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1330章 科举第一科,算学

第1330章 科举第一科,算学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天公不作美。

    当科举开始的正日子到来之际,下起了绵绵细雨。

    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里,除了撑着伞,匆匆往景业坊赶的各地学子之外,看不见其他什么人。

    有的行当说,自己刮风减半,下雨全完。

    其实,长安城中大部分的行当都是如此。

    一百零八坊,能开铺子的,连一半都没有。

    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千家。

    而长安城中,可是有足足的三十万人!

    这还只是内城,若是将长安地界全都算上,不会少于六十万!

    支撑着这庞大基数的,是并不需要店铺的流动摊贩。

    一下雨,早就准备好遮雨棚的小商贩,还能出摊。

    那些卖首饰的,卖布料的,卖各种上等货的,肯定是出不来的。

    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会冒着雨跑出来买这些所谓的‘耐用品’?

    只有卖伞的,乐得见牙不见眼。

    学子们从寄住的人家门口,买到了伞。

    等感到景业坊才发现,原来朝廷是给发伞的...

    有人暗骂了几声,这该死的鬼天气,心疼的将才买到手的新伞,丢到坊市口的破箱子里。

    前隋之际,初开科考的时候,监督机制就已经很严格了。

    莫说是伞,就连身上穿的衣服,内里的兜裆布,都要好好检查一番!

    五千人的考场,再多的监考人,也转悠不过来。

    难说有人会不会夹带着小抄,混进来...

    “贾兄!”

    “贾兄好!”

    “见过贾兄!”

    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到来,引来一片见礼和拱卫的声音。

    来人,正是贾统!

    作为此科举竞状元郎的不二人选,贾统的风头,堪称一时无两。

    偌大的书院,恐怕只有那几位早已入朝的学生领袖,才能压过他。

    孙伏伽那个前朝中的状元不算,若是贾统拔得头筹,那么势必是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

    远的不说,只要混几年资历,进入三省是板上钉钉的!

    或许,会有黑马超过贾统。

    但贾统的排名,一定不会低于前三!

    当年馆院之争中,他的表现,足以用恐怖来形容!

    贾统的心情不大美丽。

    这段日子,他回到柴家居住了。

    本是柴令武的跟班,结果因为柴令武一直在岭南,他只好整日和柴绍厮混在一起。

    柴家出个读书人,着实不容易。

    搞得柴绍整日带着他出去露面,温习的时间,比原来少了好几倍。

    加上这该死的鬼天气,心情能好起来才怪!

    学问再高,也不好意思当特例。

    贾统将伞扔了,卸下自己的书箱,交给坊门外的金吾卫检查。

    过了坊门,还有好几道关卡等着。

    检查随身携带的物品之后,要进行身份的核验。

    再往后,还需要进行抽签,选定自己考这一科的座位。

    最后,则是跟着主考官们,宣读考场纪律。

    从辰时一刻,折腾到快巳时,五千名考生,才终于来到自己座位上。

    无论是秀才科、明经科、明法科,亦或是武举,都需要考算学。

    这也是各方学子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随着主考官之一的独孤修德,一声令下,巨大的时香被点燃。

    袅袅青烟腾起,学子们打开了考卷上的封条。

    看着半张桌子那么大的纸上,密密麻麻的题目,所有人都感到头皮一紧。

    即便是书院出身的学子,都对算学畏之如虎!

    别的学问,起码从小耳濡目染,有点基础。

    可算学,是要从零开始的!

    看着考生们进入状态,主考官们的心情,稍稍平和了几分。

    算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抄袭和作弊的可能。

    从判卷标准上,就可见一斑。

    柳白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过程错了,只结果对,连半分都得不到!

    所以说,算学这一科,对主考官们而言,反倒是最轻松的。

    在临时搭建的大台子上,摆放了一长溜的座椅。

    独孤修德面无表情的走回来坐下来,仿佛脸上写满了‘生人勿进’四个大字。

    李二的死忠们,仿佛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从各个衙门抽调出来的监考人员们,胸前挂着个木头牌牌,四处溜达。

    看见不对劲的地方,总要出言训斥几句。

    其他的主考官,如王弘直等人,则是凑在一起,小声交谈着,接下来的考务工作。

    考试总共有二至四天。

    明算科和秀才科的最少,总共只有四科。

    以明经科为代表的文举,大部分都是考三天六科。

    唯独武举,耗时最长。

    毕竟,马上步下的功夫,不能单纯的考分数来衡量。

    比斗是必须要进行的项目。

    每个人至少比上五场,才能分出个高低。

    既然独孤修德是摆设,那么三大主考官中的王弘直和窦诞,自然便拥有了文举和武举的决定权。

    这本就是皇帝的意思。

    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

    从定下主考官的人选,一直到科举正式开始,还不到一天!

    即便有了规章,也还存在着一大堆零零碎碎的小问题,需要去解决。

    万事开头难!

    恐怕李二也没想到,不必经历地方选拔,直接从长安开始的头一次科举,会有多麻烦!

    好在,朝中有那么几位大佬,是参加过前隋科举的。

    李二特意将他们弄来,挂了个顾问的头衔。

    譬如房玄龄、杜正伦、孙伏伽、孔颖达、张损之等人。

    最次都是进士及第!

    王弘直汇总了一下问题,匆匆来到‘顾问’们休息的小房子。

    施了礼之后,挨个扫了一圈,最终选定了房玄龄...

    终究还是房玄龄比较好说话。

    其他人不在三省,之前争主考官的时候吃了瘪,怕是现在还没消气呢。

    “房相,您看...”

    房玄龄带着老花镜,看了看王弘直拿过来的簿子。

    看了一眼,便皱起了眉头。

    “这倒是稀罕的紧...冲远兄,你意下如何?”

    他将簿子拿给身旁的孔颖达看。

    孔颖达吃了一惊,道:“竟有这么多人,不愿答算学科?”

    翻了翻,总共五千名考生,直到现在还没有作答的人,竟然足有两百!

    孔颖达翻到了一个很熟悉的名字,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这个名叫敬播的,素有大才,他弃考算学科,哪里还有登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