什么,已经记不起内容,只记得母亲很大声,很气愤的说了句“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这么不省心,你小时候就这样,现在长大了还是这样。”这几乎是父母的口头禅,往日听得多了,没觉得这话有多重,可那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母亲的话音刚落,我的眼泪就不受控的流了下来。

    “不懂事”,这句话母亲说出来的时候是怎样的心境,也许某些时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焦躁,可伴随一个孩子长达二十几年的口头评价,更多时候只是一句心烦气躁的随口话。那作为被评价为“不懂事”的孩子,听着这句话长大的孩子,她真的只是听听,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没有将这句话作为耳旁风,而是很用心的去理解母亲的这句话。回顾往昔,早在稍微能听懂这句话原意的年纪就开始拼命挣脱其中的束缚,可这么久了,还是被紧紧的缠绕,偶尔想起就觉得难以呼吸。

    “不懂事”到底在父母的口中是什么意思,仔细回想,儿时只要做错事,学习成绩不理想,都会听到父母这样的一句话。为了父母口中的“懂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努力学习,不要出错,可即使如此,也好像并没有的到父母的赞扬,后来慢慢懂得,自己始终达不到父母的期许,在父母眼里,我始终是不够懂事的。那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这句话不那么对,或者说父母这样定义我,我感到些许委屈呢?是我突然自然的斥责小一辈的孩子,他不够懂事,那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一些。

    所谓的“懂事”,大概就是孩子做的事没有达到父母心中的标准,通俗点讲,就是没有顺了父母的心。这么说,好像听着有点寒心,可我仅仅只是根据自身经历,结合与父母多次交流所得,写下来,也只是觉得,像我这样被一句话压着长大的孩子,应该有很多。

    想想那些年被定义的自己,多少有些心疼。为了让母亲高兴,做什么事,我的第一想法都是母亲希望我怎么做,买什么东西,我都不能很快做选择,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自己有选择困难症。直到上了大学,脱离父母的掌控,我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的时候,我才懂得,原来我不是不会选择,是不会替母亲做选择,我害怕自己的选择不是母亲喜欢的。

    这真的不夸张,记得小时候被问及喜欢什么颜色,那时候也是大声的告诉母亲,我喜欢黄色,可母亲听后,只是同父亲说“到底还是个孩子,只有孩子才会喜欢这种幼稚的颜色。”小时候我们都盼着快点长大,摆脱幼稚,后来同样的问题,我都告诉对方自己喜欢蓝色。可是颜色哪里有幼稚成熟的区别。

    记得还有一次同母亲去买手机,母亲看好了款式,在颜色上纠结了,店家问我喜欢哪一个,我记得很清楚,一款嫩粉色,一款天蓝色,那时候的我已经比同龄孩子早熟很多,根据母亲多年的思维与她当时的年龄,我选了更适合她的蓝色,店家顺着我的话,一直推销蓝色,母亲当时也很开心的买了那款大家都说好的手机。可是过了两天,她后悔了,她同每一个夸赞她手机的人说“听孩子的话买了个蓝色的,还有一款粉色特别漂亮,我心仪那个,她不懂事,人家为了卖这个颜色,一直推销,她也让我买这个,看她喜欢买回来了又觉得还是那个好,也不知道能不能换。”在她去店里询问得知不能换后,更是说了好几天。她的话是随口说的,但也是心里所想。我好像就是从那时开始,再也不愿意表达了,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说话才能够不被责备,怎么做才能不犯错。现在想想,多么可笑的事。母亲不喜欢的颜色就是幼稚,没有坚持自己喜爱从众的做了选择就是我不懂事。

    再后来我长大了,好多朋友觉得我的性格好,总是让大家很舒服。我自己也知道自己是那种讨好性人格,总是自己吃亏。可是哪有什么性格是天生的,都是后天环境造就的。我的好脾气都是常年在父母身边忍气吞声养成的。说起来,我其实从来都不埋怨父母,是我在成长中主动选择了迎合,写这些不过是一场自我反思和对教育的思考罢了。

    那天突然奔溃,同父母诉说了这么多年的委屈,撕开自己所有的伪装,认真的问了一句“我到底哪里不懂事?”。父母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育问题上的诸多问题,母亲哭着告诉我,她一直觉得我长大后,很多喜好都随了她,这一点我并不想反驳,二十几年的刻意迎合,只要父母在身边,深入骨髓的下意识反应,都不允许我伤害一个母亲只是方式有问题的爱意。

    写下这些的时候,我是很庆幸的。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受教育有问题,自己多年顺从不完全正确的时候,我勇敢的抗争过,更庆幸的是我的父母她们也在不断的思考,不断地反思改进。可我身边还有好多人,她们到现在还背负枷锁,艰辛的,麻木的活着。

    我试图告诉一些人,父母也会犯错,教育应该是双向交流的结果,我们也有责任,不完全是受害者。当然,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对,但我有认真思考,总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