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寒门望族 !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走在不很热闹却也决不冷清的街上,沈侃总有一种别扭的距离感,这么多日子了还是难以适应。【ㄨ】
街市上几乎都是一身文士衫的本地人,不管是否真的读书人,与商贾不禁绸缎,其子弟不禁科举一样,阶级的界限早已模糊。
一侧的小河每隔一段距离就架着一二廊桥,一排排的缆船石,船家把缆绳从石孔穿过去,将船儿缆住。
临河的石阶上,妇人可从屋里直接走到河边洗刷劳作。河面绿波荡漾,隔着河的妇女朝这边呼唤,随音见影,绝大多数的女人都不工作。
满载货物的农船一艘艘的悠悠荡来,临河家的女主人支起窗板,吊一只竹篮子下来,同船娘进行交易。
船只越来越多了,民居上方开始漂浮散淡的炊烟。忽然,也不知道谁家的猫儿失足掉入了河中,挣扎着往对岸游去,喵呜喵呜的叫个不停。
它的主人追出来用竹竿挑着装有猫食的竹篮,千呼万唤的诱惑,可是猫儿就是不敢爬上去。家里的孩子舍不得心爱的猫咪,抹着眼睛哭个不停,一时间唤猫声、骂孩子的声、被堵住去路船家叱问声、大哭小叫。
沈侃瞧得有趣,忽然望见对面有个依窗的小姑娘,双眸水灵灵的顾盼着自己。
最终船家帮忙捞起了猫,大人连声道谢并送了一碗豆花,酬谢船夫搭救猫儿出险境。沈侃再一次望向那窗户,水灵灵的眼眸已经不见了。【ㄨ】
青石板铺就的路边,偶尔能听到墙那边的人诉说家长里短,家家户户,门窗基本开着。打民居中还传出来孩童的读书声,苏南文风之浓郁可见一斑。
记得前日在老家祠堂,老族长当众讲解苏州的文风,骄傲的说苏州文风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当时被誉为“南方夫子”的常熟言偃北上,投师孔门,成了孔圣人的大弟子。
文偃学成归来,开始在家乡大力传播儒学。就这样,使得被中原贬称的荆蛮之地受到了孔子之道的影响,后来鲁文化渐渐传播到了吴地,本地的风俗随之大变,读书人多了。
秦汉以来,儒家风俗在江南已经根深蒂固。东汉永元年间,会稽太守张霸大力提倡经学,进一步提升了儒学的发展,据说社会风气曾达到路不拾遗的程度。
自隋唐之后,苏州已经成了有名的雄州,经济大踏步的向前。
老族长还说入宋以后,苏州不仅有府学、县学,并且书院和义学林立,当时最著名的就是范仲淹所创办的郡学为民间所称道。
如今千载之下儒家的影响依旧深远,苏州的学文之风早已深入骨髓。
宋代的教育规模极为惊人,一说到历史,沈家老辈人无不滔滔不绝,各种往事信手拈来。沈侃知道了祖上曾先后出过二三十个宋进士,沈氏乃当时苏南一带赫赫有名的望族之一,可惜被元蒙打成了昨日黄花,至今还未能恢复元气。
从小码头上岸,走主街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镇上的地标性建筑-县学院。大概整个江南连香火鼎盛的寺院道观也比不上学院的建筑气派。
县学的规划据说与府学一模一样,府学早在洪武三年,苏州知府魏观主持修了明伦堂,县里仅仅晚了两年。
起初一共修建了敏行、育德、隆礼、中立、养正、志道六斋,后来又占了民宅三百二十丈,用院墙圈了起来,后门一直通到了大街上。
宣德年,县里又出大笔银两重修了大成殿,学院的范围整整扩大了三倍,光是房屋就多达三四百间。
沈侃停住了脚步,默默注视着前方石阶下的两只大石狮子,以及那层层叠叠连绵的屋顶,这是一条能通往飞黄腾达的青云之路,难度基本等同于上青天。
先文质彬彬的整理下发髻,低头看了看衣襟是否整齐,然后挥一挥衣袖上的尘土,昂首走了过去。
站班的四个跨刀皂隶目不斜视,而两个青衣门子习惯性的以貌取人,理所当然的视仪表不俗的沈侃为学子,不加阻拦,反而和蔼的冲着他笑了笑,拱了拱手。
沈侃没有反应,矜持的一步步上了台阶,堂皇进了大门。
当他进去后,两个青衣门子这才不满的微微撇撇嘴,却也无可奈何。
衙门难进,而学院即使会受到阻拦,作为一名沈氏族人,天然就是一张通行证。
学院的前半部是文庙范围,沈侃好奇的边走边看,头一栋建筑上悬挂着“状元坊”三个斗大的黑字。据说府学的牌匾是闪闪发光的金字,出了状元郎的荣耀。
这里没什么人,沈侃驻足观赏了会儿,接着打一侧的巷道穿过拱门,眼前出现牌坊式的大彩门,名曰棂星门,两栋油漆雕梁的画锦坊拱卫在左右。
这里的一切都有历史典故,可惜身边没有向导,沈侃径直走了过去。
棂星门的后方是洗马池,再后面是带有几分肃杀的戟门,道路尽头就是金碧辉煌的大成殿。
不时有差人走来走去,沈侃不想被人诘问,加快速度穿过大成殿以及附属的庞大院落群,眼前供奉的是烟火缭绕的崇圣祠。
隔着一段距离,沈侃装模作样的对着殿里的先贤们深施一礼,以表敬意。
初来乍到,他不清楚目的地应该是后头那些居住着生员的院落,直直的冲进县学,幸运的是没有被人阻拦。
这一部分是县学的范围,从宣门进了泮池,再走到柳树遍布的秀野池,结果被一道红墙挡住了去路。
“喂!站住,这里是明伦堂,不经宗师传唤不许入内。”门前之人沉声说道。
“哦。”沈侃心里微微吃了一惊,原来这里就是明伦堂,官办学院的心脏部位。
“请问尊长。”
沈侃赶紧举起双手作了个揖,“沈仕沈化二位学子可住在这里?”
“沈道贤、沈道良昆仲?”
原本不大客气的中年男人眉毛一扬,语气透出两分亲切,马上笑呵呵的问道,“你是沈家后生吧?瞧这风骨就是大族之后,不错不错!”
沈侃故作腼腆的笑了笑,观此人一副寻常差人打扮,点了点头。
“沈家人了不得啊!个个一肚子学问,相貌仪表也是顶呱呱。”
中年男人一边说着一边翘起了大拇指,如数家珍的打开了话匣子,“道贤道良是大房惟山先生的公子吧?你大哥沈道贤不愧是沈家长房长孙,少小即有才名,聪慧天成,在咱学里年年考试三甲之内,深得宗师与县太爷的器重。”
“是。”沈侃见他提及到大哥沈仕,不得不低眉顺眼的回了一句,“大哥向来是兄弟们的楷模。”
“那一定的,生子当生沈道贤嘛!”中年男人唏嘘的道,“你二哥也不错,性情端重,博览群书,就是为人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张脸,不像你大哥性情旷达,人人争相与他结交,无有不应的。依我说他将来的成就怕是有限,难出头啊!”
“为何?”沈侃不禁来了兴趣。
“为何?”
中年男人抬手捋了捋稀稀几根的鼠须,一脸自信,“老夫在学里当差二十载,观人无数。观你二哥的性情不善于交际,与你沈家祖上几位一样,经济治世非其所长,就是埋首专研圣贤书的酸儒,文采不飞扬,声名不显,就算考中秀才也顶多做个教书的先生。不信咱们走着瞧。”
“尊长说的有道理。”
沈侃听的频频点头,人家确实说的有道理,虽然与二哥沈化不熟悉,但家里谁人不知他自幼便成天拿着一本书,口读背诵不断,不喜与人交谈,就知道看书,人送外号“小道学”,完全是个书呆子。
“呵!”中年男人没想到随口一番交浅言深的评语,正有些后悔呢,不想眼前这位沈家小后生不但没有为自己的兄长辩护,反而同意的连连点头,非常意外。
“老夫姓李。”中年男人升起了几分好感。
沈侃忙自我介绍:“见过李前辈,晚生沈侃,字道古,子不敢言父,家父三房。”
“道古道古?”中年人装模作样的品味一下,“嗯,你是沈惟询的公子?哈哈!”
李差人突然笑了起来,说道:“你爹可也是不妄言笑的性子,观你的性情也算沉稳,并神韵奕奕谈吐清晰,不像你家那二哥,倒是颇有你大哥的几分神采。”
“谢前辈夸赞,晚辈愧不敢当。”沈侃心里不禁苦笑,在家里人的眼里,恐怕他和大哥沈仕,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爹以孝义见称,虎父无犬子。”中年男人随口又赞了一句。
沈侃越发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