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二拴的一九七八 !
院子地势东西二十米,南北二十五米,六丈地势正好可盖正房六间。
明清时一间就是一丈,一丈十尺,合三米三。
中间两个大屋,算四间,东西各两个小屋,算两间。
李之重奶奶住紧西面小屋,父母住在紧挨奶奶的靠东大屋。
新房建于一九七一年九月。
在水泥檐台最东端,还有李之重二姐十七八岁水泥未干时刻写的“1971年9月”的字样。
正房石头根基,四脚落地(指房屋四个角用青砖直上直下支撑)。
外山墙与后墙土胚横揷,厚约五十公分,细泥衔接,外覆大泥。
松椽出檐,檐覆青瓦,一出水(后墙高,前檐低,下雨后从前面排出)。
筒瓦转山墙一圈儿,东西山墙前端青砖出脊,上置吞口兽。
青砖和瓦都是使用模具自己拓胚,模具有连二模子和连三模子。
连二模子出的胚较大,一次拓两个,一般用于地砖。
连三模子拓的就是普通二四砖,一次拓三个胚,胚未烧制以前叫水胚,烧好的才叫砖。
想盖房的出人、出炭,借用村里的砖窑烧制而成。
白灰是外购的,所有砖缝儿都是白灰衔接,青白分明,娴静素雅。
八十年代以后出的砖基本是红色的。
很多人以为红色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其实是成本核算的要求。
青砖比红砖出窑前多的一道工序,就是从密闭的窑顶慢慢往里浇水,持续六七天。
原理就是把红色化铁三氧化二铁还原成为青色的氧化亚铁。
青砖制作费时费工,逐步被追求时效的现代人摈弃。
檐台约半米高,靠前墙而卧,东西有三个上下行台阶,分三级,石头打底,水泥抹就。
一防下雨房檐出水前墙糟根,二来夏天晚上可以倚坐纳凉,三来可晾晒少量农作物。
窗台高约一米五,青砖垒砌,做造型刻花纹。
窗台上檐柱间除门外横排几个大小匀称的木框,尺寸约五十公分,镶嵌整块玻璃。
雕花窗棂位于玻璃框上檐檩下,糊白麻纸贴艳窗花,可开启。
檐檩架在檐柱支撑的五根担(梁)上。
五个担头(梁头)贴着掉色的“福禄祯祥寿”五个大字。
户门分内外,外面是单扇下实上空雕花窗棂,里面为两扇,内有门栓,夜里可插上。
门对农村来说是个特殊物件,门户如果缺了门,那就不能称之为户了。
被人摘门是个大事件。
如果说哪家“chá”了门(用土胚或砖块把门封死的意思),意思就是死绝了。
一个门,一个锅,一个代表出路,一个代表生机。
家里户门紧锁,可能奶奶带两个小的串门去了。
不过李之重知道钥匙的所在,一般放在门头上,防君子不防小人。
踩着板凳李之重把钥匙拿了下来,现在的他一米左右,同龄中算矮小的。
俗话说“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
由于母亲个子较矮,她矮小的远房姑舅还笑话过,说她的孩子长不高。
没想到最后,李家的孩子基本达标。
尤其李之重,最后长到一米七五。
反而是她姑舅家的孩子,状如秋瓜,都没长开,让老娘着实得意了一把。
进入家中,两个小的盖的被子已叠起,那是八十三岁奶奶的功劳。
尿被子也晒了出去,那是李之重的杰作。
尿床这种事,别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之重是夜夜不拉。
大了些后,推说是弟弟干的,弟弟也大了,慢慢地就不背这个黑锅了。
后来推说是妹妹干的,妹妹现在也不承认了,好尴尬呀!
关于尿床还有一个笑话,话说李之重二姐和村里一群十八九的年轻人去北京串联。
一天早晨,别人都起了,就一个女青年常卧不起,发现原来尿了一床。
羞愧中自辩道:“我十六就不尿了……”众愕然。
李之重看了看座钟,十点半,九月的阳光斜照在绿底“卍”字文镶边的油布上。
油布中间,一个三色勾边巨大椭圆形内球内。
一幅艳丽的牡丹花开富贵图瞬间点亮了全屋,四个角上与椭圆形球间点缀云纹祥鸟瑞兽。
油布是全手工的,备好白洋布、清漆和各种油彩,请画匠上门做的。
按照炕大小裁好白洋布,找一空旷屋吊起,不能靠墙,四边扯直拉展,呈长方形。
刷一层清漆,待其晾至半干,再刷一层。
三遍以后,再覆一层白洋布,重复清漆工序,共三层洋布九道清漆。
干透后开始按照主家要求彩绘。
这是一个极其费工的活儿,但是做好以后,用个十年以上没问题。
符合农民喜爱大件物品耐用喜庆等特点,关键价格还可以承受。
画油布过程中需要等待,经济允许的话一般人家同时要求匠人画炕围。
就是从窗台开始,沿炕画高80公分左右油漆壁画。
以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四大名著等为题材,地下以等高淡色柒刷就。
李之重家由于父亲任职村委会,有时候会有公社领导过来,炕围主题选的是新社会新时代。
由五六幅不同图案组成。
北京天安门、南京长江大桥、大炼钢、纺织女工与火车呼啸而来等。
李之重小时候没见过火车,看到图案不禁想。
这东西趴下还跑这么快,那站起来会何等的迅速。
油布下面铺羊毛擀制的毡子,羊毛是多年积攒下的。
请擀毡匠在夏天做的,因为有很多工序需要在水里完成。
毡子下面是手工编制的芦苇席,是奶奶和母亲共同完成的。
席下是炕,表面细泥涂抹,光滑平整。
炕一般分三种,靠西山墙或东山墙的炕,也叫顺山炕,一般两间的大屋(宽两丈)采用。
一间的小屋基本都是北炕,也叫倒炕。
南炕就叫南炕,一般里外间或后开门的才会出现。
李之重家的炕是从内窗台沿西墙直抵后墙。
长约五米,宽约两米,炕沿是一整块榆木,质地坚硬花纹素雅。
仅需清漆两道即可完美呈现,这种炕沿年代越久远花纹和沁色越好。
屋内正北靠东墙贴北墙一躺大红柜,是三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北方农村最大的家具。
既是摆件,也是存储衣物及贵重物品的地方。
大红柜长约两米二三,高约一米三,下垫三层三行青砖,总高一米五左右。
宽约一米,柜板厚约三公分,就地取材,材质一般用杨木或榆木,柳木多用于棺材。
柜分两节,一面有锁,锁是固定在柜板里面的。
锁眼位于其中一节中间紧靠上部。
该位横向掏空柜板六七公分,但不能掏塌。
掏空位置贴柜沿上部装铁质滑轨,上装U形卡槽。
掀开的柜板对应锁眼位置也横向掏空五六公分左右。
掏空位置横向固定一个铁质T形锁舌。
钥匙呈L形,后带圆形手柄。
盖好柜后,通过L形钥匙拨动U形卡槽左右移动,套住锁舌为上锁。
锁眼位置镶嵌一块儿七八公分左右铜制圆盘,散发着金色光芒。
无需钥匙,这种锁在李之重七八岁时就用一根木筷破解。
在母亲殚精竭虑选择和更换钥匙的藏身之所时,李之重装出一副非礼勿视的样子。
这样可以时不时偷吃一些没有数量概念和非完整的稀罕吃食(怕被看出来)。
直到十三四才暴露,也是过于贪吃的结果,虽有潜伏的才能,缺的是抗不了老娘的酷刑。
另外一侧也可以上锁。
没锁那头活动柜板和柜中间隔板接壤处。
加一块儿厚约三四公分长约四五十公分的长方柱形木料。
木料中间位置与隔板对接处同穿一公分左右的横向孔。
活动柜板放下,一根木棍儿一插即可上锁。
如此贵重的家具,精心养护是少不了的。
清理不能用笤帚,鸡毛掸子是最佳搭档。
有条件的人家还在柜上摆个掸瓶(瓶状瓷器),专门放掸子。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因其姥爷家贫,当时未能及时随嫁,惹得他奶奶腹诽许久。
更有意思的是七十年代末,李之重的二姐结婚。
未婚夫家也贫,不过当时大家都穷,但大红柜不能少啊。
未婚夫兄弟手巧,硬生生用水泥筑就了一躺。
刷上红漆,一点都看不出材质。
唯有大柜的柜盖是木头的,因为水泥的易损且太重掀不动。
但从大红柜用途讲就强差人意了,阴寒不透气,存放衣物棉被有所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