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琉璃世琉璃塔 !
闰五月的北平,已经颇有些暑意。夜晚的微风轻轻吹拂着,凉爽宜人。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草丛中有蟋蟀声声。
朱棣摆了张凉榻靠在院中乘凉,仰望着繁星点点。
不由就忆起了沙漠中穹庐似的夜空,深邃高远,星星也比这北平城里似乎更加明亮。还有她的眼睛,清澈恰如夜空,璀璨却胜过天上的星辰
没有马匹没有水的绝境中夜空下她一起行走,肃整的大军中她骑着小马跟在身后,大大的头盔晃在脑袋上;只要侧头时见到她的眼睛,即使在刀光箭雨中,也是那么甜蜜欢喜,星星在火光中都似眨眼。
朱棣轻叹一声,心中酸楚。
宫中传出的消息,李才人深得皇帝欢心,几乎日日进宫陪皇帝念经坐禅,午餐甚至晚膳都经常在乾清宫和皇帝一起用。朱棣自然为莲花高兴,却禁不住想到她和皇太孙并肩而立的样子。不错,两个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朱棣闭上眼睛,心中嫉妒得发狂;伴随着嫉妒,更是相思欲狂。
忽然外面马三宝大声呼喊:“王爷!王爷!”,一边飞跑过来。
马三宝素来沉得住气,如此飞奔定有大事。朱棣一惊,坐直了身体。
马三宝瞬间已经到了面前,急急说道:“王爷!宫里消息!圣上,圣上驾崩了!”
朱棣惊呆了:“什么时候?”
马三宝说得飞快:“就是前几日闰五月初十”。
清明过后就传来了皇帝生病的消息,只说是风寒,没想到这么重这么快。朱棣不由得虎目蕴泪,叫了声:“父皇!”跌坐在凉榻上。
马三宝静候一旁,也是热泪盈眶。
朱棣很快平静下来:“有遗诏吗?”
马三宝快速答道:“朝廷的明诏尚未到北平,宫里的消息说有遗诏,传位皇太孙”,看了看朱棣又说道:“说是遗诏中还说‘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不许奔丧”。
朱允炆继位本来没有悬念,朱棣并未有何反应。但听马三宝说到这里,却不由怒目圆睁,吼道:“我不信!父皇驾崩,儿子奔丧都不许?”站起身来,吩咐道:“点一百名亲兵,立刻出发,去京师!”说着大步回房换衣。
马三宝并不多话,匆匆出去准备。
朱棣换了一身素服,大步来到了王府门口。马三宝带着亲兵已经候在府门口,却见徐英带着几个儿子也已经匆匆赶出。
徐英奔到朱棣面前,含泪叫道:“王爷!父皇他。。。”
朱棣看了她一眼,悲痛难忍。双目中满含泪水,简短地说道:“父皇驾崩,我要去京师奔丧,你留在家里”。
徐英劝道:“遗诏说了诸王不许进京,王爷不能去啊,这样走,北平也出不了”。
朱高煦在一旁气愤愤插口道:“谁敢拦父王?父王是去京师奔丧,有何不可?”
徐英瞪了一眼二儿子,还是对朱棣说道:“王爷三思,不可抗旨啊”。
朱棣凝视着徐英:“我一定要去。除非这会儿父皇站在面前,和我说不要我去!”
徐英看着朱棣,知道他心意已决,犹豫片刻,毅然道:“好!你去吧!家里有我,你放心!”
朱棣点了点头,看看青骢马已经备好,匆匆上马,简短说一句:“我走了,你好好看家!”拨转马头就走。
马三宝带着亲兵队伍追了上去。
朱棣的队伍飞马疾驰,片刻就到了北平城门。城门已关,守城的卫士见是燕王,急忙迎上来。
朱棣并不下马,简单地说道:“开城门!”
卫士笑脸相迎,不敢和燕王说话,对着马三宝笑道:“敢问马大人,王爷出城何事?可否出示圣旨?”
此时是洪武年,藩王的权力极大,规定是境内人民有敢违犯藩王的,由王爷区处,地方官及风宪官不得举问。前文的代王敢擅役军民,也就是因为对他们有生杀大权。此时卫士见燕王吩咐开门,不敢得罪燕王,但是职责在身也必须问清楚。
马三宝微微笑道:“要什么圣旨?圣上驾崩了,燕王去京城奔丧,快开城门!”
见卫士有些犹豫,马三宝冷冷地道:“王爷连夜赶路,耽误了时辰,你担当得起?”面容森冷,一阵寒气逼人。
藩王不可擅离封地,但是奉诏,朝觐,参加皇室大典这些是可以离开封地进京的。战时有军情时也可从权。燕王连年北征,经常出入北平,并不特别当这个规矩是回事。最主要此时朝廷的明诏尚未到北平,卫士搞不清状况,见燕王确实是一身素服,不敢多言,开了城门。
燕王的队伍瞬间飞奔出城,直往应天府奔去。
自北平至应天府,一路经河北山东,再过沛县徐州宿州淮安。
燕王一行不休不眠,只在青骢马也跑不动的时候稍作休整,竟是一路马不停蹄。每到一个关口马三宝就连吓带哄,各关卡尚未得到朝廷明诏,听说圣上驾崩都懵了,竟然让马三宝狐假虎威地吓住,各自放行。燕王一路过关,跑了十一天,竟然顺利到了滁州。
燕王带着队伍,径自自滁州北城门进城,穿过滁州城。准备自南门出城,不远就可以渡江了。
一行人马奔到南城门,却见一位老将军横马城门之前,拦住了众人去路。
原来谢贵正在衙门里,得到北门禀报,燕王进滁州,不由大惊。滁州直隶应天府,此时谢贵早已得廷报通知“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知道朝廷不允许各藩王奔丧,燕王擅离北平,那可是重罪。当下急急忙忙赶至南门,来不及点军,衙门里的驻军约有四五百人,一齐带上,众军堵在了滁州南城门的门口。
燕王见了谢贵的阵势,勒马停步。马三宝上前抱拳说道:“我家燕王惊闻圣上驾崩,急欲进京奔丧,这位老将军贵姓?还请让路,以免耽误了燕王奔丧大事”。
谢贵抱拳还礼:“吾乃广威将军谢贵,驻守滁州。大人没看到礼部的廷报吗?圣上遗诏“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藩王不得进京。还请就回吧”。说着递过手上的廷报,竟然并不拜见燕王,也不下马,更不让路。
马三宝接过廷报,回身呈给了朱棣。
朱棣哼了一声,想起来这个谢贵,是开国前的一名老将,又是名门之后,依稀见过。当下并不接廷报,望着谢贵冷冷地道:“老将军费心了,不过此乃我朱家家事,岂有不许儿子奔丧之理?本王乃是宗人府右宗正,自当会齐宗室,再议此事。此去只是奔丧,即使父皇在,也绝不会不许,请将军让路”。
以朱棣堂堂燕王之尊,如此和一个三品将军好言相商,已是忍耐到了极限。
谢贵却不为所动,这时才对朱棣抱拳一礼:“燕王见谅!末将奉朝廷之命驻守滁州,不敢妄为。王爷没有朝廷旨意擅离北平,末将管不着;但是要从末将的驻地通过,末将却不得不尽忠职守,得罪王爷了。”
朱棣面色铁青,冷冷问一句:“你要如何才可让路?”
谢贵躬身抱拳:“末将但听朝廷旨意。”
朱棣哼了一声,看了一眼马三宝。
马三宝身形晃动,不知如何已经拨马到了谢贵马前,刀光闪动,一把锋利的腰刀已经架在了谢贵脖上。饶是谢贵身为上将,带兵几十年身经百战,竟然毫无招架之力。
朱棣冷冷地道:“你违犯本王,本王就是杀了你也不为过。让路!”
谢贵此时刀在颈上,知道朱棣所言非虚。燕王此时乃是诸王之首,新帝朱允炆也是他的侄子,即使燕王杀了自己,最多不过责备几句,还能如何?
然而谢贵驻守滁州多年,职责所在,忠心耿耿,却不肯惜命屈服。当下叫道:“众将士听令!守住城门!有谋逆硬闯者,杀无赦!”
谢贵身后的几百名军士见主帅被劫,本来惊慌,此时听到谢贵将令,齐声答道:“遵令!”拔刀出鞘,气愤愤地望向燕王一行。
马三宝手中刀一紧,谢贵脖上出血;马三宝左手举起,燕王队伍的一百名亲兵也亮出了兵器。
双发横眉怒对,杀气弥漫。燕王的亲兵虽然人少,可是个个都是是惯战的高手,马三宝估量这滁州守军几百人,不在话下。
然而谢贵此言甚是厉害,竟直斥“谋逆”。前文说过,藩王只有犯此罪名,地方官才可捉拿。朱棣虽然强硬,可是杀朝廷大将,再与朝廷驻军作战到底无异“谋逆”,不禁一时踌躇。青骢马四蹄轻敲,似乎也在提醒燕王。
忽然官道上马蹄声响起,越行越近,马上有人大喊:“住手!不可动武!圣旨在此!”十来匹马自官道直往城门奔了过来。
原来北平城的守卫开门放走燕王之后,很快就报告了北平都指挥使桓仁。桓仁听说燕王赴京奔丧,吓了一跳;此时朝廷的明诏没到,搞不清状况,桓仁赶紧八百里加急报告朝廷:燕王离开北平了,说是去京师奔丧。八百里加急文书虽然出发的比燕王晚,但是一路驿站换马换人疾驰,今日一早便到了京师兵部。兵部尚书此时已是齐泰,齐泰不敢耽误,急忙上报新帝。
朱元璋驾崩的当日,顾命大臣们一边晓谕全国皇帝驾崩;一边就簇拥着泪痕未干的朱允炆上了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虽然尚未行正式的登基大典,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朱允炆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君临天下。
此日见了兵部急报,因为大行皇帝遗诏明确说了“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朱允炆素来服从朱元璋,不假思索便下圣旨让燕王回北平。知道燕王奔丧是出于孝顺,也并未怪他擅离封地。齐泰多了个心眼,建议朱允炆派驸马都尉梅殷宣旨,朱允炆刚继大统千头万绪无暇细想,随口便派了梅驸马。
梅殷算着燕王大概在途中,准备沿官道往北而上,半途拦截。不想刚过了江,快到滁州南门,官道上远远地就看见城门口两队士兵对峙,而守军对面伫立的魁梧身形,正是朱棣。
“这么快!”梅殷倒吸一口气,打马直奔。到了南城门,见马三宝刀架在谢贵颈上,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不由大惊,高举手中圣旨,喝道:“燕王听旨!”
朱棣不敢怠慢,急忙下马伏地接旨。
双方军士齐齐跪倒,也没见马三宝如何动作,已经跪在了朱棣身后;谢贵跪在地上,脖上的鲜血兀自滴滴落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遗诏已命诸王毋至京师,诸王不得入临会葬。燕王擅离封地,不合祖训,着即回北平。钦此!”圣旨简短,说明了是太祖遗诏不让奔丧,命燕王回去,也没有追究他擅离北平之过。
朱棣跪在地下,心痛如绞。父亲死了!死了!这十一天里每想到此,都觉不可置信,青骢马飞奔到急速,才能稍减悲痛。十一天里不休不眠地奔驰,只是盼着能再看父亲一眼,再最后送他一程。
朱棣抬起头,望着梅殷,蹦出几个字:“为什么?”
宁国公主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时,朱棣尚未就藩,在应天府常见到这个妹夫。知道父皇喜欢这个女婿,赞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没想到梅殷不仅文功了得,武功也不差,二人常一起切磋弓马,关系原本不错。
梅殷见朱棣眼中含泪,目光悲愤,不禁也心中难受。可是圣旨在此,又能怎样?温言劝道:“四哥,接旨吧”。
朱棣虎目含泪,大声说道:“我不信父皇会不要见我!梅驸马,父皇的遗诏,是谁在场?”话中竟是怀疑遗诏。
梅殷愣了愣,如此大事,怎可胡言?当下肃容答道:“梅殷不才,也是顾命大臣之一。太祖自清明节在中都染了风寒,回到应天府之后一直龙体欠安,修养在乾清宫。”梅殷凝视着朱棣,眼睛一眨都不眨:“这五十多天里,皇太孙和各位顾命大臣一直围侍在先帝榻前。遗诏并非仓促而就,燕王岂可有疑?”
梅殷的话柔中有刚,说到最后,语气已颇严厉。梅殷身为朝廷的驸马都尉,为先皇托孤之臣,自然极力维护朝廷。燕王言语颇有质疑之意,严格追究已是大不敬之罪。
事实在此,朱棣伏在地上低头沉思不语。
梅殷并不催他,手捧圣旨,耐心静静等候。燕王府的亲兵队伍和滁州的驻军队伍,也都一齐望着燕王。偌大的滁州南城门,几百个人,寂静无声。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棣低低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臣,遵旨!”
梅殷暗暗松了口气,俯身扶起朱棣,温言道:“四哥先回北平吧。横竖以后还会再来京城,到时再去拜祭太祖就是”。顿了顿又道:“四哥大概是和圣旨错过了,太祖遗命世子要进京守孝,其他王子看各王意愿”。
朱棣恍如不闻,呆呆望着城门,望着南方应天府的方向,望着父亲在的地方。
父亲,再也见不到了吗?再也见不到了吗?
自洪武十三年就藩离京,与父亲聚少离多。只有朝觐,母后和太子生病的这些时候,曾回到父亲身边呆一段时间。然而即使不见面,父亲也经常来旨意关心自己。自己不要命地北征作战,难道不是因为想象打了胜仗,父亲捋须赞许的样子?那比什么都更加激励自己。
可是,都没有了!再也见不到了!连这最后一程,也不能去送。
朱棣呆呆地立着,泪水自眼中汩汩涌出。
马三宝跨到朱棣身边,轻声唤道:“王爷!”
朱棣不理不睬,只是望着南方。
良久良久,朱棣噗通跪倒在尘埃,嘶声大叫道:“父皇!”悲切的吼声,震荡在云霄,响彻了整个滁州城,飘向去京师的官道。马三宝和亲兵们噗通都跪在朱棣身后,哭成一片。
奔行了十一天,最终没能进得京城。以后,还会来吗?
注:燕王奔丧这一段历史,历来众说纷纭。实际上,整个明初涉及朱棣和朱允炆的历史,都很难还原当时的真相。因为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销毁了全部建文时期的档案文献,包括钱粮兵马以外所有的榜文奏章和起居注。又禁止私家记述,并且大幅修改洪武时期的历史记述。连建文的年号都被革除,这四年多的记事沿用洪武年号记录,可见篡改之狠厉彻底。燕王奔丧应该是真的,然而是没出得了北平?还是奔到了淮安?各有考据。但在洪武年极端中央集权的大背景下,某些电视剧的狗血情节说燕王闯过江,闯入京城,却是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