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二天一早,木匠开始凿银锭了。
把棺材彻底封死,由大女婿出面奉上五元费用。
上午九点,出殡仪式开始了。
首先要拆灵棚。
就四根柱子四根横木一块儿苇席,四面透风,很好拆的。
骂人家贫“小心把你的灵棚拆了”,说其简陋,更是鬼住过的,可谓恶毒。
第二“担浆水”的装备出发。
担浆水一般由讨饭的来做。
一根扁担,一头是引魂鸡,一头是衣饭罐,先行出发。
大多时候引魂鸡入了讨饭的嘴里。
因为埋葬结束引魂鸡要放生,这么大一块儿无主行走的肉没有人会浪费的。
第三“烧枕头”。
就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糜子壳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同时出殡路线沿街的人家都在门口点一堆火,担心鬼闯入。
第四“摔盆”。
就是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黑色二号盔由长子摔碎。
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老盆”。
王得用把“老盆”放在李虎虎头上绕了一圈,然后交给了他。
只见李虎虎双手高举老盆,狠狠地砸在地上。
二号盔本来也不经摔,加上火烤六七天,已经发酥,盔子摔了个粉碎。
摔盆讲究要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
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第五是“起灵”。
先把棺材装入棺罩,这时孝子贤孙们抚着棺材放声大哭,做阻拦状。
一众人等拉开后,棺材入罩。
棺罩相当于棺材的轿子。
棺罩顶如四角亭,四蓝柱支撑,蓝柱与下面四根横置方木铆合。
罩顶下部方木上,转圈木板封闭。
板上画二十四孝和地狱十八酷刑。
整体素雅呈正方形,这一块儿是可以抬起来的。
下面是底座,长宽各两米。
四面起高二十公分左右的木墙,呈开放的匣状,那是放棺材的位置。
底座四角两侧各伸出两根长六七十公分的木杠。
粗约十六七公分,木杠末端可以绑绳。
再用一根长约一米三四的木杠穿过绑绳。
两人一前一后,四角共八人同时站好。
在代东王得用一声“起灵”,八人发力抬起,晃晃悠悠走出了大门。
第六就是“抬棺”。
棺罩抬起后讲究不落地。
可棺罩加棺材加死者最少也得四五百斤,所以一路需要人员替换。
另外准备四个等高小板凳(这个年代的木制小板凳质量是刚刚的)。
方便抬棺人员歇息时放置棺椁。
抬棺是个重苦力活儿,由身强力壮的家人和关系好的亲朋担当。
每人还要发一包烟以示感谢。
棺材后面孝子贤孙和胶车的顺序和前天夜里送行基本一致。
第七是“引魂幡”。
引魂幡是个长长的麻纸条。
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挂在一颗砍好的柳树上。
柳树高三四米,粗约七八公分,是和出丧棒一起砍回来的。
柳树是村里的财产,和负责人打个招呼就可以自己去选择。
李德财就是负责人,连招呼都免了。
引魂幡一般由长孙来扛,李虎虎尚未成亲,只得请侄孙李来勇代替了。
李来勇听到起灵声就出发了。
第八“落葬”。
墓地距离家大约八九百米,抬棺的歇了一歇就到达了墓地。
家人们再次整理墓坑。
把随葬的衣饭罐、照死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
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
由代东王得用用罗盘矫正方向,大头指向正南方。
然后由李虎虎铲第一铲土倒在棺材上。
后世领导奠基填土学的就是这个。
一行男人齐上阵,堆土成丘状坟堆。
女人们在一旁跪坐痛哭。
随后把带来的纸扎、花圈、房院、金银山和童男女等一并烧化在坟前。
出丧棒插在坟前,引魂幡树植于坟后。
有的出丧棒或引魂幡树第二年可能生根发芽,长成一颗大树。
人称“阴宅风水好”,有子孙绵延一说。
插柳源于唐代送别,插柳惜别,后下葬也插柳送行,逐步演化为出丧棒和引魂幡树。
第九“抢富贵”。
棺材下葬后,本地有一个习俗是“抢富贵”。
意思是死者的几个儿媳要一起从墓地往家里跑。
谁先进家门,谁就抢到了富贵,那么就意味着今后这个人一定会财运滚滚。
自家没有直系媳妇这事儿就算了,抢的毕竟是自家的富贵。
第十“刀割水清”。
就是大门口放一张桌子,上摆一把菜刀,一盆清水。
送行的人回来后,在门口挥舞几下菜刀,再洗把手。
意为和死者“刀割水清”,再不纠葛,预防死者阴魂不走,麻缠家人。
送葬人员回归后已经十一点多了。
一般这个点儿上,要饭的该出现了,这年代要饭的也叫“讨吃的”,不像后世死要钱。
要饭的肩背口袋,左手打狗棍,右手快板儿站在大门口。
“一进门,把头抬,王母瑶池宴席开……”要饭的打着快板儿说着数来宝,也称“念喜”,说点好听的。
代东的赶紧安排人送上半个供先两个糕,再用他的碗盛一碗剩下的汤或菜,但不允许入座。
红白事宴有个讨吃的也算个吉兆。
代东王得用开始安排坐席了。
坐席按照本地规矩,叫“大小事宴三棚子”,意思就是需要三轮才能坐完。
主要原因是场地较小,桌凳盘碗有限。
一般主子家(上邦姑舅)和亲戚坐第一轮。
一来彰显重视。
二来一些亲戚吃完饭要赶回,天明好行路。
三来有个小气说法就是亲戚及时回去能省两顿饭。
村亲坐第二轮,本姓一家坐席都是最后的。
如果主家准备不足,家人只能剩啥吃啥。
宴席总共坐了十四桌,亲戚四桌,村亲六桌,本家四桌,规模一般。
亲戚和本家一共坐了八桌,源于门户较小,人丁不旺。
一些大户人家称本家为“坐地害”,不搭礼吃糕还人数众多,全员出动。
李之重上桌了,和李三虎等七八个孩子。
也不讲究一桌六个人了,凳子都没有。
亏得李德财准备的充分,没有发生吃剩饭这样的事情。
不过孩子们对肉的贪婪出乎李之重意料。
一盘肉在汤水飞溅中没了,最后一点汤汁也被人端起盘子喝掉了。
李之重居然没有出筷子的机会。
宴席是很讲究脸面的,酒上的不多,基本一桌两壶。
喝酒的也没几桌,大人们互相推让着。
吃到最后还要剩点儿,否则被笑话为“下凹”的,意思是贪婪填不够。
端起盘子这种行为更是要被说几年的。
亲戚们吃完没有走的,远亲基本没有。
近亲要留下来等“服三”后回去,头七再来。
“服三”就是亲戚和家人上坟看一看,古代人是担心盗墓的。
犯七,就是亲人逝去后,我们是要给亲人过七的。
即头七、二七、三七、七七等。
如果这个时间正好与阴历的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重合的,就是所谓的犯七了。
如果犯七的话,需要在灵棚周围和出殡沿线上。
插高粱杆为柄麻纸裁成三角状的小旗。
小旗在阴间代表一棵一棵的大树,树荫浓密,可以藏身。
古人认为阴司有七殿阎君,人死后,要经过七个阎王的审理。
七天一个阎王过堂,要过七次堂。
为了给死者提供躲过拷打讯问的空间,多插小旗。
让他们躲到大树上,小鬼找不到他就算躲过一劫。
因李德章五七犯七,所以小旗是少不了的。
李德章走了,家人上完逢七坟后,逢百日再上百日坟,叫百天。
逢一年整上“一周年”坟,逢三年上“三周年”坟,然后就是逢年过节上坟了。
李德章走了,走的远远地,再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