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循明 > 第两百零三章 建虏合兵

第两百零三章 建虏合兵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循明 !

    ,循明

    “晋王捐纳白银十万,庄田一千顷。”

    “秦王捐纳白银五万,庄田三千顷。”

    “周王捐纳白银二十万,庄田四千顷。”

    “蜀王捐纳白银八万,庄田一千顷。”

    “唐王捐纳白银三万,庄田五百顷。”

    曹化淳拿着司礼监整理好的简略,在崇祯面前尖声的念着。

    东暖阁内,首辅黄立极,阁臣张瑞图,周道登,周应秋,杨景辰,六部七卿的毕自严,王永光,曹于汴,李邦华等人躬身而立,听着曹化淳不间断的念着,神情各有异色。

    崇祯坐在椅子上,微笑不断。

    曹化淳念到最后,看了眼崇祯,道:“皇爷,除了六位藩王没有贡献外,其余亲王,共献地两万八千顷,银三百万二十万两。”

    崇祯嗯了一声,看向毕自严,道:“朕之前说,要建立一个机构,用来管理这些庄田,户部准备的怎么样了?”

    毕自严抬起手,道:“回陛下,臣拟抽调户部以及地方,共一百二十人,建皇田司,归于司礼监。”

    崇祯看着毕自严,稍稍想了想,道:“这……倒也还行。不过,朕考虑,将各地的矿产,织造,庄田等,合归统辖,嗯,暂且由这个皇田司统管吧。”

    他内心里所想,应该是官都民办,只不过,步子不能跨的太快。

    “臣领旨。”毕自严抬手应着道。

    随着魏忠贤等人捐纳,加上抄没福王,以及这些藩王的捐献,宫里所拥有的皇田,直逼十万顷,这是万历以来,皇田最多的时候了。

    不过,这些皇田原本是民田,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不好统一管理。

    崇祯倒是没有想过一步到位,看着一众人,满脸笑容道:“诸位藩王忠君体国,于多事之时,捐纳家资,为国纾困,其心难得。诸位卿家认为,朕该如何赏赐?”

    王永光看着崇祯的神情,心里微动,就道:“陛下,藩王乃我大明柱石,天下所望。此举更是激励民心,万民称颂,臣认为,当效仿鲁王,大加赏赐。”

    崇祯看着他,笑容越多的道:“详细说。”

    王永光抬着手,道:“回陛下,藩王贡献银两,外加庄田,其心可嘉,陛下当下旨褒扬,赏赐宝物。臣奏请,扩建十王府,增加众王俸禄,恩恤封国。”

    “臣附议。”毕自严心领神会,立即跟上。

    “臣附议。”第二个说附议的,是刑部尚书倪文焕。

    “臣附议。”曹于汴是第三个。他敏锐的察觉到了王永光话里的漏洞,那就是,‘效仿鲁王’,却没有提丹书铁劵以及离京,返回封地一事。

    “臣附议。”李邦华,王恰,杨鹤迅速跟上。

    六部七卿齐齐说话,阁臣们不动声色的对视一眼,黄立极抬手道:“臣附议。”

    张瑞图,周道登等人几乎同时抬手,异口同声的道:“臣附议。”

    崇祯双手按在桌上站起来,满意的笑着道:“好。那就这么说,内阁拟旨吧。”

    “臣领旨。”黄立极道。

    崇祯从里面出来,向东暖阁外面走去,道:“朕听说,还有人在为福王说话?是当年国本之争中,为福王摇旗呐喊的人吗?”

    国本之争,持续了近二十年,看似是万历的一意孤行,朝中也不乏有摇旗呐喊的人。

    年轻的福王并非是一无是处,当年的福王英姿勃勃,礼贤下士,很有卖相。

    跟在崇祯身后的一群朝臣,不少人心里暗突。

    国本之争,满打满算,还没过去十年,朝堂上的人,都是从当年过来的。

    作为‘国本之争’最重要的旗手之一的李邦华,几乎全程参与了其中,是最为坚定的‘国本派’,他闻言道:“回陛下,是有一些,不过臣认为,大多是处于大局考虑,并非有其他心思。”

    崇祯父兄子三人登上皇位,看似只有短短的八年,实则上名位已定,民心归附,福王再也翻不起浪来。

    崇祯听着李邦华的话,走出了东暖阁,大声道:“既然李卿家都不计过往,朕也懒得理会他们。”

    跟在最近的黄立极看着崇祯的背影,听着他突然高兴的大声,心里疑惑,不知道崇祯这是要去哪。

    崇祯出了乾清宫,径直来到宫门前不远。

    禁卫正在推着一个巨大的黑色大炮,有文官模样的官吏,正在来来回回测算距离,是要将大炮架到乾清宫前正中间。

    崇祯来到近前,摆了摆手,道:“都免礼,继续。”

    官员与禁卫谢恩之后,继续忙活。

    崇祯伸手拍了拍,巨大的青黑色大炮,一脸的笑容,道:“这门破虏炮,是军器监刚刚研制出来的,重一万八千斤,射程八百丈,距离够的话,可以击破三丈厚的城墙……”

    哪怕不知兵的黄立极等人听着也是面露惊容。

    这重量,这射程,还能击穿三丈厚的城墙!

    这样的火炮,威力太可怕了!

    兵部尚书李邦华同样神色一惊,他掌兵多年,是知兵的,连忙上前,看着这个硕大的巨无霸,盯了半晌,道:“陛下,这……破虏炮,造价不便宜吧?”

    崇祯瞥了他一眼,笑着道:“到底是兵部尚书,这一门,造价七千两。”

    李邦华听着,脸上顿时露出失望的表情。

    哪怕现在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但一门炮七千两,还是超乎他的想象。

    要知道,一般而言,一个城门,起码要架二十门炮,二十门就是十多万两,四门就得近百门,也就是七十万两。

    去年辽饷才三十万!

    这炮的成本太高,对大明来说,至少暂时是不可承受的。

    毕自严等看着,心里默默轻叹。

    虽然因为几次大案,以及藩王等的捐纳,国库看似充盈,但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赋税却又极少,短暂的暴富,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精打细算,一分钱三瓣花。

    崇祯看着李邦华等人的表情,倒是没有在意,伸手摸着,感觉着炮身的冰冷与厚重,想象着它能发挥的威力,用力拍了拍,道:“朕,将这门破虏炮浇筑在这里,就是要告诉朕,也告诉你们,火器,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必须要大力发展!朕已经命军器监,加紧制造,未来我大明的军队,不止要有神机营,还要每个军队,都配有火炮!”

    朝臣们听着崇祯难掩兴奋的豪情状语,转头相互看了看。

    不说依照大明现在国库情况,根本承担不起制造太多火炮,更说大明军队现在十分驳杂,也不可能每个全部都配。

    崇祯不管朝臣们怎么想,继续说道:“除了火炮,火器同样很重要,神机营,朕已经扩建到了五千,等有机会,看看实战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而后推广,朕打算,建一支,至少一万五千人的火器部队……”

    王永光看着崇祯的侧脸,忽然意识到,今天兴致高昂的陛下,似乎因为这门火炮,激发了勃勃雄心!

    黄立极,张瑞图等人看着这门火炮,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

    皇帝要造火炮,那就造,但最多也就造那么几门,国库的情况,不允许造太多。

    至于未来,他们哪里还管的了那么远的事情。

    崇祯看着眼前的火炮,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仔仔细细的看了个清楚,越看越满意,道:“这是徐卿家,结合我大明与西夷的技术,取长补短研制而出,这门火炮,应该是全世界威力最大,最为先进的火炮!朕要用这门火炮,给建虏一个深刻的教训!”

    崇祯话音未落,王承恩忽然急匆匆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只信鸽。

    他来到崇祯身旁,低声道:“皇爷,锦衣卫从宁远发来的。”

    崇祯神情立变,连忙接过信鸽,抽出信,快速打开看去。

    只见这封信上,只有短短十一个字:建虏合兵约六万,随时发兵。

    崇祯神色不动,心里早有预料的面色沉思。

    他封禁了张家口一带的走私,又命黄龙,毛文龙对建虏进行广泛的侵扰,本就国力日虚的建虏,坐不住是在意料之中。

    ‘只是,建虏是准备南下辽东,还是征剿毛文龙,黄龙?’

    崇祯心里分析着,判断不定。

    南下宁锦,黄台吉去年吃了大亏,这么短时间,未必能有这个信心。可征讨毛文龙、黄龙,一来路途遥远;二来这两人都缩在海岛上,易守难攻;三来,就是这两人都没有什么油水,即便攻破他们,收获还赶不上消耗,是徒劳无功,弊大于利。

    崇祯思索再三,忽然一挥手,道:“今天就到这里吧。”

    说完,崇祯不理会疑惑不解的朝臣,大步走回乾清宫,刚上了台阶,他就道:“辽东那边知道了吗?”

    王承恩紧跟着,道:“应该还不知道,这是锦衣卫密哨发的。”

    崇祯走进乾清宫,道:“让骆养性来见朕,再传旨王在晋,加紧对宣府的整顿,再命锦衣卫,东厂,盯紧蓟镇。孙承宗……暂且先不告诉辽东。”

    “是。”王承恩一字一句的听着,而后应着道。

    群臣看着崇祯急匆匆进了宫门,不由得面面相觑,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