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定秦曲 > 第一四四章 微服私访(上)

第一四四章 微服私访(上)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定秦曲 !

    大朝会最终以一种比较平淡的方式结束,这一点是张嘉师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他自己也因为很多方面的缘故,并没有就宴会进行相应的安排。

    而且从一些情况而言,他眼下虽然是大秦帝国的摄政王,并且他的嫡长子眼下已经成为大秦帝国的三世皇帝,但是出于并不希望自己日后会因为一些现在的不恰当安排被他人认为是把持权柄,所以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妻儿一起出席到大朝会上。

    既然如此,大朝会的宴会自然显得有些局促。但是这样的情况也算是一个好事,毕竟张嘉师本身也不是太喜欢太过热闹的场合,大朝会的宴会也许有些局促,但是也在张嘉师的底线之内。

    ………………………………………………分割线…………………………………………

    在大朝会结束之后,大秦帝国迎来了几天的喜庆节日。毕竟眼下也算是大秦帝国的新年,很多平民都算是为了这么一个时节的到来,表现出开心的心态。

    而眼下的大秦帝国,平民当中也有不少人开始饲养猪只,所以相比起始皇帝或者是秦二世时期的新年,很多人的家中也出现了比较丰富的肉食。

    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张嘉师所带来的一种巨大的改变。

    当然,大秦帝国的养猪历史相当久远,因为在中国人的养猪历史,甚至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家猪骨骼。距今7000~6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家猪骨骼占很大比重,并有陶猪出土,说明家猪的饲养已有较大发展。又遗存猪骨中幼猪骨骼比重较大,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宰杀幼猪还是补充粮食不足的一种手段。河南渑池仰韶村和陕西西安半坡村同属仰韶文化的遗址中也都发现很多猪骨;广东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贝丘中发掘出的兽骨,也以猪骨为多,可见养猪在中原和华南地区早已盛行。此后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下列过程。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不同的猪加以区分的要求。古代文献中,即记载了有关各种猪的不同名称,如牝猪称,牡猪称豭;小猪称豚,生后6个月的称,1岁的称豵,2岁的称豝。3岁的称特,4岁的称豜。四蹄皆白的称豥等。而彘或猪,则为其通称。

    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阉猪称豮。《周易》说:“豮豕之牙,吉”,意即阉割了的猪,会变得驯顺,虽有利牙,也不足为害。《礼记》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即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而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圆。在《礼记》之前。“腯肥”这个词在《左传》中已经提到。可见,中国古代对于阉割作用的认识,为时甚早。

    但是在先秦时期,很少会有自认为有身份的人吃猪肉,所以养猪的规模严格来说自然不如后世那么发达。

    而在这个时期,吃羊肉成为了一种比较主流的食肉方式。

    张嘉师在辽东郡时期的一次宴会上,就推广了食用猪肉所制作的菜式。

    而且就辽东郡当时新兴建村落的部署而言。这些村落有不少地区都有着养猪的房舍。

    张嘉师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想过像后世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将这些房舍建造为两层,楼上则是居住人员,而楼下则是饲养牲口。

    但是这种严格来说非常容易爆发人畜共同传染,而且对人类危害更大的疫病的建造方式,让张嘉师最后放弃了这方面的想法。

    不过就算如此。伴随着因为人口不足的问题,张嘉师不得不安排部分辽宁郡的人员回迁到一些人口稀缺的郡县之后,辽宁郡的新村落模式被逐渐推广到大秦帝国的不少区域。

    养猪风气自然也逐渐兴盛起来。

    张嘉师在知道了这方面的消息之后,也不禁流露出一丝宽心的微笑,因为他很清楚,猪比起其他牲畜要更好饲养,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猪可以说是最为节省饲料以及最容易有相应收获的一种家畜。

    但是在公元前201年10月6日这一天,张嘉师并没有在双玥邑的家中等待着节假日的结束,而是因为答应了自己的儿子嬴珣,而带了自己几个妻妾以及年纪较大的几个子女,踏上了前往甘泉宫的道路。

    当然,张嘉师也不是拖家带口的前往甘泉宫度假,而是打算前往甘泉宫附近的一些农村,让自己的子女体验一下大秦帝国眼下的平民生活。

    换句话说,这也算是大秦帝国眼下几个身份相当尊贵的人的一次微服出访。

    ……

    秦朝的甘泉宫的修建,是因为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中心逐渐转移到渭河南边的章台宫”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秦惠文王不仅扩建了章台宫还建造了兴乐宫、六英宫、甘泉宫(南宫)因为甘泉宫位于章台之北地势平坦、开阔西靠氵皂河亲近水源、生活起居便利。

    宣太后当上太后后便以此为寝宫,宣太后曾在这里与义渠王生下两子。最后宣太后将义渠王引诱到这里将其杀之。宣太后之后秦太后大多居住于此。秦始皇生母赵姬久长时间居住于此。史记记载赵姬曾在此与嫪毐私通,被秦始皇发现,秦始皇本想把太后赶出甘泉宫因为大臣求情才让太后复居甘泉宫。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始皇三十五年大朝设在甘泉宫秦始皇死后李斯想篡夺政权便将秦二世关在甘泉宫内,不许他和外人接触。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咸阳宫室甘泉宫变为废区。刘邦建国后在甘泉宫基址上建造桂宫为嫔妃居住的豪华宫殿自汉以后,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都以此为都桂宫(甘泉宫)一直在使用。唐代重修了桂宫(甘泉宫)直到唐末桂宫(甘泉宫)才毁于战火。

    从这一点来看,秦朝的甘泉宫与汉朝的甘泉宫是南辕北辙的。

    而汉代的甘泉宫有很多史学家认为并不是汉武帝所修筑的,因为在汉文帝甚至是汉景帝时期,都有在甘泉宫避暑的相应记载。

    而有一点,那就是后世认为在《史记?匈奴列传》当中所记载的雍甘泉,就是思蒙河的说法。张嘉师表示这也太能扯了。

    根据相关的记载: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昂,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而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甯侯魏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馀人。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而思蒙河则是在巴蜀地区,匈奴人什么时候来到了这个地方?

    当然,张嘉师表示,中国的地名重复的地方海了去。有重复名字的河流也不算是什么怪事了。

    但是秦朝的甘泉宫与咸阳宫的距离并不算太远,在甘泉宫附近同样也有村落。

    所以在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出于安全的考虑,自然是选择这个大秦帝国同样很著名的宫殿附近村落,作为私访的一个地区。

    ………………………………………………分割线…………………………………………

    大秦帝国的宫殿名称以及数量虽然很多,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宫殿大部分位于咸阳宫内,而这些宫殿的名字,则是指一座座宫室,而非宫殿群的名字。

    咸阳宫在秦国定都咸阳之后,毫无疑问就是最为重要的宫殿:

    《史记?商君列传》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国颁布了一批旨在封建变革的法令。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都城从栎阳迁往咸阳,商鞅“作为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此处“宫廷”即秦国首都咸阳城中的王宫,自秦国统治者迁都咸阳后,它一直为秦的历代国君的大朝之地。秦始皇时在渭水南岸修筑新朝宫——阿房宫,就是想取代渭北的朝宫——“先王之宫廷”,这处作为王宫或皇宫使用的“宫廷”之名即“咸阳宫”。历代秦王和秦始皇接见各诸侯国使臣、贵宾,为皇帝祝寿举行盛大国宴,与群臣决定国家大事都在咸阳宫中进行。因此《三辅黄图》称咸阳宫“以则紫宫,象帝居”。

    章台宫在始皇帝时期已经变成了一般时候办公的场合,史书记载“始皇帝在章台宫内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在一般的日子当中,大秦帝国的中央各公卿机关、全国各郡县的奏章便向这里源源汇集。奏章被送到章台,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封泥完好,确未被奸人私拆偷阅,才敲掉泥封壳御览。

    六英宫:《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于公元前299年,身着胡服诈称使者来咸阳六英宫刺探情况,当秦昭王发觉时,“主父驰已脱关矣”。《七国考》引《广记》载:“主父入秦,直至昭王所居六英之宫,而人不觉。”

    望夷宫:《史记?秦始皇本记?集解》载:“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为咸阳北阪最北的一座宫殿,遗址在今咸阳市底张镇的睦村。秦末赵高逼迫秦二世自杀于此。

    大秦帝国在咸阳宫之外修筑的离宫也不少,比如说:

    兴乐宫的描述是“周回二十里,前殿东西十九丈七尺,两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三辅旧事》)。宫中建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鸿于台上,故号鸿台”(《三辅黄图》)。西汉建立以后,刘邦将秦兴乐宫重修,改名为长乐宫。

    华阳宫:《七国考》载:“孝太子妃曰‘华阳夫人’。华阳,秦太子宫名,在陕西西安府旧长安城内。”孝太子指孝文王嬴柱,初封为安国君,爱姬是楚国人,称作华阳夫人。华阳宫以秦嬴柱的爱姬命名,是华阳太后的专用宫。

    有可能华阳宫虽然脱离渭水以北的咸阳宫建筑群,但是华阳宫严格来说并不算一个离宫。

    芷阳宫:在今西安市东郊白鹿原北端灞河西岸的席王一带。秦穆公为纪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记》)的功业,把滋水改名“霸水”,在灞河旁筑“霸宫”,秦昭王时改为“芷阳宫”。

    长安宫:秦惠文王时建造,原名离宫,在汉长安城内。《三辅黄图》载:“高祖七年方修长安宫城,自栎阳徙居此城,本秦离宫也。”秦昭王时,昭王在此宫接见谋土范睢,“于是范睢乃得见于离宫”(《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步高宫,步寿宫:据《三辅黄图》载:“步高宫在新丰县,亦名市丘城”、“步寿宫在新丰县步高宫西”。《水经?渭水注》在记载鱼池河(今临潼沙河)时,有“迳秦步高宫东,也名市邱城”的记述。可见此二宫为秦时所建。当在今临潼的渭河南岸。

    ……

    但是从很多方面而言,大秦帝国的宫殿虽多,但是张嘉师对于这些宫殿的兴趣不大,若非是这些宫殿直接拆除的话,在很多方面都算是一种浪费,张嘉师也就只好在眼下,安排相应戍守的卫兵以及整理人员,来维持这些宫殿的最基本运作。(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