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定秦曲 !
作为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四大名将”(乐毅跟吴起表示:我们的存在感呢?)之一的廉颇,张嘉师不明白一点的是,为何廉颇有这个地位。
而在《百将传》当中,廉颇的相关记载也不算是太过丰厚:
赵廉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与相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二军。居二年,复伐齐几,拔之。后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卒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丧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人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孙子曰:“令素行者,与众相得。”颇之思用赵人是也。
……
从廉颇的功绩记载来说,其最为著名的两战事实上就是邯郸保卫战以及代之战。
从这两点而言,廉颇可以说是确实挽赵国危局功不可没……
但是相对而言的是,长平之战赵国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廉颇自己同样也是无可非议的。
在张嘉师的理解当中,廉颇在长平之战的前期事实上可是拿着一手好牌,因为廉颇军严格来说并非是客场作战,而是算是主场作战了,先不说是否占据天时,但是地利与人和是不缺的。
廉颇在接管冯亭麾下韩军之后的兵力估计是三十万人,而若是征发上党一地的壮丁用以守城筑垒,这个数字还得往上加。
事实上,若是这个时候廉颇不计较损失跟秦军死磕的话,那么王纥真的不敢跟赵军玩命。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更多地只能够捏着鼻子认了赵国占据上党的事实。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之余,廉颇很轻松的就将一手好牌打成了一手烂牌。
赵国的粮秣压力很有可能并不仅仅是赵军,还得包括被收编的冯亭军以及被征发的上党地区的民众。
在这方面而言,即使是以后世的情况而论,上党一地的产粮都不算是著名,更不用说作为战场的上党地区……
所以很有可能上党的大部分民众都得依靠赵国的粮秣支援来过活……
在这一种情况下,廉颇死守不出,即使是没有所谓的“反间计”,赵国本身也无力支撑上党一带的消耗,在这个时候,摆在赵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割让”上党给秦国,放弃这一次“决战”。二是真的在上党地区与秦国爆发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
不愿意放弃上党的赵王,选择的是第二条路……
也许在战术方面,廉颇排上战国四大名将,事实上不算是什么争议,但是就战略而言,廉颇仅仅是长平之战的表现来看,他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帅才,而不过是一个有着名将之风的将才。
………………………………………………分割线…………………………………………
前汉张良: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剌秦王,为韩报仇。使力士操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良乃更姓名,亡匿下邳。
尝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欧之,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复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遇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军终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意欲留居之。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去暴,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为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
汉元年,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之国,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张良还行烧栈道。良归至韩。时汉王还定三秦,良乃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又以齐反书遗羽曰:“齐与赵欲并灭楚。”项羽以故北击齐,良乃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黥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特将北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尝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二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忧恐,与郦食其谋挠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代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其君臣百姓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于子房,曰:“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良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汤伐桀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矣。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矣。武王入商,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矣。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倒置于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修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挠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趣销印。
汉四年,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臣始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封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刘敬说帝都关中,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淆、黾,背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留侯曰:“洛阳四面授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淆、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留侯从入关。汉十一年,黥布反,上自将兵而东。留侯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卒。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宝祠之。
孙子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良请啖秦将而袭击之。又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良借前箸以破郦生之说。又曰:“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良未尝有战斗功。又曰:“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良连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曰:“锐卒勿攻。”良谓楚人剽疾,勿与争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