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
没有失去过故土家园的人们,很难体会战争所带给普通百姓的伤痛,那是比之灾荒流年更令人痛彻心扉的恐惧和绝望。
当楚良才率领的二十万远征军踏入满目疮痍的宛州城内,一股悲凉与死寂默默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经历过的凄惨场面。
死去的灵魂已经无法再传出他们的哀嚎,偶尔响起的乌鸦叫声透出一丝瘆人的冰冷,令人在这日渐炎热的夏天里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寒意,许多第一次走上战场的士兵已经忍不住痛哭失声。
在他们大都还只是二十多岁的年纪里,尚未经历过战场的生死搏杀,却在自家的国土之上看到了惨不忍睹的人间炼狱。
尽管朝廷在战后派来的新的边防守卫军已经先他们一步进驻了宛城,然而如此之多的尸体,就算是放下其他的一切事情去处理仍然是力不从心,他们只好尽可能地在尸体上撒上石灰,以免引起瘟疫的传播。
有些地方,从石灰中露出的残肢断臂像一把把穿心的匕首,瞬间刺痛了远征军士兵们的神经。于是,很快有特种小队的成员将宛城之内的惨状向尚未进城的楚良才汇报。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楚良才当即命令已经进城的队伍迅速退出宛城,并且在距离宛城十里之外的地方安营扎寨,先把远征军大部队安置好以后,这才组织人马,戴上口罩和防护手套集中清理城内的尸体,随后一把大火将所有尸体付之一炬。
因为宛城之战已经过去太久的时间,就算是楚良才已经派人处理完那些干瘪发臭的尸体,心中的担忧仍然丝毫未减,远征军二十余万人,一旦感染上瘟疫那就太可怕了,届时指不定大军还没有打到敌人的城池,自己人先损兵折将了。
处理完城内的尸体以后,楚良才命令手下在焚烧尸体的地方就地建立起一座国殇墓园,以此纪念死在侵略者刀下的万千亡魂。
楚良才远征大军的到来自然引来了宛城守军将领白志刚和其一众边防守军,自从楚良才在茂州全歼敌军不久之后,原来占领宛城的乌哈草原的部落骑兵,在发起最后的屠戮和劫掠之后仓皇逃离了宛城,留下眼前的这一座死亡空城。
不过,楚良才对于现任守将白志刚显然没有什么好脸色,目前宛城边防军虽人数不多但一两万人马还是有的,但白志刚在处理城中百姓及边防军尸首的事情上实在是太过草率,这家伙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宛城之殇是所有人心中难以泯灭的痛处,边防军的士气已经低靡到没有丝毫的战斗力,倘若敌人在楚良才的大军到来之前再次攻城的话,恐怕根本用不着大费周章就能再次把宛城变成人间炼狱。
此时的楚良才急于要做的就是振奋宛城边防军的士气,哪怕他本人对守将白志刚十分不满,表面上也只能稍加安抚,并且明确告知白志刚,远征军将在宛城进行一段时间的整军备战,随后就将越过宛城边境直抵乌哈草原展开征伐之路。
以楚良才国师的身份,而且身后浩浩荡荡地排列着二十余万准备兴师远征精兵良将,白志刚确认过后果然大喜过望,宛城边防军的士气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起来。
对于他们这些新来的边防军而言,原来朝廷不是把他们安置在这里当草原骑兵的人肉盾牌,而是要对敌人发起强势反攻,这怎么不令他们心中精神大振呢。
除了宛城边防军恢复信心之外,白志刚还向楚良才汇报了一个好消息,那便是宛城边防军到来之后,陆陆续续收留或者救治过来的两千余名宛城百姓,如今安然无恙地生活在边防军大营的附近。
有鉴于这一点,楚良才对于宛城边防军守将白志刚的印象这才扭转了许多,一个爱护百姓的将军,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戍边过程中倾尽全力保护好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全,而不是眼见不敌就落荒而逃。
或许宛城百姓遭受的屠戮实在太过惨烈,又或者宛城之败给边防军造成了致命的心理打击,因此白志刚和他的边防军才无心处理战后的残局,但是楚良才却要用实际行动来告诉白志刚等人,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有可能造成不可磨灭的巨大损失。
不仅是城内腐烂尸体的全面处理,还有城内的环境改善,房屋建筑物的修缮与消杀,包括士兵们的饮食起居全都要执行最严格的消毒标准,以保证远征大军士兵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直到楚良才完全处理掉宛城内的所有隐患,这才组织大军开进了城内,跟随边防军而来的文官们也当即派上了用场,组织城中两千余名老弱病残的百姓重建家园。
短时间内,有二十万远征军士兵的帮助,宛城的重建工作推进的非常迅速,这座饱经战火的边境小城,终于在楚良才的主持下迎来了它的重生与蜕变,这座由二十万士兵参与重建的城池,比之原先更加的坚固美丽。
在宛城获得涅盘重生之后,终于有各处流散的百姓陆陆续续回到了这里,当他们看到如今焕然一新的城池后,一个个跪在城门前嚎啕大哭,在经历过数月颠沛流离的逃亡后再回到家乡的故土,想不到竟然收获了如此惊人的意外之喜。
百姓们自古就有念旧之情,就算这座城池带给他们再多的伤痛,兜兜转转之后他们还是会忍不住回到这里。月是故乡明,这就是千百年来百姓们眼中的心结,而随着大兴的日渐强盛,宛城必将在百姓的繁衍生息中恢复往日的繁华。
这一日,远征军中一队人马运送一块巨石来到了先前焚烧残尸的国殇墓园,待巨石被安放在墓园之前的空地上,宛城残留的百姓闻讯而来,望着巨石上的字迹,跪地叩首,泣不成声,从此这里也将成为宛城百姓每逢节日必来祭奠的地方。
而那方巨石上,不过只刻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国之殇,下面署名:楚良才,日期:大兴承德二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