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步步锦绣 !
大败倭寇后,紧随而来的便是整治江南官场。
两年前面临西北贪腐时,庆隆帝是做了好多的心理建设,用为帝近四十年锻炼出来的果决才下定决心,揭开着锦绣江山的表象开始腐烂发臭的本质,忍住疼痛挑破一个个脓包。万事开头难,经历了最初的痛苦和两年的磨砺后,如今面对贪腐他已经能从容淡定。
贪的人又不是他,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就算他识人不清选出了这么些贪官污吏,可古人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该抄家抄家,该问斩问斩,这两年来他一直在及时弥补。
他清楚江南官场复杂,这里不比西北,别说晏衡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就算在朝堂立足多年的老油条,只怕也招架不住,所以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前去。本来熟悉政务的武王和魏王是最好的选择,可眼见着太子倒台后两人的举动,庆隆帝心里很清楚:
派他们去江南,就相当于把一块肥肉放到饿狼嘴边。他们不会尽心尽力查处贪腐,只会趁机借此打压异己、收拢势力。
这事只有万事不沾的端王最合适。厚熙是个孝顺孩子,只是入朝堂时间太短,手腕上可能有所不足。考虑到此点,庆隆帝直接给他盖了几张空白的圣旨,嘱咐他“便宜行事”。
圣旨交付时,看到他一脸坦诚的接过去,没有魏王那种刻意装出来的小心翼翼,也没有武王惯常掩饰不住的窃喜,短暂的失望过后,庆隆帝心中升起一股欣赏。
只有真正心胸坦荡、全心全意想办好差的人,得到空白圣旨后才会这般反应。厚熙也许没有这样崇高的品性,更多的可能是,他心里只把他单纯地当做一位父亲,那个看着他长大、需要他崇敬孺幕的父亲。儿子要出远门,父亲给点傍身的东西不就是理所当然?
抛却这些繁杂的念头后,他心中想法越发清晰。最适合皇位的不是魏王,更不是武王,而是他一直以来最宠爱、宠得他各种偷懒甚至为个菜谱在京城闹笑话的儿子——端王。
不说别的,单友爱兄弟、不恋栈权力这两点皇家就鲜少有人具备。没有为政经验并不碍事,他当过皇帝,这事没人比他更有发言权。任何一位皇帝,哪怕是从太子平稳继位的,也不可能刚登基就驾轻就熟。如何权衡朝臣,如何掌控六部,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去摸索。
厚熙不笨,他只是懒。
想到他懒的方式,庆隆帝愁得不行。一般人懒那都是真懒,就如平王那般醉心于吃喝玩乐,恨不得窝在府里不动弹的懒。但厚熙的懒不一样,仗着脑子聪明他很容易能处理好自己分内之事,这些事做完后不管空下多少功夫,他都不会举手之劳管下别的事。
这种懒让人挑不出丁点刺,而且不该管的不管也让人舒服又放心。如果只是做端王,这种性子能保证他一生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但换成皇帝这样就不行了!
他的继任者,必须大权在握,绝不能是那种傀儡皇帝。而想要做到这点,必须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力,这种闲事不管的性子绝对掌控不了朝堂。
怎么办?
很好办!他不是只管份内之事么?那就多给他派点事。
眼见着江南官场要整治,朝中马上又要出现官员缺口。上次西北查处贪腐,还是他命太子主持加开恩科。那批进士取上来后立刻被他派到空缺的州县任职,两年下来吏部考评还不错。既然法子可行,那就继续用。
想到这他大笔一挥写下圣旨:命端王负责本年江南科举。
江南不仅风景好,美食也特别多。撑一杆长篙在乌篷船上,边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边饮用两杯杏花酒,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有这样的愿景勾引着,端王处理起贪腐来更加卖力。他本就聪慧,淑妃又教得他极懂人情世故,江南官场就算再复杂,但他一顶亲王帽子压下来,一力降十会,任凭那些老狐狸有百般武艺也使不出来。
度过最初几天的生涩后,他很快驾轻就熟。本人亲自上阵,拉出叔王谨王在前面应付总督之类的几条大鱼,然后让不起眼的平王暗中核算账目。平王虽然生有哑疾,但其它地方却优于常人,尤其精通术数。来之前在户部锻炼了几个月,这会他处理起江南账册来更是熟稔。其娴熟程度,让一直经商极为擅长整理账目的卫嫤都目瞪口呆。
有平王在,没几天就核查出账目蹊跷。
江南官员也不是全傻的,自知大祸临头,他们只能一边拖着主事的端王,一边给京城递来橄榄枝的武王和魏王回复,试图寻求一线生机。见端王果然被他们拖着,众人还有些沾沾自喜。眼见几天过去八百里加急的信函应该已经送往京城,他们稍稍放心。
可他们放心的太早了,没过几日京城传来圣旨:命端王主持江南科举。
开科取士,平民百姓都知道科举是干嘛的。可如今朝廷明明不缺官员,此时此刻开科举的意义又在哪?
虽然梅雨季节早已过去,但江南官员却觉得,沉闷抑郁的气氛始终未曾散去。
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平地一声雷:两江总督被下旨收押。
先不说这些时日端王一直由他们陪着吃喝玩乐,有没有功夫查出事实真相。就算他真的查出来,京城距江南千里,等消息传到皇上耳中,再由满朝文武商讨定夺,然后旨意再传回来,最快也要半个月。可如今过去才几天,两江总督当即表示了疑惑。
“这圣旨是真是假还未可说!”
两江总督斩钉截铁地反驳,可还没等他尾音消失,端王就从另一只袖子中拿出了份一模一样的圣旨。同样的金线缎面,同样的玉玺,不同的是这张圣旨是空白的。
“这种圣旨父皇那多得是,出京前父皇随便拿了点给本王。不多,也就这么一小箱吧。”
端王伸手比划下箱子大小,一脸不在乎。
他不在于,在场其他江南官员却在乎到不行。那可是圣旨,寻常人家接到一张就得小心放在祠堂里,每日香火茶果不断,当成祖宗似得供奉起来。而在端王这,竟然跟帛段随便扎成捆放箱子里。
但他们能说什么?人家亲爹是皇帝,这圣旨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皇帝都愿意给,显然意思很明白,端王可以全权处置他们。
如果说先前江南官员还心存侥幸,想借助京城势力逃过这一劫的话,现在看到这一箱圣旨后,他们已经没有了丝毫侥幸心理。即便想困兽犹斗,可面对四十年来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手心的庆隆帝,他们拿什么斗?
“诸位,父皇也并非赶尽杀绝之辈。过往有贪腐行径者,只要诚心改过,本王定会帮你们向父皇求情。”端王严肃地说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诚心改过”这四个字就很微妙了,到底怎么才算心诚?前两年因贪污被查处,侥幸得以保全的官员给了他们很好的借鉴。不要耍心眼想着转移家产,青龙卫无孔不入,敢藏匿的话绝对吃不了兜着走。然后想想谁作恶最多,推几个替罪羊出去平息上面的怒火,同时积极检举也能将功补过。
话虽这么说,可谁舍得万贯家财和大好前程。再者他们为官多年、早已习惯了受人尊敬,要对着端王那么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坦诚,一时半会他们还真拉不下老脸。
抱着这种心思双方陷入僵持,直到端王打破沉默。利用抗倭时整编好的府兵和水匪新编的水师,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抄了两江总督府邸。不仅明面上的官衙、别庄,总督暗中那些居所也没放过,甚至连外室宅邸都被找了出来。如果说这一项证明了青龙卫无孔不入的话,接下来的江南布政使被捕则彻底让所有人吓破了胆。
端王是真的查出来了!他们精心抹平的那些账面,全都被他查个底朝天。
他们还能怎么办?
招吧,最起码招了还能保住性命。
最先扛不住的是最底下的官员,他们这些微官末吏,平日即便想贪污也没多少门道。偶尔跟着上峰掺和些事,肉都被上面拿去,他们顶多也就喝点肉汤。如果现在不招,保不齐等最后被上峰推出来当替罪羊。
在第一个县令忍不住敲响端王暂居行宫的门,上缴贪墨银两,安然无恙地走出来后,听到风声的官员蜂拥而上。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微末官吏平日看起来不打眼,每个人知道的事都不算多。可当这些只言片语变多,东拼西凑,上面那些人本以为天衣无缝的一些事,就轻而易举地大白于人前。
而在端王忙碌之事,养胎的卫嫤也没闲着。通过与西北和京城保持联络,她一直在观察着朝野局势。
江南这么明显的镀金之旅,庆隆帝为什么会派端王过来,难道他心中属意的人并非武王和魏王?这种猜测盘桓在心头,直到端王亮出那一箱子圣旨后,她终于下定决心。
“阿衡,端王殿下此来江南实在辛苦,你我要全力襄佐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