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活在南宋 > 第六章丧事

第六章丧事

作者:偷糖吃的黑蚂蚁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活在南宋 !

    这人狗儿认识,这几个月来经常见到他,人称铁老七,花名“铁唢呐”。因他时常鼓着嘴吹唢呐,两边的嘴皮都有些松弛,吸足气时,特像一只鼓气的蛤蟆!所以又被人笑称“铁蛤蟆”。

    铁老七打小跟他父亲学吹唢呐,十七岁时就能领队接活,他们这帮人专门接“娶亲”“埋葬”中“响乐”这块的活计。无论是“喜乐”里面的头道曲、二道曲、三道曲、迎亲曲、送亲曲,拜堂曲等还是“哀乐”里面的迎客曲、答谢曲、装殡曲、送行曲和埋葬曲,铁老七都能信手拈来。那一口唢呐功夫曾被州里的通判老爷招去听用过一段时间。年轻时的铁老七走南闯北的在乡间泥腿子们中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不过如今岁数大了腿脚不利索,不再出远门,就在县里附近接接活。

    能使用到他的必是东城那些有钱的员外们,也没听说今日有哪位员外死了呀!怪不得今晨放粥时不见旁的那些乞丐。扭头看看狗剩估计他也不晓得,不然也不会去领粥的。

    瞅瞅屋里,打扫得也差不多了,俩人便扔了扫帚跑到院里。抬头看看天正是一日当中最热的午时,寒秋天里难得的好天气,把角落里的稻草垛摊开,晒晒潮气,晚上还得用!

    看旁边的大傻已经醒了过来,正坐在那里揉着他的左腿。“大傻,俺们要去东城坊,你在家呆着可好?”

    “大郎哥,你们可是要去东城张员外家?”

    “噫?大傻,你怎知道?”俩人一听大傻这么说忙凑到跟前问道。

    “俺是今早听王小乙跟张家二郎说的,昨宵禁后王小乙本想在南城门口附近找个地睡上一觉。刚睡下没一个时辰,那东城张员外家的张大郎,打着火把领了十几下人,拿着文书叫开了城门往城外去了。到了后半夜,他们这群人护着一辆马车又匆匆的进了城。张小乙还看到张大郎给了守城门的张队正好几贯铜钱。那时候,他还远远地听到几句,说什么张老员外卒了!今早他们都结伴去了东城。”

    说完,刘大傻便用一副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俩人道:“俺刚刚也听到了唢呐声,你们想来也是去东城凑热闹。大郎哥,俺也想去。你们抬俺去吧!”

    呵,这大傻不犯病的时候还真精明。不过瞅瞅大傻的左腿叹了口气说:“大傻,你腿上的伤还没好,不可折腾。俺们就去看看能不能讨些吃的,不多玩。等午后回来时,路边寻个郎中给你拿贴药。等养好了腿,想去哪你都可以去。你放心,俺们会给你带些吃的里!”

    那大傻听了这话,瞅瞅那条伤腿也感觉没甚可说,就苦着脸道:“你们俩一定要给俺寻回些肉吃,俺好久都没闻过肉味儿了,嘴里都淡出个鸟来!”

    吃肉,不仅在古代是个问题,哪怕是后世普通老百姓家也不是能顿顿吃得起的。沉重的房贷车贷压的喘不过气,尤其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每个月就那么点薪水,还要留着交了房租,剩下的钱一番精打细算,也只够打打牙祭。

    俩人安抚了大傻,便结伴往东城坊走去。身为一个乞丐,平时东讨一口西找一口只为填饱肚子,时不时的还会饿上一顿。所以每当这城里有哪户人家娶妻或者办丧事,便是属于这帮乞丐“过节”的日子。娶亲自不必说,这乃是大喜事,遇到出手阔绰的人家只要走过去喝声彩,不但会打赏一顿饭吃,有的还能赚些红包回来!

    乞丐上门就和那乌鸦一般,哪怕这家里正在办丧事,人人忙的脚不停地。对这帮乞丐也得派人打发好了。不然给你找点事捣捣乱,岂不让人笑话。打发他们,其实也不难,无非是一些吃剩的冷菜冷汤,端出来分给这些乞丐,等他们吃饱了也就自然走了。

    看一户人家在此地混得如何?处事如何?就在他们家办丧事或者喜事的时候看,办的场面如何宏大,来的客人数量多寡,主家礼节是否周到,这时都能彰显的出来。

    中国人都爱面子,唯恐别人耻笑自己办事小气,所以大都会把场面办得红红火火,以求事后,在周围人里博得一声好评。

    办丧事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特别讲究礼节的时刻,尤其是在古时。既想办的周到,不失礼数又想把那场面办的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当官的有当官人的办法,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道道。而住在东城的那帮不缺钱的员外老爷们又没有官场律令的限制更是自由发挥。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故亲人逝后,多施行土葬,不过在宋朝,情况却有些不同。受佛教僧人火化的影响。自唐以来民间也开始出现了火葬,到了宋代,已然流行起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自佛法入中国,上自朝廷,下自百姓,达闾巷,治丧礼者,一用其法。”

    僧人宣称,圆寂后通过火葬,逝者可升入西天极乐世界,仕伸阶层也起了效仿的心理。而民间的老百姓,尤其那些穷困的人家,无力置办棺材墓穴,便将逝者火化后,把骨灰盒存在寺庙内或者埋入地下省时省力甚是方便,所以在当时的佛教发达地区大量流行火葬法。

    甚至朝廷开的“漏泽园”还免费为贫穷人家安排火葬,宋代的开明与进步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周礼》言“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按照礼法,土葬才是正统。因此在儒学大盛的明清时期。朝廷对火葬的禁止极为严厉,从宋代刮起来的火葬之风也就逐渐消失了。

    宋代也提倡厚养薄葬,明确制定了丧葬令,禁止将金银财宝过多的财物放入棺内,也不准用大块石板来搭建墓室。宋代的薄葬之风,盛行于士大夫阶层。坟墓前烧纸人纸马纸钱这个习俗也在此时流行起来。不过宋代民风淳朴,行事相对自由,尤其那些仕伸阶层也并非完全按照此法行事,大多都会按照当地习俗操办丧事。当然也有不少大操大办的人家。

    对于吃饭,我们通常会认为,古人都是一天吃两顿的,其实不然,尤其是我国古代经济高度发达的“我大宋”时期。民间百姓也普遍吃三餐,甚至有些人家是不会开火做饭的。每次到吃晚饭的时候便扶老携幼全家出去“下馆子”。所以说与后世生活环境高度契合的朝代便是宋朝。

    瞅瞅天正是午时,到吃午饭的时候了。自己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朝食吃的那俩素馒头和米粥早消化没了。听着肚子咕噜咕噜的吵闹声,俩人一阵闷头急走,半个时辰就到了东城坊前。

    踏着东城坊的石板路,轻而易举就找到了张员外家的府邸。

    东市刘纸匠糊的纸人纸马和细竹条扎的纸轿子,已经堆了张府正门一地。再加上到处飘的白幡,路边的哭丧棒使得这里早早变成了一片雪白的世界。

    也是见多了这样的场面。俩人也不怕,随手拽了根麻绳系在腰间,嚎了一嗓子便往后门而去。正门不是一般人能进的,侧门也不会让自己这些乞丐进去,唯一能去的便是后门。

    不过,事情的发展往往充满了一份变数。

    俩人刚刚跑到侧门附近,一路的奔跑有些乏力就蹲在路边一块青石板上想歇息片刻。突然从侧门里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厮。那小厮,腰间系着麻绳,头上绑着白麻布条子,穿着青衣,说话时圆脸朝天,正看到正蹲在门口的狗儿俩,就张口呵问道:“你们俩小厮为何蹲在门口,不去干活?”

    狗儿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一把拉住想起身离开的狗剩,不慌不忙的站了起来,走到那小厮身前,抱着拳行了一礼道:“回这位小哥的话,我兄弟俩刚把那些掘墓挖土的师傅们送出南门。一路跑的累了,想借此地歇息片刻就走!”

    那小厮眼睛朝天哑着嗓子道:“我说怎么瞅着你俩浑身脏兮兮的满身尘土,原来是跟着二少爷去看坟址的帮佣。告诉你,我可是跟着大少爷的张小三!如今大少爷已被商定为主丧人,二少爷却是个跑腿的护丧。二房是斗不过我们大房的!这当下二娘说话都不管用。”说着话那张小三伸出手指点点狗儿他俩,道声“跟我来”便扭过头,往门里走去。

    走了几步没听到脚步声,便回过头来训斥道:“你俩厮还站在哪里做甚?还不快跟上!”

    狗儿慌忙道:“不知三哥,领我们兄弟去那?”

    那张小三一拍脑袋道:“忘和你们说了,大少爷让把后院那个杂物房收拾出来。你们俩人跟我来去收拾收拾!”

    苦也。狗儿原本看这小厮一派眼高于顶的样子,就想捉弄捉弄他,便假冒了身份糊弄一番,再去后门找寻些吃的走人!可不想跟着他进去卖体力!眼珠子一转便回道:“可是,二少…”

    二少爷仨字还没说完,那小厮一手叉腰一手指得狗儿呵道:“你们这些帮佣的,主家怎么吩咐,你们就怎么干,怎能挑三拣四的不听指派。”说完这些,又想了想,口气放缓了道:“二少爷那边不用管他,已经去了那么多小厮和帮佣了也不缺你们,你俩安心跟我走,工钱我会安排再多给你们两文!”

    工钱!一听还有钱拿,狗儿慌点头道:“好的三哥,小的只是怕二少爷那边人少忙不过来。听您这句话,小的就放心了,这就跟您走。”说完话,就拽着狗剩踏进了侧门。

    这张小三看狗儿也算识趣也就不再做声,重新恢复了眼高于顶的模样,在前面领着路走。边走还边嘟囔着道“不就是外院的二管事吗?居然看不起俺张小三儿,跟你要个人还敷衍俺说没人可用!一股脑的总往二房那里派人。等大少爷掌了权就把你赶走,让俺顶了你的差事,嘿嘿嘿…”

    一旁的狗儿听了,心里默默的对那二管事说道,对不起了您,是这张小三看你不顺眼才害你丢了差事的,不管小子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