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明末之成王败寇 !
府试结束,卷子达到了一千余份,延安府知府马懋才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不可能看完所有的卷子,第一场考试贴经的试卷,他是不需要过目的,这样省去了近五百份的卷子,这些试卷都是有关背诵默写的,比对四书五经的原文就可以了,凡是答对五道题目以上者,试卷会被放到桌上,其余的试卷则是放置在地上。
地上的试卷也不是完全被淘汰的,按照老规矩,若是有县试案首的试卷,则会被挑选出来,其次就是第二场杂文和第三场策论文章写的很不错的,若是贴经完成了四个题目,也是可以过关的。
贴经九道题目全部都答对之考生,试卷也会被单独找出来,只要后面两场的文章勉强过得去,同样能够被录取,通过府试。
不过几年时间过去,尚未出现县试案首没有通过第一场贴经考试的情况。
杂文与策论两篇文章,都需要仔细的斟酌,也就是需要逐篇仔细看,推敲里面的观点,首先看是不是符合要求,其次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不错的文章,近一千篇文章之中,大约会选出一百篇,第二场和第三场各有五十篇左右,最终由知府大人来确定,其实这一百篇文章,基本就是本次府试能够被录取和过关的考生所写的了。
完成这个前期阅卷的,主要是府学的教谕,以及从各州县抽调的县学的教谕。
当然知府大人首先会明确阅卷的要求,也就是对如何鉴别文章优劣提出来明确的要求,若是文章之中出现了知府大人提出的观点,那是必须要被选上的。
十天之后,就要张榜,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从六月八日开始,一直到十三日,一共六天的时间,是诸多的教谕阅卷的时间,从十四日到十六日,一共三天时间,是知府大人阅卷的时间,十七日则是知府大人确定通过府试之考生、以及写榜书的时间,这期间知府大人也会征求诸多教谕的意见。
阅卷开始,马懋才放下了其他的事情,从开头就关注所有试卷情况了。
马懋才内心是有想法的,他在延安府担任知府也是三年多时间了,一直都很是不顺,人家南方的知府日子过的很是滋润,下面的孝敬也很多,他这个知府与南方的同僚比较起来,那就羞于见人了,没有办法,延安府所辖的州县太穷了。
更为恼火的是,接连的灾荒,以及农民的暴乱,让他心力交瘁,巴不得早些离开这个地方,哪怕是到京城的某些清水衙门,日子也舒服很多的。
知府任期一般都是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二月末的时候,吏部和都察院考察京官,结果有一百多名京官不合格,其实四十多人被降一级调到地方上任职,年纪大的、身体不行的有三十多人致仕,闲着不做事光拿俸禄的近二十人被罢免,还有被查处贪墨的官员八人,直接革职,且投入到大牢之中。
考察京官震撼了地方上的官员,他们想到的不是京官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而是考虑朝廷接下来是不是会对地方官员进行大规模的考察,也按照京官这样处置。
皇上登基之后,励精图治,不仅仅是彻底剿灭了魏忠贤及其同党,而且也在朝廷之中大规模的考察官员,力图改变以前朝廷涣散的局面,皇上还在去年底的时候,诏令会推阁臣,也就是由朝廷诸多的官员推荐内阁大臣。
这些举措,带给地方官员的,不完全是惊喜。
马懋才就很是沮丧,他在延安府三年多时间,没有任何的政绩,甚至连地方上的稳定都难以维持了,被迫给朝廷写去奏折,详细描述了延安府各地遭受灾荒的情况,恳请朝廷救济延安府各地的百姓,言下之意推卸延安府出现农民暴乱的责任。
其实这些年以来,地方官员本就没有做多少的事情,天启年间,朝政风云变化,魏忠贤得志,千方百计打压不听话的官员,依附的官员居多,也有不少官员毫不畏惧,与魏忠贤对着干,皇上登基之后,彻底剿灭魏忠贤,但魏忠贤余党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一直到朝中有大臣冒死上疏,言魏忠贤余党为祸更甚,皇上于是下定决心,彻底剿灭魏忠贤余党。
这一切的变化太快,魏忠贤余党被剿灭,原来遭受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人,好像开始得志了,很多都是官复原职,不过局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内阁大臣如同走马灯一样调整,地方官员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攀附哪一位内阁大臣,或者攀附哪一位朝中有实权的官员。
官场历来都是上下一体,你若是在上面没有什么关系,休想得到好的职位。
马懋才同样相信,这样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变化的,内阁总有一天会稳定下来,地方官员还是要有关系,才能够得到提拔,或者受到关注。
不过现在局势尚不稳定,看不清楚朝政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这个时候,马懋才就需要展现自身的能力了,那就是多给朝廷写好的奏折。
朝廷在剿灭农民起义军方面,究竟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马懋才完全可以结合延安府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皇上意愿的建议,他这样做是一举两得,既可以通过表露出来新颖的观点,削弱自身为政不力的问题,又可以引发皇上和朝廷的注意。
马懋才当然是同意以招抚为主、以剿灭为辅的观点。
这样符合他的利益,延安府各地出现农民起义军,是因为老百姓遭遇到灾荒,活不下去了,他们造反的目的是想着有饭吃,不至于饿死,朝廷则要从仁政角度出发,采取招抚为主的策略,稳定百姓,一旦百姓稳定下来,农民起义军自然就失去了维持的根基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延安府能够做好的事情,不过延安府知府马懋才愿意承担责任,而且还给朝廷写去奏折,提出建议,且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马懋才这样做,让皇上和内阁看到了他的忠心,至少能够保住自身的职位,不至于被派遣到南京六部去。
至于说到京城去做官,目前不要考虑,首先稳住了当下再说。
府试的考题,马懋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两道题目其实环环相扣,前面的题目阐述仁政的重要性,后面的题目继续论证仁政能够产生的效果,只要考生关注延安府面临的实际情况,就可以进行议论,哪怕是扣不住主题也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马懋才也没有抱太大的信心,他甚至感觉到,此次参加府试的考生,没有谁能够想到这个方面,人家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再说了,他所出的两个考题,在《四书解析》里面也是有着很多专门观点解释的。
马懋才希望出现这样的文章,若是能够有十名考生以上有这方面的见解,他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宣扬,甚至将这些文章也送到京城去,表现延安府教化之功劳。
如此矛盾心理的左右之下,马懋才有些迫不及待的直接看文章了。
连续三天的时间过去,马懋才本人都看了一百多篇文章,可没有一篇牵涉到这方面的事宜,这让他异常的失望,包括教谕看过的考卷,已经接近一半,没有这方面文章的出现。
也就在这个时候,马懋才忽然想到了吴帆徽,凭着他的直觉,认为吴帆徽是会写出来这等文章的,这个米脂县县试案首,在县试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他看过好几遍,文章也是结合了米脂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的。
不过马懋才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挫败感,他耗费心思出的考题,暂时还没有考生能够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说明这些考生真的就是读书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关心,不过马懋才也没有想想,当年他参加考试的时候,也不可能想到这些事宜。
看到吴帆徽的文章,是第四天的上午,还是一名教谕发现了其中的两篇文章,切入点完全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从字体上面来看,两篇文章出自于一个考生之手,文章结合《四书解析》之中的观点,提出了以怀柔之心对待农民暴乱的见解。
教谕马上将两篇文章呈送给知府大人。
马懋才从字体上面,马上就判断出来了,这两篇文章是米脂县县试案首吴帆徽的文章。
他将两篇文章留在自己这里,言下之意就是这两篇文章算是被取中。
一直到教谕阅卷结束,也没有出现同类的文章。
马懋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的希望没有能够达到,仅仅凭着这两篇文章,是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的,他精心设计的考题,最终没有得到考生的理解。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马懋才没有仔细阅卷,基本以诸多教谕确定的文章为准,不过吴帆徽的这两篇文章,他看了足足三遍,尽管说里面没有多少具体的建议,但文章的思路完全符合他的初衷,也就是这个时候,马懋对这个吴帆徽,有了特别的看法,他隐隐觉得,这个少年郎的未来,一定是不简单的。
确定府试名次的事情,诸多的教谕也参与讨论了,马懋才摆出了很民主的态度,这让诸多的教谕受宠若惊,以往他们是没有资格参与如此重要讨论的,顶多就是知府大人偶尔问问。
诸多教谕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故而通过府试考生的名单和名次,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确定下来,六月十七日未时,一切基本都确定下来,这倒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