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 第548章 目标湖广

第548章 目标湖广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

    贞观初年的朝臣,水平都是很高的,再加上张华说的也通俗易懂,大家很快就理解了。

    “张华,水稻种植是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的,关中最近几年出了几次干旱。即使风调雨顺的时候,灌溉方便的土地也不算很多,再加上冬天来的早,应该不是很适合林邑国两熟水稻的种植吧?”

    听完了张华的话,房玄龄首先站出来提出了疑问。

    事关大唐农业格局变化的事情,如果出了什么大篓子,张华这辈子就算完了。

    房玄龄是绝对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房相说的对,自古以来水稻就在长江以南种植的居多,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戴胄也在一旁附和。

    “张华,你怎么说?”李世民眼睛一转不转的盯着张华,房玄龄他们说的问题,他也是想到了,但是一时之间,他也没有想到办法,倒是有点期待张华的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张华既然决定主动进宫找李世民,自然是和多啦好好的确认了一番的。

    后世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湖广熟,天下足!”

    什么意思呢?

    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古谣谚湖广谚》:“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

    用这句夸张手法的话来形容湖广的粮食大省的地位,可见这两地的水稻产量。

    而唐初的湖南湖北,基本上是属于山南道和江南道的范畴,还不是朝廷重视的区域。

    事实上,要到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才进入大开发时期,湖荡洲滩被大面积围垦为农田,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提高,作物结构多样化,农副产品商业化突出,城市网络形成,市场体系发育,经济总体水平提高。

    这个时候,那里也不比岭南道强多少。

    “陛下,房公和戴公说的很有道理,关中确实不适合水稻的种植,但是大唐地域辽阔,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其实非常的多。苏州常州一带自然是不用提,很适合水稻种植。岭南道长沙县周边以及山南道武昌县周边的平原都是很适合水稻种植的,并且这些地方都是适合两熟水稻的种植。”

    “苏州常州倒是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李世民很显然是中意张华提到的苏州常州附近。

    “苏州常州倒是着实可以,那里自从魏晋以来,发展的也非常的快。”房玄龄也是认同李世民的观点的。

    “不,陛下,微臣认为武昌和长沙那片地域最适合水稻的种植。”

    虽然苏州常州在宋朝的时候是经济中心,也是粮食盛产之地,但是最终水稻产地变为湖北湖南,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哦,为什么这么说?”李世民皱了皱眉头。

    “苏州常州那片江南之地,固然是适合水稻种植的,但是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产地,养蚕之风越来越盛,而丝绸作为大唐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利润很高,适合大规模的扩大规模。”

    “你是说苏州常州之地用来推广养蚕,扩大丝绸产量?”

    丝绸在唐朝可是几乎等同于货币,李世民自然是知道它的重要性。

    衣食住行,衣还在吃的面前呢。

    “陛下圣明!江南水乡,最是适合养蚕,水稻放在其他地方就可以了。”

    “朕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那武昌县在襄阳以南,水路密布,现在人口并不多吧?要大规模的推广水稻种植,困难重重啊。”

    “凡成大事者,哪能怕去去困难呢。陛下,武昌和长沙等地地广人稀,反倒是关中地区已经有点人口过密,超过了土地的承受能力。如果朝廷公布一个政策,凡是去武昌和长沙地区的农户,每人可以分配到三十亩良田,一家几口人就是上百亩良田,再给这些新移民减税三年,您觉得会不会有人感兴趣呢?”

    张华觉得大唐官员的思想还是太过于保守,不懂得以利诱导百姓。

    不管是哪个朝代,但凡是涉及到百姓的迁移,往往都是一个难事,很容易出乱子,基本上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是如果是百姓主动去的,那就不一样了。

    当年闯关东,政府一分钱没话,大东北人口就暴涨!

    “陛下,张华这个主意似乎可行。不要说每丁赠送三十亩水田,再免三年税赋,就是减少一半,也有人感兴趣。”

    杜如晦听到张华的建议,眼前一亮,觉得这应该是对大唐很处的事情,操作的好了,甚至可以形成一套手法在不同的时候使用。

    “虽然这个政策很有吸引力,但是要百姓背井离乡,应该还是很有难度的啊。”李世民也被张华说的有点心动了。

    张华:“陛下,我们不用主动的让老百姓去,相反的,我们要营造一种去这些地方是占便宜,是需要有关系才能有机会的事情,这样一来,很多人反倒是更加愿意去。”

    李世民:“具体说说是怎么个操作手法?”

    张华:“陛下,我们可以先在武昌和长沙各拿出一万个名额出来,在今年首先尝试。这些名额要在选取的几个州县中平均分配到各个村子,确保每个村子就只有十几家人有资格去。”

    李世民:“为什么是十几家人,有什么讲究吗?”

    张华:“当然是有的。这人数多了,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人数少了,大家没有安全感,毕竟是去一个谋生的地方,十几户人家的话,联合在一起,大家心里的担忧也不会那么强烈,不至于感觉到人生地不熟。另外,我们可以给这些移民每家配一副曲辕犁,赠送一些锄头和柴刀,提高农户们对搬迁的积极性……”

    房玄龄看到李世民似乎已经心动,便也开口道:“陛下,保险起见,武昌和长沙两地可以先建设一批建议的住房提供给移民使用,这样大家的后顾之忧就基本上解决了。”

    杜如晦:“如果动作快一点的话,移民去到了武昌之后,还能种植一季的土豆和地瓜,解决初期的粮食问题。”

    一项影响大唐几百年的政策,就在这种讨论声中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