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乌衣天下 > 第三十二章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第三十二章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乌衣天下 !

    第三十二章: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王熙之是王导看得比自家儿子还要重要的人,因为王熙之周岁就能读蓬莱法帖,天生玄气护体,是一颗被珍藏的明珠。

    王导是老狐狸,谢安能够通过他的测试,安安稳稳地坐在王熙之的小院学习书法,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这年冬天是谢安与王熙之相识的第二个冬天。

    他觉得建康的生活目前一切都好,南方水土确实养人,青山绿水花红柳绿也容易让人产生懒怠之心。

    很多士族都觉得如果东晋继续平稳地发展着,没有内乱,与胡人隔江相安无事,那么定都建康也不错。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胡人攻入洛阳生擒晋怀帝的事,其实才仅仅过去十多年。

    幸而才过去十多年,当权者们并不甘心。

    至少在谢安看来,隐居无为的王导并不甘心,只是王导能够忍。

    王导的书房里那幅地图就是最好的证明。

    谢安在这一年里去过两次王导的书房,第一次去被王导用玄术试出本心,但老狐狸什么都没有说。

    第二次是王熙之带他去的,因为永字八法学完后,王熙之要学别的蓬莱法帖。

    谢安站在书架外,盯着墙上挂的地图发呆,并不知王熙之拿了什么帖子。

    王导所得的蓬莱法帖都是祖传与辗转得到,他十分珍爱,永嘉南渡之时,他还曾将蓬莱法帖随身带着着,并且有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

    只见牛皮地图上划界得很是详细,右上标注是太宁二年,也就是去年最新的地图。

    东晋的北面是刘赵与石赵,即是后世所称前赵与后赵,多亏两国间交战不断,边界不断变换,才让江左朝廷寻得安稳。

    两赵以北有鲜卑各部,段氏、慕容氏、宇文氏。

    说起来慕容氏的将星慕容恪与慕容垂也该出生了吧?

    石赵再过几年也该灭了刘赵,独占关中吧?石勒年纪也不小了啊。

    东晋西面的巴蜀成汉还算不得威胁,而且成汉这块肥肉今后将是桓温的。

    ……

    谢安默默读着图,仿佛在给自己剧透着东晋的未来,以致王导走进来时,他都未曾发觉。

    王导问他:“观山河图,有何感受?”

    谢安反问:“司徒大人平日静心无为,为何书房中会挂一幅看了令人心绪不宁、坐立不安的地图?”

    王导语焉不详,“树欲静而风不止。”

    谢安又问:“为何祖逖与刘琨在北方与胡人苦苦周旋,终不得朝廷相助,含恨而亡?”

    真是咄咄逼人的小毛孩。王导沉默不语,对于祖逖刘琨之事,其实早有人对当时大权独揽的他不满。

    刘琨被鲜卑段式所害,祖逖因朝廷不信任、孤立无援而死。

    这问题从一个小孩口中问出,王导还是答不出原因。

    外人道他为了保全江东的利益也罢,为了保全王与马共天下的地位也罢,他都不曾去解释。

    谢安正目光灼灼地望着他,王熙之手握书简轻悄悄地站在两人身后。

    王导挂着自己面具似的笑道:“我有私心。”

    谢安长吁口气,“您是人,是人当然有私心。”

    王导幽幽长叹道:“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是也不愿终老江左。”

    谢安这句话并非是疑问,他用很平淡的口吻道出:“您想北伐。”

    北伐,收复已成废墟的洛阳,站在洛阳的起点,将失去的土地一寸寸收回来。

    这是每一个铭记耻辱的晋人所想。

    王导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眼下,无天时、无助力、无人才。”

    没钱没粮没有统帅之才,民生不定,流离失所。

    士族安逸,各有心思。

    听了王导这番话,谢安在王熙之的考题上,写下了一句宋朝时的词句。

    那位女词人李清照经历过金人南侵、俘获宋徽宗父子、导致北宋灭亡的靖难之役,南宋朝廷最终也是逃到了江南的临安。

    李清照南渡后也在建康住过,写下很多为南宋朝廷苟安主和而愤慨嘲讽的词。

    那时的南宋跟今日东晋的处境有太多相似之处。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谢安写下的这句诗最终落在了王导的手中,他久久凝视纸页,屋外雪已停歇,隐约听到有鸟叫,而太宁三年的冬天终于相安无事地过去。

    王导已经不会再奇怪谢安偶发的奇怪言论,虽然他曾经问过谢安,到底有没有去过蓬莱阁。

    谢安回答,自己还未曾玄修,也不敢再搭上一条命。

    蓬莱阁是什么样子,恐怕目前只有王熙之知道,但她只说那里有很多字。

    在王熙之的指导下,谢安将练书法的速度放慢,不在贪求多临书帖,只专注寥寥几个字,虽然慢了不少,但谢尚似乎没有意见,大约是王导跟谢尚提过吧。

    谢尚的精英儿童训练仍在继续。

    太宁四年(326年),谢安六岁,已经开始跟谢奕桓温监督下开始扎马步,每次去东宫,桓温都会陪着他慢跑过一段路程,然后背着他走剩下的路。

    这一年王熙之还是默默无闻,谢安一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书帖被挂在了太学的学堂里,虽然太学仍然只有他与小太子两个学生。

    小太子司马衍仍旧老老实实地练着隶书。

    谢安与司马衍在荒草丛生的太学里过着孤独的童年时光,两人虽然都是小孩,但都默默学着卞望之所教的儒玄经典,练着枯燥的字。

    太宁五年(327年),王熙之开始在卫夫人的教导下临钟繇的楷书,谢安也见到卫夫人一面。

    卫夫人虽也是学习钟繇的楷书,但后有改进,她对王熙之与谢安叮嘱,临帖需寻自己笔法。

    夏天,王熙之小院里的墨缸已经变成了十一缸,鹅池变成了洗笔的墨池,她最珍爱的那只名叫大白的鹅整日游在墨池里,好好的一只大白鹅成了大黑鹅。

    桓温开始教他剑法,因为大哥谢奕心情并不好,他刚满岁的第二子谢探远因为早产身体一直虚弱,去得十分突然。

    好在庄氏为谢父诞下第五子,取名谢石,家中总算扫去几分阴郁。

    不过谢安抱着还是婴孩的五弟想着,历史上多年后淝水之战的谢家子弟,谢安谢朗谢石都已降世,就差侄儿谢玄,还得靠大哥大嫂的努力啊。

    二哥谢据因为侄儿早夭和谢安曾经差点没命的事,更加悉心钻研玄修与医术。

    这一年,谢安七岁,与鲍姑的三年之约来临。

    葛洪携鲍姑归来自然是一件大事,谢安这几年都有学习鲍姑的针灸之术,拿着桓温做练习也顺手,顺利地通过的鲍姑的测试。

    谢安趁此良机,做通了鲍姑的思想工作,让她劝葛洪留下来做官,毕竟山中生活清苦,做研究不一定要在山里受苦,在建康有很多药材可以供他做实验。

    葛洪倒是很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王导自然很是高兴,因为干宝的关系,葛洪也会入司徒府为官。

    只是王导还没得空夸谢安机敏,葛洪就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请求去广西边境的北流县为官。

    丹砂是一种矿物,可做颜料也可做药炼丹。

    司马绍对科研丹术工作者当然是给予支持,葛洪带着鲍姑兴冲冲地去赴任了,可惜数月后谢安接到鲍姑来信,说是葛洪又不去上任了,因为途径广州时,葛洪听闻罗浮山有神仙洞府,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

    玄修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宝地,所以葛洪就在罗浮山隐居炼丹玄修。

    太宁六年(328年),谢安回到建康的第四年,他终于长到了八岁。

    回望这四年,最初数月他以为带着记忆成长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可回到建康后每日忙得不停,倒也没有时间胡思乱想。

    譬如前世历史上的司马绍早逝,司马衍幼年登基,庾亮掌权制约苏峻这些事通通没有发生。

    ……

    既然没有发生,那么就说明历史真的有所改变了吧,可是到底是如何被影响的呢?谢安始终无法相通。

    说到朋友,桓温十六岁,嗜赌让他的风评降了许多,奈何脸长得英俊,特别是脸上七星尤其增添霸气。

    不过这年桓彝来信说让他晚几年再及冠,桓温乐得继续当他的无忧少年,每日混迹军营、赌场与监督谢安习武练功。

    这年,濯缨阁屋檐下终于有燕子筑巢,谢安不许家仆将巢穴毁掉,宁愿被燕雀吵着。

    王熙之见了也很喜欢,神通广大的仆人乙一夜之间也变了个燕巢在她书房的屋檐下。

    这可当真应了后人的那句,王谢堂前燕。

    谢安默默祈祷,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让它们飞入寻常百姓家。

    柳丝如茵,燕鸣缭缭,谢安用水墨手法画了一幅乌衣巷燕飞图,被卞望之老师亲自送上青云塔。

    画上有题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他想起了唐代贺知章的诗,更多的诗想不起来,这是小学时就背过的,倒是深入灵魂了。

    关于前世的记忆越来越稀薄,也不知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王熙之的书法也越来越好,她已经读完张芝的草书帖,开始自行研究汉代的行书,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只是用的人不多。

    行书意在笔法流畅舒动,王熙之虽然依旧反射弧比常人漫半片,但论起洒脱坦然来,谢安也比不上。

    谢安很是期待等着有一日能见到王熙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熙之自幼就在王导的腹黑训练下,苦其心志,不为外物所动。

    虽然她是一副娇怯呆呆的容貌,但落笔时由内而发自信与气势让人心生崇拜之情。

    可谢安问王导,何时才能让王熙之的书法为世人所知,王导只是狐狸笑地道:“她有自信的时候,自然会让天下知晓。”

    果然是书法世家,要求真是高。

    但除了书法之外,王熙之只是一个普通的吃货萝莉,对比学了数门技艺、门门半桶水的谢安,也许他将做菜的技能树点到最高,才能报答王熙之对他在书法上的教导。

    王导书房的山河地图终于在年末时又有了更新,与上一次石赵吞下并州的地图变动,已是时隔四年。

    北方刘赵与石赵的战争已经到了收尾。

    石勒率领将士杀入了刘赵所占的洛阳,刘赵失去河东的控制。刘赵国主刘曜兵败被杀,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逃往上邽,石勒趁胜追击,占领长安,一时间尸枕千里,洛水血河。

    后来上邽城被石勒侄儿石虎的军队攻破,石虎活捉了刘熙与刘胤等王侯将相文武百官三千余人,这些人尽数被杀害,连同洛阳还有刘赵五千匈奴部族,几乎将刘氏匈奴一脉尽灭。

    而更北的鲜卑部,段氏鲜卑与慕容鲜卑频起冲突,摩擦不断。

    如今西有接受东晋封号的凉州张氏、占据地理位置偏安巴蜀的成汉李氏。

    北有东晋最大的威胁石勒赵国。

    石赵因灭刘赵一战而放慢吞并东晋的脚步,两国以淮水为界,休养生息中。

    如果就这么安逸下去,也许王导或许真的只能终老建康城了。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

    只是早与晚的区别。

    =======================================================

    历史改变是就蝴蝶的振翼引发的风暴。

    其实历史上太宁三年,司马绍就挂了,所以现在已经是新的世界线上了。

    不知不觉十万字啦!谢安终于长大几岁了,后面马上会有一个大副本要打,谢小猫摩拳擦掌。

    再啰嗦几句,写东晋初年这段历史我做了很多考据,光是记住各种人名和人物关系都花了N久(脑子笨没办法),然后再理顺各种关系,搭建脉络,所有对真实历史有所遗漏和偏差要么就是我考据不到位,要么就是刻意舍弃的,希望大家看得轻松顺畅。

    感谢收藏打赏的朋友,感谢每天投推荐票的朋友!虽然这书看的人不多,但每天还是有新的收藏和推荐,这就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