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三国]焚香祭酒 > 出谋划策

出谋划策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三国]焚香祭酒 !

    吕布借着低头的动作掩去眼中的愤恨, 厅中顿时寂静得可怕。

    李儒见事态失控, 忙出声缓解:“这伺养兵器之人当真可恨, 竟护养不力, 使戟上的系线挣断, 以致主公不慎脱手, 险些误伤了吕将军。”

    李儒毫不犹豫地将锅推到为董卓保养兵器的小兵身上。董卓这时也冷静下来,接到李儒的眼神示意, 再看戟上用来固定的细绳正巧裂了,便顺着台阶而下:“文优说的是,那伺弄兵器的小卒在哪,我定要好好惩罚他。”

    言辞间颇为理直气壮, 仿佛刚刚那危险的一幕,真的是因为绳子断了, 而非他故意为之。

    李儒进言道:“如此玩忽职守之人,需得处以极刑才是。”

    三言两语, 就要夺走一个无辜小卒的姓名。

    李儒却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一来,哪怕不能糊弄吕布, 至少也能维持明面上的和平。如果吕布能够依照他的指引迁怒于那个小卒, 那更好,杀他能快速平息吕布的怒火。

    二来,他李儒做事必定不留隐患。对方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卒,然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多少英雄豪杰在阴沟里翻船?他把锅推给对方, 难保对方不会记恨, 既然如此,不如得罪到底,一不做,二不休。

    所以这个提议对李儒而言如呼吸般自然。吕布不知李儒的险恶用心,但他没心情归罪一个倒霉催的无辜小兵。

    “不必了。布既无恙,先行告退。”

    说董卓掷戟是手滑?呵呵。

    吕布此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他原本对董卓十分尊敬,若董卓能承认一时的冲动,向他表示歉意,他或许能既往不咎。然而董卓并非能够承认自己错误之人,加上李儒顾及董卓的脸面,巧言狡辩,这就让吕布很不爽了。

    差点没了小命,你一句手滑就想揭过?

    在不爽与愤恨的驱使下,吕布耿直地请辞。

    吕布不接这块遮羞布,还当面打脸请辞。这使李儒有些尴尬,董卓的脸色也不大好看。

    等吕布走后,董卓阴着脸,询问李儒:“依你之见,奉先可会因为此而记恨于孤?”

    李儒道:“那就要看吕将军本人是如何想的了。”

    心中却道,性命攸关之事,要不记恨谈何容易。

    这种真话是不能讲的,以免到时万一真有什么,惹来董卓的迁怒。

    董卓没有说话,心中对吕布已经产生了疑虑。

    再说出门的吕布,因他素来在董卓府中有头有脸,管家亲自派侍女送他出门。巧的是,那送吕布的侍女正是貂蝉。

    吕布起先并没有留意送他的侍女,直到他闻到一阵似曾相识的衣香。

    你向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因为这细微的熟悉感,他张口即道:“抬起头让我看看。”

    貂蝉闻言一惊,却只能顺从地抬起头。

    吕布认出貂蝉正是前日——当他听闻胡轸吃了败仗准备落井下石,却被董卓大声辱骂之时进屋送酒的小侍女。因为她打断了董卓对他的羞辱(虽非有意为之,却在无形中替他解了围),吕布因盛怒而显得凶狠的语气不免缓和了几分。

    吕布不想为难貂蝉,歇了发火的心思,让她送自己出了后院。半途中他遇到了另外一人。那人他前些日子在董卓府外见过,盛怒之下,竟未曾留意对方。

    对方却是注意到了吕布。正是戏志才,听到这几日沸沸扬扬的留言,明白是李儒向董卓进言,利用荀攸设下陷阱,以荀攸为饵,诱出并除去政敌。

    他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来求见董卓,道上见吕布怒气冲冲地离开,不由蹙眉。

    他加快脚步,厅外执勤的侍人见他匆匆而来,正准备为他掀开竹帘,一人自厅内掀帘而出,与戏志才直面相对。

    刚出来的李儒不避不闪地打了个招呼。

    见戏志才没有与他叙旧的打算,李儒亲自为他拨开竹帘,笑道:“志才请,主公已恭候多时。”

    “文优似乎信心十足?”

    李儒摇头:“儒与志才,不过政见不合,志才之能,儒如何不知?我二人皆未主公出谋划策,各凭本事罢了。”

    以董卓的性格,即便他李儒不出这些阴毒的主意,董卓也忍不了多久。

    戏志才心知李儒是在暗示自己——他的行事作风不合董卓的心意。

    又咀嚼着“政见不合”四字,想到他与崔颂的“杨墨之争”,默然许久。

    他走进厅中,早听到他与李儒对话的董卓安坐上位,朝他一指。

    “先生坐。”

    自董卓进驻洛阳,日益膨胀,他对手下人的态度不复原先的亲昵豪爽,动辄打骂,唯独文士例外——董卓能堪重用的谋士就这二三人,竟能强忍住自己的脾性,对他们耐心至极。

    董卓原以为自己不听戏志才之言,与李儒暗地里处置了荀攸,戏志才多少会有些不快。却不想戏志才神色如常,没有任何怨言,且一进门就直入主题,询问李儒的“引蛇出洞之计”,为其完善细节。

    这不代表戏志才赞同李儒与董卓的做法。他只是理智地明白:覆水难收,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是徒劳,不如设法补救,将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

    见戏志才如此行事,董卓心道,果不出李文优所料,便将一切和盘托出。

    戏志才听到荀攸没事,并不意外。

    李儒行事,总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又怎会真的对荀攸下手?

    戏志才为董卓提出几点补充,董卓抚掌而赞:“就依先生之言……此事就交托给先生了。”

    在董卓看来,戏志才这人什么都好,人聪明又不惹事,深合他这个主公的心意。唯独一点,戏志才只提计谋,却不融入。不说宴会,议会从不参与,就连他自己提出的策略,也只是讲个大概,从不沾手。因而,比起能够亲力亲为,为他办事的李儒,董卓自然更倾向于后者。

    对于多疑又操控心极强的董卓而言,不拉戏志才下水,始终无法对他付诸多少信任。

    戏志才读懂了董卓的言外之意,明白这是迟早的事,遂作揖领命。

    另一边,王允接见了崔颂,不管他心中作何想法,对崔颂都摆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

    此时屋内还有几人,对崔颂瞧不上眼的许攸不在其列。

    众人商讨反董大计。

    王允道:“间之(离间计)。”

    一人问,要离间董卓与谁。

    王允道:“诸位看吕奉先可行?”

    众人皆默。

    不是反对,或觉得这件事不可能,而是这件事风险太大了。吕布素有骁勇之名,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说服吕布弃暗投明。谁都知道吕布与董卓亲如父子,万一游说失败,被盛怒的吕布一刀砍了怎么办?退一步说,哪怕吕布没有当场砍掉自己,也难保他不会把自己抓起来,去向董卓告状,到时候还不是难逃一死,甚至死得更惨。

    因此众人——不管是觉得自己有能力说服吕布的,还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都沉默不语,不予应答。

    钟繇见众人无一人说话,正要揽下此事,却有一人先他一步,接了王允的话。

    “愿为代劳。”

    崔颂拱手一礼。

    若要提及谋略,目前的他远远比不上这个时代的谋士,但要说到嘴炮,他自信不逊于人。

    更何况,他还有知晓历史走向的优势,又从貂蝉那儿知道了一些辛秘,怎么也比其他人多了一些成算。

    王允连道三句好,问崔颂需要什么帮助。

    崔颂回了一句:“颂一人足矣。”

    在场文士,或钦佩,或觉得崔颂此人太过狂妄,许攸所言不虚。

    一人耻笑道:“崔郎声名远播,可别落得与荀公达同等的下场。”

    钟繇肃容:“此言差矣。崔子琮与荀公达,皆为忠君爱国之义士,其行可表,其心可嘉,君若觉得不妥,不如承此重担,为温侯走一遭。”

    出声讥笑的文人闭嘴了。

    钟繇之言,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你行你上啊。

    文人畏惧吕布之名,只得认怂。

    崔颂倒不曾理会文人的讥嘲,这种人他在现代见得多了,当他放气就好。

    众人又谈起营救荀攸一事,你一言我一语,无人能拿出个章程。

    王允始终沉吟不语,待到众人讨论得差不多了,方开口道:“听闻荀公达此时被安排在牢狱的最底层,不若一二人前去探个究竟,以便计议。”

    王允有着他的考虑。且不说荀攸能不能救,该如何去救,总要确定人是不是还活着的吧?不然到头来冒着被董卓察觉的风险去救一具尸体,那也太可笑了。

    从领命后就一直沉默的崔颂突然开口:“颂有一计。”

    ……

    “焕有一计。”戏志才对董卓道,“荀公达深陷囹圄,逆/党必然不敢妄动……”

    董卓正听得认真,忽听戏志才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在来此途中见到吕将军,似有薄怒,未知发生了何事?”

    董卓怒道:“吕布小儿果对吾心存怨怼!”

    戏志才皱眉:“太师何出此言?”

    董卓就将之前的事简单说了。戏志才道:“文优此举不妥,虽将此事揭过,但以吕奉先的性子,必然心存芥蒂。”

    董卓道:“那便杀了。”

    戏志才险些失语:“……不可。一则太师与吕布尚未反目,若要杀之,名不正,言不顺,让其他武将如何自处?况吕布骁勇,杀了未免可惜。二则吕布手持黄钺,亲兵众多,军中威望颇重,若要灭杀吕布,能成,或致军心不稳,引来叛/乱;若不能成,吕布必将反叛。”

    还有一句话戏志才没讲,若是董卓一起疑心就想杀人,以董卓的性子,岂不是手下的能人都要被杀光了?

    董卓道:“那依你之见……”

    “太师筑坞堡,掌天下权,握善战之师。逆贼心怯,不敢直面太师,必然使那挑拨离间之计。”戏志才铿然道,“吕布乃太师左膀右臂,太师只需略施小计,贼人定会迫不及待地上钩……而太师,亦可借此安抚吕布。”

    同一时刻。

    “此计,虽不高明,但行之有效,贵在神速,”崔颂道,“另外,只策反吕布一人,未必能成功地诛杀董卓。击蛇七寸,还需叫董卓孤立无援才是。”

    “若何?”

    “董卓身后必有高人相助……只需使二者离心,战必胜矣。”

    ※※※※※※※※※※※※※※※※※※※※

    戏志才:我有一计,可让逆贼伏法。

    崔颂:我有一计,可叫董卓与其谋士离心,乃至杀之。

    见面后……

    二人:卧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