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中国脊梁 > 22、捡弹壳的风险

22、捡弹壳的风险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中国脊梁 !

    22、

    捡弹壳的风险

    那时候,孩子们手里都或多或少地有几枚弹头做“洋火枪”。因为,当时每年都有一到两次部队的军训在我们那里举行。所以,孩子们只要得到消息,都会去挖弹头和捡弹壳,回来做“洋火枪”。另外,弹壳可以做成“摔炮”来玩,很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每年的春天,部队就来“堠堌冢”下打靶。那时候,才几岁,也不知道那些当兵的是从哪里来的,只是知道他们来了就可以捡弹壳。于是,就约着一帮孩子们去看热闹,感觉很紧张,也很刺激。

    打靶的地点就在“堠堌冢”下面东边的空地上,一般是在春天,或者麦苗还没有返青的季节。那时候,麦苗很耐踩,即使践踏了也不影响生长。

    在靠近“堠堌冢”的下面,远远立着一排靶子,上面画上了很多圆圈。在开阔地外的射击场边上,筑起了一排“土疙瘩”,类似于掩体。很多穿军装的战士就趴在这些土堆后面,等待着射击。

    记得一次打靶时,还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

    我们西街的一个孩子,刘姓,比我们大几岁,当时也站在战士后面看射击。真枪实弹的射击,还是很能震撼我们这些孩子们的。胆子小的孩子,就站在远一点的地方看。

    在射击中,从枪膛里弹射出的弹壳,也是孩子们争抢的宝贝。但这些金灿灿的弹壳,大多被站在前面的大孩子捡走了,站在后面的小不点和小屁孩,几乎捡不到这些“好东西”。

    那一次,姓刘的孩子就站在战士的屁股后面,见到弹出一枚弹壳,就抓紧抢在手里。后来,那个趴在他前面的战士,射击几发子弹后,一直在瞄准。之后,一声枪响,一枚弹壳从枪膛里弹出来,落在了枪口前面。那倒霉孩子心切,急忙弯腰到枪口前去抢弹壳。

    就在此时,那全心瞄准的战士再次扣动了扳机;而此时,那倒霉孩子恰好突然就弯腰到了枪口前面。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站在战士旁边的一个教官突然大喝一声,手脚齐动。一个箭步窜出去,一脚将那倒霉孩子踩在脚下,同时一把抓住枪身,往上抬起。伴随着“砰”地一声枪响,子弹擦着那倒霉孩子的头顶飞向了天空。

    在一片惊呼声,所有的人都出了一身冷汗。

    也就在那次“事故”后,凡是部队在“堠堌冢”打靶时,就不许孩子们在旁边看着。这样,孩子们就再也捡不到弹壳了。

    但每次打靶结束后,孩子们就都拎着小铲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堠堌冢”下面,在靶子后面和附近寻找子弹头。因为“堠堌冢”基本上全是土,而且在当地方圆百里也算是高大的土堆,所以打靶时子弹不会飞到其他地方,相对很安全。那些射出的子弹,基本上都钻进了土里。

    跑得快的孩子,在摆放靶子的土堆后面占住“地盘”,看见子弹射出的小洞就往里挖,往往几铲子下去就能挖出一枚亮铮铮的弹头。占不到好地盘的孩子,就在附近寻找,因为不少子弹打偏了,所以在附近还是能挖到或找到一些子弹头。

    这些子弹头,就成了孩子们做“洋火枪”的好原料。

    至于那些捡来的子弹壳,孩子们在靠近子弹壳的底部侧面,用小钢锯锯出一个切口,可以塞进去一个小薄片的切口就可以了,之后,将一枚捡来的弹头砸进弹壳里。之后,再在弹壳上端打两个小洞,拴上细铁丝或者纳鞋底的绳子,上面还要点缀上一小束毛线什么的。

    这样,自制的“摔炮”就做好了。

    玩的时候,将“炮子”(农村里打围时,压在猎枪上撞击打火的引药,含有硫磺之类的东西)从纸上揭下来一小片塞进弹壳里,将绳子甩起来,抛向空中。因为绳子的后面有一小束毛线保持平衡,所以等弹壳落地时就是底部着地了。弹壳里的弹头撞击在“炮子”上,就发出一声爆炸声。

    孩子们的欢笑声,就在硝烟中弥漫很久。

    那时候,“炮子”是当地一些会配火药的人,将稀释后的火药吸一点挤在刷了浆糊的废报纸上,那点火药就像小孩的小指甲盖那么一点,干透后就帖在了报纸上。一张报纸上,会密密麻麻地贴很多这样的“炮子”。

    那时候,一分钱都可以买到几个甚至十个“炮子”,是孩子们唯一能买得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