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进化之超越星辰 !
本章内容依然主要围绕凡尔斯的发言内容展开
————————————————————
让大家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些勉强了,所以我就直接公布答案好了。
在我们针对电子进行观察的时候,也就是我之前提问中说到的,在确定粒子通过双缝后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那么此时我们看到的粒子是以粒子的形式出现的,而一旦当我们拿开摄像机的时候,粒子又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
这就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
如果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的话。
就好比我们沿一条直线滚动一个篮球时,我们不看篮球,篮球会变成一条线,从出发的a点到达b点。
可是当我们回过身用肉眼去观察篮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篮球并没有变成线,它依然是最初的圆球状。
当然这种比喻是不够严谨的,而且只是为了强行解释“波粒二象性”。
而真实的模拟实验,就要提到“薛定谔的猫”。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实验吧?
好像无论你懂不懂物理学,只要能说出“薛定谔的猫”,那么立马就会显得你很有水平。
……
那这样的形容对不对呢?
以我个人来看,的确如此。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相当完整且足够严谨的能够描述“波粒二象性”内在实质的实验。
那这个实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
首先,我们假设有一个对外完全封闭的盒子,在盒子里放着一只猫和一种放射性物质。
这种放射性物质有50%的几率会出现衰变并杀死盒子里的猫,当然也有50%的几率维持原样与猫相安无事。
可我们去前提说了,这是一个对外完全封闭的盒子,盒子里也没有任何摄像机之类的可以观察猫和放射性物质状态的设备。
此时,猫是生是死完全就是一个未可知的状态。
也就可以假设此时的猫存在于一种既生又死的混沌状态。
但大家都知道,这种状态是不存在的,应该说此时的猫非死即生才对。
可无论是哪种猜测,在没有确定观察作为前提下,我们都不能说盒子里的猫是死的还是活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观察将最终决定猫的“命运”。
又或者说,是我们的观察最终确定了猫的生或者死,让混沌的状态变成了有序的,可被接受的现实。
……
郝先生说的对,此时的物理学问题已经开始逐步引申到了哲学的范畴。
那么物理学和哲学之间,或者说,物理学和所有学科之间是否也存在联系?
呵呵……
我只是提出一个猜想。
……
因子到底是什么……
我好像已经明白了。
它或许就是蛰伏在我们身边,洞察着宇宙万事万物的观察者,或者说它们就是观察者的力量。
因为它们的存在,秩序得以维系,而一旦它们消失,所有这一切都会回归到混沌的状态。
这种猜想的最初提出者并不是我,而是杨迪先生。
他在一篇从未发表的论文中提到过,假设波粒二象
性
真的存在,薛定谔的猫确定了混沌理论。
那么我们呢?
自尊为智人,并逐步向着智神靠拢的我们呢?
……
我还记得杨迪先生在这篇未对外公开的论文中对薛定谔的猫进行了这样一种比喻。
他说,当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你可能会玩的很疯,不在意发型,引吭高歌,不在意五音不全,穿不穿衣服也无所谓,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大,甚至很奇怪……总结来说,你的所有行为都变得不可捉摸,莫说他人不知道你会有这样的一面,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了,接下来又会做什么!
但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家中来了客人,你就会立马安分下来,开始收拾打扮,声音变得文静可爱,行为变得稳当得体!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也存在波粒二象性吗?
只要有人观察,我们就会变得有秩序,没有人观察,就会变成混沌不堪的模样?
而如果这是真的,那么……
观察这个宇宙的是谁?
……
初看这段猜想的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到那么深层次的问题,可现在,当因子被我们发现并对我们的世界产生影响的时候,我越来越觉得这种猜想的可怕!
杨迪先生是个伟大的人,作为反思者学派永远的精神领袖,他是可敬的。
他留给我们的反思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思考。
……
到这里,关于我对因子的理解进入了最终部分。
那就是“观察者”猜想。
我们探寻“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的猫”所蕴含的奥秘的同时,应该也逐渐的意识到了这样一个“观察者”的存在!
而且它并不遥远。
就像杨迪先生比喻的那样。
客人也许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常见的“观察者”!
他们不需要特殊的身份或者力量也足以让我们恢复秩序的“正常”状态。
如果再放大一些看。
曾经不可一世,险些灭绝人类的“金色鸟笼”也可以作为观察者。
因为它掌控者全人类的数据信息,我们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它的观察之下进行,而它只需要适当的介入就可以让这一切按照它的“秩序”安稳许多年。
再说一个更为具体的,印象更加深刻的。
那就是“中心之帷”。
中心之帷拥有的力量至今仍是我们难以企及的,作为重燃人类文明的监护者,或许中心之帷逐渐走向了堕落,甚至变得形如枷锁,但不得不说,中心之帷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深有体会。
……
而作为曲变引擎研发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我对自己的工作和成果其实一直都不够满意,甚至感到徒劳无功。
尤其是当听完郝先生和唐教授的一番话之后。
我更加觉得曲变引擎目前的进步方向是错的,也许我们应该停下来,并回过头,从零开始。
……
但在那之前,我觉得我有必要先放下手中的工作,像唐教授所说的那样,先去找更多的“纸”。
而我觉得,“因子”就是最好的纸张。
另外……
r/>
关于仝老伯提到的人生的意义,李伯伯给予的提醒。
我觉得,这些东西并不应该是今天在座的各位应该去考虑的,因为如果我们都在后退,那该由谁来推动人类整体文明的前进呢?
如果科学家们都贪生怕死,那我们何不干脆放下一切研究,回归到赞斯波尔帝国统治时期去呢?
在帝国的两千多年统治中,人民安居乐业,处处歌舞升平,那样的日子当然很美好,尤其是对于存在于社会整体中的个体而言。
大家只要谈情说爱,听听歌,刷刷剧,享受美食就好了,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寻求未来呢?
这样的生活我虽然从未体会过,但我也曾向往过。
可若要论起意义这个词。
积极向上的探索算不上意义?
人类文明进步算不算意义?
如果没有那些敢于尝试的科学家们的牺牲,我们会有今天这样丰富的娱乐项目?
又或者说……
反观我们抵达盖亚星后的这六千多年。
我们已经安逸的太久了,是否应该再次上路呢?
不去思考,不去奋斗,安于现状就是最有意义的吗?
仝老伯?
如果我说将来您有可能穿上特殊的设备沿着时间的长河,在规定的秩序范围内回到过去,再见一面您的家人,您是否还会愿意在穹顶上整日看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的开始和消逝呢?
李伯伯。
正如您所说的,科技的进步所能解决的问题或许正在逐渐少于它所带来的问题。
那么您是否能够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反过来要求科学停止前进呢?
……
或许因子就是解释薛定谔的猫的最终答案。
观察者是否存在也将决定我们人类是否拥有资格迈升到下一个层次!
……
“不要温顺的走近这良夜……”
这是曼妮姐送给我的人生格言。
所以,不管我所说的话有没有改变诸位的想法,但请记住今天,未来,我们注定会改变!
这一点,谁都不能阻止!
……
————————————————————
“师哥……到底什么是薛定谔的猫啊?我怎么就是想不明白呢?”苏米问白泽。
白泽与她坐在卓渊观上,身旁一株桃花树随微风摇曳,花瓣悠悠荡荡,落在卓渊观上时便如跌入水中,涟漪荡漾。
白泽捡起面前的花瓣,转头看向身旁的桃花树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话时,则此花色泽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苏米也转过头看着桃花树,望着那晴空之下的桃花,懵懵懂懂的听完,好像明白了,又好像全然没有听懂。
但她总觉得这句话所传达的意境已经完美的阐释了之前她所难以理解的那些问题。
你未看此花时……心同归于寂……
来看此花……便知花不在你的心外……
苏米想了又想之后,忽然顿悟了,便忍不住夸赞道:“师兄你好厉害啊!”
白泽笑了:“这是王阳明说的,可不是我悟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