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乌衣天下 > 第二十一章 鹅鹅鹅

第二十一章 鹅鹅鹅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乌衣天下 !

    第二十一章:鹅鹅鹅

    小孩一种很神奇的生物。

    神童并不罕见,曹冲五岁称象,项橐七岁为圣人师,骆宾王七岁写《咏鹅》,甘罗十二岁拜相。

    更何况后世的小孩自幼开始各种才艺培养,绝不落于人后。

    当谢安拿着自己的诗稿回到正厅时,听到王导正与众人品评顾悦之与顾清越兄妹的合画。

    顾悦之初春满七岁,喜好画风物景致;顾清越五岁,独爱画人物。

    今次小竹林聚会,顾悦之画的就是竹林雪景,云幕微光下,清萧竹林,长叶托雪,霜风轻抚,叶斜絮落,笔触或深重或轻浅或劲峭,意境已成,独有风味。

    顾清越则在余下空白处画上了今夜聚会的孩童,顾悦之与陆纳在下棋,小郎君们眉目传神,一人在颔首长考一人执棋欲落。

    顾清越颇为遗憾道:“并未画全在场中人,怕失了阿兄画中清寂意境。”

    王敬、王胡之、陆纳早就呈上了自己今晚的作品,谢万与纪友也稍后上交,谢安最迟,编了个迷路的理由就糊弄过去。

    谢安交上今晚诗稿时,隐隐有一种期末考试的感觉,只不过自己是插班生,并没有人对他太苛刻,而且之前在席上他让菜的举动已博得多人好感。

    尤其是纪友的爷爷,那个看起来病怏怏但气度非凡的纪瞻,对他更是笑得慈祥。

    纪友在纪瞻身边说了几句话,然后跑到谢家席位上跟谢安说,“爷爷让你们有空就去我家玩。”

    纪瞻家算是乌衣巷里最奢华的住宅,毕竟纪家是江左士族首领,经营数代,而顾陆两个江左士族土豪家族的基础皆在外地,但在乌衣巷也有住宅,不如纪家奢华,只为方便来往。

    今夜聚集了许多东晋文士,其中不乏有三榜品评资格的人,王导、纪瞻、陶侃、庾亮、温峤、桓彝都成了主要品评人。

    众人先看陆纳的书稿。

    陆纳家有长辈陆玩,陆玩是陆逊侄孙,又擅书法,王导初来江东时,为了与南方士族搞好关系,还曾求亲于陆玩,但被拒绝了。

    说起来陆纳的书法承袭钟繇、陆玩一派的劲瘦,他今夜用行书洋洋洒洒将《逍遥游》默了下来。

    但毕竟是七岁小孩,到书稿最后,笔力已有不济,字迹稍有瑕疵。中品。

    其后是王胡之。

    王胡之五岁,所作《水仙》是四言诗。

    丛丛低绿。

    抱瓮春畦。

    岁寒不改。

    雪霜香姿。

    评为中上品。

    再看王敬。

    王敬才六岁,就已写得一手远超同龄人的草书,草书难学,他性情沉稳自律,才学继承其父王导,反而性情不似。

    就谢安观察,若王导像狐狸,那么王敬就像柴犬。

    王敬草书学皇象,所临的是皇象的《急就章》,是西汉时为儿童识字编的课本,王敬取了其中一段。

    看到这里,桓彝本将王敬的字其评为今夜最佳,但王导笑他太过心急,尚有谢家兄弟与纪友的未看。

    纪瞻朗笑,“我家友儿作诗不行。”

    果然谢万与纪友在回的路上也没寻到新灵感,不过鉴于年纪尚幼,几位大人也赞了几句,最后轮到谢安的诗画。

    “原来谢家三郎还会画画。”桓彝倒是没预料。

    王导展开藤纸,印入眼帘的就是诗的第一句,“鹅、鹅、鹅。”

    席中人听到王导连读三个鹅字,还以为他是结巴了,都饶有兴趣地望了过去。

    王导看了一眼画得惟妙惟肖的鹅群,再从头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众人仿若看到一副画面,水面鹅声渐近,鹅曲颈向天而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皆是有色彩的词语,诗句一出,人们脑海中画面立刻有了色彩对应,顿时鹅群戏水,栩栩如生。

    谢安的画与诗相结合,互相辉映增色,虽只是一描写鹅的小诗,却也令人回味无穷。

    这诗更好的地方在于,它容易理解,过目难忘。

    诸人一致认为,顾家兄妹的画与王敬的临帖虽上佳,却始终稍逊谢安的《咏鹅》一筹。

    最后由桓彝宣布。

    “《咏鹅》当为今夜小竹林作品中的上上品,列为一品。”

    其后几位小童作品在众人间传阅,《咏鹅》一诗大放异彩,一轮下来,人人都会背了。

    谢尚虽对谢安有信心,却未想到他能作出这么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来。

    那当然啦,这可是流传甚广、神童的诗啊。谢安心中有愧,但一想到最初的本意是为了写给王熙之看的,这借骆宾王的诗也不算自私吧?

    王胡之端了杯果子酒来,毫不掩饰对谢安的欣赏,“阿狸,你的诗书画都很好,以后有空可以来看我阿父留下的书画。”

    王胡之的父亲王世将是江左书画双绝,王世将去世两年,书画都保存在司徒府,由王胡之整理保管。

    “熙之爱鹅,待会我去把诗读给她听,保管她喜欢。”王胡之一高兴起来,连头痛似乎都没了。

    诗书画作最终又回到了王导手上,好的作品会收在司徒府中,而谢安《咏鹅》一作将要送往青云塔。

    青云塔在建康城北边山中,塔内有夜明珠而彻夜明亮,是墨魂榜保管作品的地方。

    当日谢安入建康那晚的《咏梅》就是由桓彝送至青云塔的。

    入塔作品将由专人抄写,发往江左各地。

    “诗甚好,字倒被诗的光彩掩盖了。”桓彝这才悉心品字,字依旧是好字,只是有一字有些奇怪,“司徒大人且看,这个鹅字。”

    王导问道:“如何?”

    桓彝道:“鹅字最后一点,锋芒外露,锐不可当,与前面三点的随性之姿,大有不同。”

    王导位列墨魂榜一品,桓彝虽书法不及他,但品评的能力可堪称一流。

    桓彝说话低声,想来是不想让第三人听到。

    王导谨慎观之,良久笑道:“想必是孩童神来一笔。”

    桓彝听到这话,也觉得自己想得有些多了。

    之后桓彝掏出印章,玄光乘风,将这诗稿送至了青云塔。

    “《咏鹅》一诗日后必定传遍市井。”纪瞻为自己之前的眼光而感慨,“茂弘,老朽适才夸赞并没有轻率。”

    王导依旧坚持之前的看法,“一诗而已。”

    “从未见过茂弘对人如此严苛。”纪瞻倒是更高兴了。

    王导不舍得夸人,在纪瞻看来并非常态,那么王导以谨慎之心对待这孩子,看来是特别上心了。

    只是属狐狸的司徒大人,从不会将内心想法轻易表露在外。

    夜渐深,客人也渐渐离去,王导站在客去席空的大厅负手而立,谁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最后他贯带微笑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倦意。

    司徒府在明日开始闭关,除了一些属官幕僚之外,他不再理会朝政之事,反正有庾亮与陶侃等人忙活。

    堂兄王敦叛乱后,他一直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若非他在王敦叛乱时,日日率领宗族中人跪在宫阙外请罪,否则今夜大约是在吃牢饭了。

    位极人臣,偏安江左短短数十年,人事几番变化。

    若北方再互相争斗下去,也许还能换得这江左朝廷十多年安宁,而自己即将到知天命的年岁,也不知上天留给他多少时间去实现未竞之愿。

    当年初到江左,他与众士族大臣新亭聚会时,有人念及风景如昔,可江山易主,众人纷纷相视泪下,王导见状怒言豪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可这克复神州又谈何容易?

    而且那时与他一同渡江的人士要么老去病故,要么就如堂兄王敦般叛乱自相残杀。

    胡思遐想许久,他握着麈尾离了大厅,去往祠堂守夜,他的长子和二子早就来此下棋守夜,王敬是他的第三子,此时也乖乖跪坐在哥哥们身边。

    王熙之与王胡之坐在门槛上,两人小小一团,在说着悄悄话。

    王熙之手捧柿子,时不时闻闻味道,却不吃,王导倒是奇怪,平日这丫头并不喜欢吃甜食,这火晶柿子一运回来就挑好的送去她的小院,结果还被扔了出来。

    王导走近才听到王胡之在背谢家小猫写的那首《咏鹅》,背完后还问:“写鹅的诗,熙之你喜欢吗?”

    “鹅鹅鹅,听起来跟肚子饿在叫似的。”

    王熙之口中虽是嫌弃,但眼底有藏不住的笑意。

    “熙之,你看我的字是不是还很丑?”王胡之又拿出今晚写的《水仙》诗,王熙之瞟了一眼,难得心情愉快夸了一句:“能入眼。”

    这些异样,王导一一看在眼里,像是猜到了什么,摇了摇头。

    两小孩听到王导故意放重的步伐,这才结束了悄悄话,乖乖站起来。

    王熙之嗔怪,“龙伯真坏,走路没声音。”

    王导正色道:“胡之,你进去跟阿敬玩,我要跟熙之说话。”

    王胡之乖乖遁去,王导坐在王熙之身边,任袍裳拖在地上,轻摇麈尾,似笑非笑道:“你在谢小猫儿诗画上那一点,锋芒锐利,连桓彝都看出来了,龙伯猜想可是你永字八法已初悟?”

    王熙之童音晏晏,“只敢说悟得一法。第一笔,自然要锋芒锐盛,气势不衰。”

    王导与她对话,不是用与子侄小孩的语气,而是书法同道间的平等交流,“可否再写一遍?”

    王熙之起身,走了几步,站在廊下,一伸手就能接到空中飘絮。

    祠堂内的王胡之与王敬都偷偷看着。

    只见王熙之背对他们伸出手,女童白皙娇嫩的小手在半空招动了一下,似有风起,飞过满是积雪的屋檐。

    然而茫茫夜色中,只有王导与王熙之能够看清刚才她手挥过之后,发生了什么。

    第二日,家仆来打扫庭院时,发现祠堂前的屋檐下落了一地的冰棱,冰棱断面整齐,像是被刀锋给劈落似的,在冬阳的照射下晶莹璀璨,煞是好看。

    ==========================================================

    注:王胡之的《水仙》,是改自宋代诗人方岳的《水仙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