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爱大臣!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爱大臣!

作者:要离刺荆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我在现代留过学 !

    “官家,事情大抵便是如此……”

    蔡京持芴而拜,将事情的经过,大略的介绍了一遍。

    赵煦听完,眯起了眼睛,轻声呢喃了一句:“是吗?”

    “不应该吧!”

    “再怎么说,权知滑州,也是故宰相之子呢!”

    “而且朕记得,权知滑州还是去年蔡相公在出判泉州前,蔡相公亲自向朕保举的。”

    “相公言:故宰相、充司空赠侍中,吴公讳正宪子安持,才学甚佳,为人谦和,可为一州之用。”

    “朕还想着,是不是可以大用呢!”

    “怎就做出这等不智之事了?”

    蔡京持芴而拜:“有个事情,官家或有所不知……”

    “润国公当初保举吴安持,出任权知滑州,乃是为了了结一桩旧年的恩怨……”

    “嗯哼?”

    蔡京小心的道:“此事涉及文太师之子文及甫,以及权知滑州吴安持。”

    “?”赵煦自然知道那个事情,但他不会说。

    蔡京只好硬着头皮,与赵煦科普了一番,当年那一场闹得朝野沸沸扬扬的大戏。

    那是一场典型的裙带关系加金钱酿成的窝案。

    乃是发生在元丰三年的事情。

    当时,相州观察判官陈安民,捅出了一个篓子。

    他在审案时,将两个本不该被处死的犯人处死了。

    而且没有按照正常程序,上报审刑院、大理寺复核,就在相州处死了。

    这其中的猫腻和问题,只能说懂的都懂。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大宋也不稀奇,每年都会发生几十起。

    只要上面不出问题,这个事情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

    可偏生,当时的审刑院,在新党控制中。

    而这个陈安民,早就被新党盯上了。

    因为,此人虽然只是一个观察判官,却和旧党的两个大佬关系密切。

    他是文及甫的亲舅舅,而文及甫又是吴充的女婿。

    打了他一个,就可以同时抽文彦博、吴充这两个人的大嘴巴子。

    所以,就在陈安民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时候,审刑院从天而降,直接指出了他判案、处死犯人的问题,于是案子被发到开封府重申。

    慌不择路的陈安民,先找了自己的外甥吴安持,吴安持又去求了自己的妹夫文及甫。

    当时,吴安持是太常博士,而文及甫就不得了,乃是时任大理寺评事。

    更要命的是,吴安持还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吴充,吴充写了条子给了下面。

    也就是他的亲信心腹,时任中书中书刑房检正公事刘奉世。

    刘奉世于是按照吴充的意思,对案子进行了干涉,开始下场拉偏架,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情到了这个事情,已经完全失控。

    因为这个案子,已经从最初的冤假错案,变成了现在确凿无比的结党营私。

    涉及的人,上至宰相,下到地方州郡官吏。

    还把吴充、文彦博甚至韩琦之子韩忠彦也给卷了进去——当时的相州知州,正是现在的礼部尚书韩忠彦。

    而韩忠彦在这个事情里面也不干净,他害怕被牵扯,所以也在这个事情里面使了力气。

    但,在旧党的人,抱团的时候,他们忘了一个要命的东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审刑院的人,既然敢对陈安民动手,自然早就有了周密布置,而且得到了上面的支持。

    时任右相王珪,以及时任侍御史知杂事蔡确,早就在旁虎视眈眈。

    见着吴充如此不智,旧党居然开始抱团。

    王珪、蔡确,欣喜若狂。

    他们瞅准时机,对旧党发出致命一击。

    直接把案子,上报到了御前。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赵煦父皇,在知晓旧党抱团,结党营私后,勃然大怒,直接将案子从开封府、大理寺,转给了新党控制的御史台。

    并拜蔡确为御史中丞,全面负责调查审理。

    而蔡确也不负所托,拿到了确凿的人证物证与口供。

    将这桩从冤假错案开始,后面通过裙带关系、人脉网络、行贿编制起来的案子,彻底审查清楚。

    于是,陈安民勒停、除名、编管。

    文及甫、吴安持,皆编管地方居住。

    刘奉世,贬为蔡州粮科院。

    就连韩忠彦,也吃了瓜落,被罚铜、加了磨勘,没过多久,调回了京城。

    吴充受此案连累,只能上表辞相,旋即以观文殿大学士,充西太一宫使,不久病逝。

    此案,新党大获全胜,旧党一败涂地。

    蔡确正是在此案中靠着踩包括吴充在内的无数旧党大臣,平步青云。

    当然了,蔡京是个聪明人。

    他可不会把案子的实情,完完全全仔仔细细的和赵煦介绍。

    只是简单的梳理一下案情,然后将关键信息告诉赵煦——这个吴安持啊,不老实,过去就结党营私,脾气大的很。

    润国公之所以保举他,完全是出于人情世故。

    赵煦听完蔡京的描述,心里面就笑了起来。

    这些大臣呢!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人精。

    抓住机会,就想误导他的判断。

    “幸好,朕在现代留过学,这些案子里的弯弯绕,朕比谁都明白!”

    “嘿嘿……”

    “正好,朕也想给吴安持这个混账,一个教训!”

    “若是可以借这个机会,拆了吴安持和王安石女儿之间的婚姻就再好不过了。”

    王安石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这个时候已经病逝在江宁了。

    但如今,他依然活蹦乱跳。

    从赵煦掌握的情报来看,王安石现在在江宁,甚至很有闲情雅致,还写了好几首新的诗词。

    其中两首,送去了登州,是他和苏轼的唱和之作。

    如今这个状态下的王安石,只要心态放平,再健康的活个三五年不成问题。

    但赵煦知道,想要王安石继续健康的活下去。

    那么,就还得给他拆一个雷才行。

    王安石除了政治上的困扰外,他这一生最大的几个心结,都来自于对子女的愧疚。

    长子王雱英年早逝,对他打击极大。

    而长女王氏的不幸婚姻,则是王安石晚年最大的遗憾。

    毕竟,当初就是他一力做主,将自己的长女嫁给的吴安持。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这首王安石送别爱女的诗,就足以证明他内心对爱女的愧疚以及对爱女不幸婚姻深深的悔恨。

    若是可以逼迫吴安持和王氏和离。

    让王氏回到王安石夫妇身边,赵煦感觉,王安石的晚年,应当无憾矣!

    于是,他看向蔡京的眼神变了。

    这个事情,还真只有蔡京才办的成!

    心中念头一转,赵煦就对蔡京道:“这样啊……”

    “若是如此的话,这位权知滑州,还真是有些跋扈呢!”

    “可怜那报童何辜,竟招致此祸!”

    “对了……”赵煦忽然问道:“蔡卿可知,那权知滑州缘何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报童行凶?”

    蔡京低着头,小声的说道:“臣不知,只是听开封府司录参军事王敏言,似乎有证人听到,权知滑州,痛骂报童出生卑贱,乃是‘无父无母之杂种’,或是因报童向其推销小报,触怒所致!”

    蔡京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给吴安持上眼药的机会。

    当然,他很聪明,不会自己冲锋陷阵,而是把王敏架起来。

    赵煦听着,嘴角抽搐了一下。

    “无父无母?”

    “无父无母就可以被人随意折辱了?”

    “圣人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权知滑州,可曾读过这圣人教诲?”赵煦问道。

    蔡京低下头去。

    “替朕问一下这位权知滑州!”

    “看看他的圣贤书,究竟是怎么读的?”

    赵煦当然也不会直接干涉具体案情。

    这只是一个小案子。

    再怎么上纲上线,也只是治安案件。

    哪怕从严从快从重处理,撑死也不过责罚几句的事情。

    事后,吴安持依然可以拍拍屁股回去做他的权知滑州。

    可赵煦不会这么放过他的。

    是!

    正常的条贯、制度和法令,都无法处置吴安持。

    朝野上下,也决不会让赵煦,开这么一个先例的。

    区区两个报童被打而已。

    多大的事情!

    可赵煦是天子,是皇帝!

    只要换个思路,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朕是宽仁天子,是仁圣之君。

    朕对所有大臣,都充满了爱护。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

    所以,赵煦才会让蔡京去好好问问吴安持——你的圣贤书谁教的?怎么读的?怎连圣人教诲也敢抛之脑后?卿还是士大夫吗?

    蔡京听着,莫名的想起了,那位如今还在太学之中,被勒令单独居住,在指点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官家委任的指点的大儒教诲的那位驸马都尉郭献卿。

    蔡京可听说了,自从郭献卿进了太学。

    就是单独居住,平日里除了官家委任的太学教谕、大儒的讲经外,就只能见到魏国大长公主。

    连大长公主身边的婢女,都不允许随公主入见。

    在这样的环境下,公主和驸马感情,日益恩爱。

    据说,魏国大长公主,如今已有了身孕。

    真真是笑煞了汴京众人。

    宫中太妃和魏国大长公主,都因此对官家感恩不已。

    如今,蔡京听着官家的话,心中的弦被莫名拨动。

    于是,他躬身再拜:“臣谨奉诏。”

    赵煦颔首:“问清楚了,卿便回复朕。”

    “朕倒是想知道,是什么,让一位国朝宰执之子,诗书礼乐满腹的士大夫,连圣人教诲也不放在心上了!”他沉痛的说道。

    “诺!”蔡京再拜。

    ……

    送走蔡京,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

    然后就将冯景叫到身边,对其吩咐道:“冯景啊,汝以我的名义,去一趟文太师府邸,将蔡京方才所上禀的事情,告知太师一下……”

    文彦博的面子,还是得给的。

    再怎么说,这个事情都发生在文府门口,而且吴安持还是文彦博的亲戚,再怎么样都得和文彦博通个气。

    “诺!”冯景躬身再拜。

    “另外……”赵煦叫住了冯景,对他嘱托道:“汝替我问问太师……”

    “当年,吴正宪公可教过权知滑州圣人仁恕之道?”

    “若是有,缘何权知滑州,竟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都不懂?”

    “朕很痛心啊!”赵煦叹道:“大宋宰相之子,一州之亲民官,竟连两个柔弱、孤苦的报童都不能体谅!”

    “其又该如何体谅那一州百姓?”

    “圣人仁恕、宽仁、爱民、亲民之道,于大宋可谓任重道远也!”

    别的先不说,先把吴安持架到火上烤起来,也不追究他的罪责,问责他的行为。

    就抓住圣人之道,就盯上仁恕宽厚之教这个政治正确的高地。

    赵煦相信,以文彦博的智商,是会懂他的潜台词的。

    文彦博也应该会配合他的。

    冯景认真的将赵煦的话,在心中牢牢记下来,然后才拜道:“臣明白了,臣会将大家的德音,原原本本,告知太师。”

    ……

    文彦博,静静的听完了,那位官家身边的大貂铛,转述而来的官家德音。

    然后,他就面朝着福宁殿方向拱手,老泪纵横的说道:“官家仁圣,深谙圣人之教,明仁恕之道,实乃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

    这个态,他必须表。

    天子仁圣,崇慕圣人之教,以仁恕为本,宽厚为政。

    这是所有士大夫做梦都想要的天子。

    只不过,文彦博总感觉,当今官家的那些话,怎么越听越像是史书上,汉文帝的那些套路?

    丞相,朕之所重,其为天下先……

    匡扶汉室,诛杀诸吕,权倾朝野的丞相陈平、周勃,就这样被解除了权力,被赶回了封国。

    淮南王,朕之弟也,吾不忍致法于王,其与两千石议之……

    吾不忍治罪于王,其赦死罪……

    好好的淮南王,就这样绝食而死。

    以及,那个史书上的名场面——派一堆大臣,天天去国舅薄昭家门哭丧、报死,生生逼死了自己的亲舅舅。

    而当今的手段,文彦博感觉,可能比汉文帝还要委婉。

    他居然派人来问老夫——吴安持的圣人之书、仁恕之道是谁教的?

    这不明摆着,就是吴充教的?

    所以……

    官家什么意思?

    让老夫出面,来批评一下吴充教子之道?

    也不是不行。

    但得先谈谈口风,看看官家态度,是否和自己所想一样。

    于是,文彦博对冯景道:“冯邸候请稍后片刻,老夫当写一封奏疏,呈与官家御览。”

    他是平章军国重事,还是太师。

    品评天下臣子失德、失态、失礼之事,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