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四章 开学(二)

第四章 开学(二)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二拴的一九七八 !

    李之重想着刷刷牙,看到窗台上牙缸摆放着两把牙刷,状如散开的破扫帚。

    旁边躺着一个卷缩的牙膏袋,刷牙的想法顿时没有了。

    双手用铜瓢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倒在一个红囍围边鲤鱼戏荷打底的红色脸盆里。

    从香皂盒里捏出一条火柴盒大小薄如纸片的香皂,把头脸手仔仔细细洗了一遍。

    洗手后又看见指甲长短不齐,指缝全是黑泥,十指如镶了边似的。

    找出母亲的裁衣大剪刀,仔细剪了一遍。

    发现重生真好,不用戴老花镜就看的那么清楚,且小手是那么灵活。

    最后用毛巾搽了一把牙,用水漱了漱口。

    窗台上还有一盒海钵儿油,海钵儿油的油盒外形状如海蚌而得名。

    估计是二姐落下的,李之重挑了一点儿,擦在有些皴裂的手背上。

    书包在大红柜上,大红柜是母亲的陪嫁。

    母亲的聘礼是十八石糜子十四两板子(鸦片),回礼(陪嫁)就是这一躺大红柜。

    十九岁到了他家,父亲时年二十五。

    书包是母亲用各种一寸见方的花碎布拼接而成的。

    原材料来源于给各家做衣服后的边角料。

    白洋布做里子,用了一年后,虽然刚洗过,颜色更是斑驳了。

    一个铁质铅笔盒,不知道是哪位高人传给他的,居然把盒上图案刮得干干净净。

    漏出白色的铁皮,打开盒盖,盖的内侧是九九乘法表,偶尔能看清几个。

    铅笔盒里有两根铅笔,半块儿橡皮,一把小刀。

    钱也在,一张白底蓝图纺织女工图案的五毛钱。

    可惜要交给学校,节俭的母亲一分钱也没多给。

    暑假作业是语数合并的,就一本十六开的。

    昨天晚上完成于母亲的严厉逼迫之下,老娘检查作业的标准就是看写满了没有。

    书包里还有两个三十二开的新作业本,一个是田字本,一个是横格本。

    三十二开相当于现在B6,是小学三年级及以下标准作业本。

    十六开相当于B5,八开相当于A3。

    作业本牛皮纸封面盖着红色“奖”字。

    这两个作业本和两根新铅笔,是一年级期末三好学生的奖励。

    再有就是几个没用完的作业本,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口肯板升小学,一年级,李二拴”。

    奥,忘了介绍,这个酒窝黑小子,小名李二拴,有名无字。

    大名(字)李之重是上高中才起的,生于1970年阴历10月,属狗,现在虚九岁。

    就读于口肯板升小学,开学就是二年级学生了。

    学习吗还不错,就是不爱学。

    一年级时李凤凤是他的班主任,还有一个身份,亲大姐,李之重畏其姐之威不敢不学。

    李之重喜欢各种户外活动,喜欢各种新鲜事物。

    虽然能叫新鲜的对他们这样一个村子太少了。

    家里院内更是所有角落他都实地考察过,记忆力极好。

    家里啥东西放的找不到了,大人们就会说:“问二拴。”肯定能第一时间给找出来。

    李之重上辈子习惯不吃早点,但是要空腹喝一大壶水。

    现在也许是长身体,有点饿了。

    按照记忆翻了翻可能有的昨天剩饭的地方,有些失望,什么都没有。

    早饭这种奢侈品只有下地干活的人才有。

    不过也只是一碗剩稀饭加炒面,算了,中午再说。

    学校位于村子中心偏南,李之重家东南方向。

    刚跨出大门时,如果那也叫大门的话,充其量是个木头栅栏封闭的小豁口。

    看见几个一条街同龄的小伙伴奔了过来。

    “二拴叔、二拴叔,”原来是刚刚、三宝和海军。

    “你的暑假作业写完没?”甜菜头(上大下尖)黄毛的三宝喘着气问道。

    这位本家侄儿比他大一岁,不过辈分却小一辈儿。

    去年由于成绩原因被他二姑(李凤凤)热情挽留了一年,心灵手巧就是没开学习的窍。

    “昨晚刚写完了。”李之重回答道。

    “太好了,二拴叔,我写了一点儿,担心老师打,一会儿你帮我再写点?”三宝心有余悸地央求道。

    “不行,我才懒得写呢。”李之重笑眯眯看着稚嫩的几个发小说。

    “老规矩,两个老家贼(土语:麻雀)。”三宝说。

    “好吧。”李之重想了想烤麻雀的味道,装作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一路上,只见一个个蓬头垢面背着各色书包的小人儿。

    穿着蓝绿灰黑的补丁服装(形象可参考《武林外传》里面的小米)。

    拉溜着向一个方向走去,一点不像是去上学。

    如果每人发根棍儿,更像丐帮一袋弟子集合。

    “伟大领袖***教导我们,……所有革命者要团结起来,所有无产阶级要联合起……‘运动员进行曲’……”。

    从高音喇叭由远及近响彻耳旁,学校快到了。

    学校坐北朝南,青砖围墙,当时除了公社算是最好的建筑了。

    铁栅栏大门上方铁艺拱形桥上焊着六个字‘口肯板升小学’。

    六个字中间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字和星都用红漆涂抹。

    大门东西两侧围墙上,白底蓝框里写着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校园是东西长南北窄的格局,教室分布为西三排东两排。

    东两排是每排三间教室,西三排为每排两间教室。

    教室是青砖青瓦木门窗马脊梁(人字形)结构。

    正对大门中间是一个大通道,西三排中间一排为教师办公室。

    办公室靠西墙立着一个两米多高的木头门字架,用钢筋吊着一块约一米长的铁轨。

    那是学生们上下课铃声发源地。

    教师办左前通道中间,有一口咸水井,是学校、附近村民与牲口饮用水唯一来源。

    东两排前是一片空地,课间操在那里进行,空地东面是厕所。

    师生共用,不过蹲坑最靠里垒高六十公分左右泥墙一堵,隔开一个蹲位是老师专用。

    女厕那边是否也是这样的格局,李之重从没想过,关键是没兴趣知道。

    校内靠墙处榆杨树硕大繁茂,校门外南侧一条小河横贯东西。

    几根水泥管为桥,过桥即到操场。

    操场西还有一个小树林,是孩子们的乐园。

    操场还是附近生产队的场面(场院,堆放处理农作物的地方)。

    夏收和秋收期间,体育课就改为自由活动了。

    口肯板升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一到五年级。

    78年,小学五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两年制。

    每个年级各有两个班,每班大约四五十人。

    人数逐年级递减。

    一般都是大人认为读书无用或小孩不爱学或兼而有之,反正都会逐步退出。

    一般不存在读不起书一说,学费一年五毛,书本费加上寒暑假作业一年不足两元。

    再穷的人家也能出得起。

    实在当时拿不出来,还可以赊欠,所谓读不起书都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