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定秦曲 !
张嘉师在后世就读学习的时候,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弱国无外交”。
在一开始,他不明白这一句话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在穿越到秦帝国十多年的时间,而在其执掌帝国军政也有将近五年的时间内,他明白到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当然,张嘉师若是详细明白到历史的发展,那么他就不会认为这句话完全合理。
因为这句话虽然是一句正常情况下都能够概括情况的话语,但是这并不代表并没有个别的例子发生。
比如说在后世当中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外交政策而言,就算是个中的另类。
……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它进一步维护并扩大其安全利益的政策失败了。一战后,具有强烈掠夺性的凡尔赛条约,给德国以致命的打击。这必然使德国加强对自身安全利益的维护。
凡尔赛条约使德国丧失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730万人口,萨尔兰、莱茵河左岸被占领。德国失去了75%的铁矿,44%的生铁生产能力,38%的钢生产能力,26%的煤炭产量。德国被迫放弃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失去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德国领土的丧失,缩小了国内市场。
为了恢复和维护德国的安全利益,魏玛共和国的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一切都取决于能否恢复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权力地位。它的首要目的是澄清德法关系中所存在的经济和军事问题,致力于消除德法“世仇”,让法国从鲁尔和莱茵兰撤军。
由于战争失败,经济临近崩溃,这时,德国维护安全利益已降至最基本的层次维护构成自身的主要因素的安全:领土、居民、政权组织和主权。
通过道威斯计划的扶持,在希特勒上台前,1928年德国工业资本已超过战前一倍多,重工业生产赶上并超过战前水平。19281929年,德国生产的工业品占全欧除了苏联之外的1/3。德国经济实力再次超过英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
(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8亿金马克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道威斯计划实施后,以美国为主的大批外国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1924~1929年,德国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贷款90%以上落到德国各大公司及企业中,贷款利息较高,毛率达6.5%~10%。赔款方面,道威斯计划减少赔款总额,在1924/1925年度至1928/1929年度5个年度的赔款额由开始年度的10亿马克递增到最后年度的25亿马克,具体可随年度繁荣指数予以调整。实际情况是,在1928年9月以前,道威斯计划生效的4年里,德国支付的现金和实物仅相当于他们从国外所借款项的一半,随后赔款基本上停止支付,后来连债务都拒付,美、英等国又做了一笔亏本生意。
计划实施后,德国资金奇缺的问题得到解决,加上从美国得到大量物质装备和技术帮助,其经济趋于稳定和恢复发展;法、英等收到一些赔款;同期,美国经济逐步高涨繁荣,为欧洲提供资本的同时也扩大了进口,使欧洲经济整体趋于稳定。
欧洲虽经历一战,但原有资本集中情况和生产目的并未改变,原有人之道依然按原方向损不足而奉有余,因此没有出现高利润率的基础。相反,一战和战后危机还促进了资本的垄断和集中,而道威斯计划也起了类似作用,如在德国,90%的贷款落到各大公司及企业中,它的实质则更象是把德国变为美、英获取利润的殖民地。
当然,这种殖民地的性质与当时的其它殖民地不同,而是类似于二战后对待发展中国家的新殖民主义形式,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就是要从这些地方获取利润弥补国内利润不足,其结果也是一样的,是不可持续的,其贷款在不改变生产目的的前提下是难以收回的。实际上贷给德国的债务最终就没有收回。
由于上述原因,德国经济只是在大量外资和技术等输入下才等以振兴。到1927年,随着人民贫困化的加深和工业中固定资本更新的基本完成,国内市场已难以继续扩大,国外市场也难夺取,消费品工业生产每况愈下,整个工业发展速度大为降低。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来临前,德国又要求延缓支付赔款,即使在相对稳定期,整个工业生产能力也仅利用60%~65%,年平均失业人数达150万~200万人,比英国严重,这是由其生产目的未改变造成的。
同时因为德国的领土在一战后始终不完整,国家最基本的安全利益没有得到维护。德国经济受到美英法等国的一定控制,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德国立刻被卷入经济危机中。
所以德国的经济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本国力量,加大自立的生产资本的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才能真正发展德国的经济。可是,如前所述,德国在一战后丧失了领土、人口、殖民地等资源。所以德国要发展经济,必须重新夺回这些资源。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恶化导致国家“安全设定”的强化,使之更倾向于采取对抗性行为。在这样一个国家安全的基本利益亟待恢复、经济发展要求扩大国家安全利益的形势下,鼓吹战争和扩展“生存空间”的希特勒法西斯纳粹分子上台了。
1933年10月,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3月,德国以法国修改宪法为由,公开撕毁凡尔赛军事条款。
1936年3月7日,德军3万余人进驻莱茵区。1936年8月,德国拟定“八月计划”进行扩军准备。至此,凡尔赛条约已经被破坏殆尽,德国为维护其安全利益迈出了第一步。在外交政策领域,大家公认的是希特勒并不代表着与过去的彻底的决裂,恰恰相反,他的思想和行动与他之前的德国领导人是相同的。
戴维?卡莱奥精辟地指出:“在外交政策上,帝国和纳粹德国的相同之处是很明显的。……”即使没有希特勒和他的凶残意识形态,德国也肯定会在20世纪30年代末成为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国家。
然而,纳粹法西斯是一种以战争为目的的极端民族主义。国家强力机构和利益扩张集团对国家机器的主导和控制是国家采取冲突战略并且实施冲突行为的决策原因。
它所主导的统治阶级对安全利益的主观判定过于偏激,对自身安全利益目标和范围的界定已经严重偏离了它所应该覆盖的范围。由此,导致了德国法西斯对其扭曲的安全利益的疯狂追求,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国家维护安全利益,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维护对安全有好处的现状或改变对国家安全不利的现状。国家对安全利益的界定范围,应该以其自身的实力为基础。只有国家对安全利益进行正确的判断,对安全利益的维护才有可能成功。
外交政策的演变无不体现着国家对安全利益的维护。德国的外交政策演变始终体现着对其安全利益的维护。当安全利益界定是符合德国当时的国家实力和国家较正当的利益要求时,德国维护安全利益的行动就会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
而慕尼黑会议则是可以看成是德国当时的“弱国外交”的一种胜利体现: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慕尼黑会议召开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300多万德意志族,大部分居住在该国的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之间问题挑起事端,为侵略制造借口。1933年10月,德国扶植苏台德日区德意志族,充当侵略工具。
1938年3月,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4月,希特勒唆使德意志族人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德军同时在德、捷边境集结,进行武力威胁,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决心抵抗。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
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演说,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德意志族。当晚苏台德地区发生暴乱,出现九月危机。
9月15日,张伯伦赴德国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会谈,不惜一再退让,表示英国“承认苏台德脱离的原则”。
9月19日,英、法两国对捷施加压力,迫其割让苏台德地区。9月21日捷被迫接受英、法建议。
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同希特勒会谈。希特勒又要求兼并更多的领土,并于9月26日以战争相威胁,局势空前紧张。
《慕尼黑协定》全称为《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
其主要内容包括: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完成对上述地区和其他德意志族占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对上述不能确定德意志族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捷政府应在4周内释放正在服刑的苏台德政治犯;有关政府须在3个月内解决捷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否则,德、英、法、意首脑将再次开会讨论;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解决时,德国也将对捷提供保证。
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希特勒加紧备战的重要步骤。协定迫使捷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法国在中东欧的同盟体系,从而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助长了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全境。英法却背信弃义,拒不履行保证捷新边界的国际义务。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割线…………………………………………
在秦帝国建立之前,秦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以“远交近攻”体系作为主导。
而即使是在秦国征伐六国的统一战争当中,远交近攻的外交方式依旧存在。
其中,秦国对齐国的外交政策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体现。
而可以说的是若非是秦国稳住了事实上已经恢复一定实力,并且算得上是当其时关东六国国力最强的齐国,若是让齐国到处增援被秦国攻伐的其他五国,那么这一点对于齐国而言,无疑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麻烦。
因为即使是齐国的军事实力在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齐国的灭亡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大战就已经出现结果。
但是这不代表齐军在当时的作战能力真的不堪。
再者齐国的国力虽然已经不及秦国,甚至是可以说远远不如,但是在关东五国依旧存在的时候,齐国的支援是一个很强有力的阻挡秦国灭亡六国步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