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三国小驸马 !
姜述点点头,道:“你们说得不错。&#若非在我任内做成此事,换做别人,很难做好。在做此事之前,我已预料到任期问题,因此敢于大刀阔斧去做。我建设东莱,不单纯是让东莱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要寻找适合现今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东莱就是试点,这是东莱改革的大目标。我当前所做的事,没有可以借鉴的故例,因此只能摸索前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方向不对及时纠正。东莱目前事务,官府牵头的有水利工程建设和商埠建设两件事,若是没有能力的人来做,百姓不仅不能从中得益,可能还会受其祸害。我们要探索的制度,就是寻求的大道,未来要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循例。我将诸事分解细化,安排合适的人执行,这是由思而行。能安排合适的人,为识人。及时发现问题,为识。发现问题能想出办法,由识而思。将解决办法有效执行下去,由思而行。唯有识、思、行都具备,才能做好这些大事,才能从中寻到大道。我自谓比别人学识高些,识、思、行的能力都具备,又是高官皇亲,做事还惴惴不安,别人确实很难成功。做大事很辛苦,风险也大,但总得有人来做,想求大道,开万民之太平,虽苦而又不得不为之。”
两小听完,开始闭目沉思,思索这些道理,领悟其中的深意,这是为人做官治事的至理,两人考虑得越来越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姜述不去惊扰他们,望着两小露出欣慰的微笑。这是进步的必然过程,喜欢动脑深思的人成熟得快,两位少年喜好读书,亲民好问,眼界广阔,善于思考,这就是资质,以后成长空间很大,若无意外,两人将是未来的得力臂助。
临行前去船厂看了看,船厂负责人是姜家族人姜阳,原先掌管姜家粮铺,姜述对他的能力非常认可,因为船厂在未来十分重要,因此将姜阳调来专门负责此事。姜阳在族学读过书,面相虽然粗豪,心思却是细致,做得很不错,姜述十分满意。走到海边,正在建造的十艘大海船已经搭好框架,正在铺设甲板,用得是单帆。姜述仔细观察船舱的内部结构,询问其中细节,跟随在后的船厂技师详细回答。
周瑜和诸葛亮初次见到如此大船,非常兴奋,认真听着姜述与技师的问答,对造船原理很感兴趣。回在室内,姜述招呼众人落座,用手绘出一艘三帆船的草图,将其中原理讲述一遍,重点讲解转帆、反向借力等力学现象,不仅是周瑜、诸葛亮两人,就连一众技师也听得入了迷。
有些东西姜述不能讲得太深,技师凭得是经验,识字的不多,讲得太深听不懂,姜述重点讲得是力学效果,技师结合实际经验,大多能够体会领悟。
姜述讲了将近两个时辰,诸位技师脑中似是打开了一扇天窗,感觉进入了一个从未涉及的领域。姜述鼓励技师们发问,其中数人领悟力很强,所问都是关键核心,姜述详细做了解答。临行前让人记下这几人姓名,交待姜阳重点照顾,又吩咐在船厂开办夜校,晚上教授技师、工人识字。
周瑜、诸葛亮对大海、船舶特别感兴趣,一路之上问个不停,姜述挑些他们能理解的东西,向两人讲述大海、船舶的许多知识。又说到地理,两小听到大海那头还有陆地,还有袋鼠等前所未闻的动物,又听极远的陆地上有玉米、甘薯等产量极高的作物,两张小脸不由露出神往之色。
半途又绕路去看水库工地,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民工除了流民便是壮丁,都感念姜述的恩惠,修筑时十分用心。每担土倒下去,都用大锤夯实,甚至用石辗滚压。有较真的民工,取泥时将浮泥掀去,挑下面的板泥为堤土。
姜述转了一圈,感觉不大放心,大堤安全第一,不能行妇人之仁而吝啬民力。将图纸再次修改,平均高近两丈,宽近七丈,两边都加了厚厚的石头防护堤,再罩一层沥青。工期会更长,不过一旦修筑起来,安全上有了保障。
转完一圈,已是到了午时,民工停下吃中饭,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脸倦色,眼睛却很明亮,眼神充满了希望。姜述用手抓起一把黑泥,望着堤下刚刚改造成型的田地,十分开心。
一位民工走上前来,怯怯地问:“小的想请教侯爷一个问题。”
姜述笑道:“讲。”
“小的是农夫出身,能否分些田地?”民工问道。
姜述道:“未来堤下这片沼泽,会改造出许多良田,官府自会对外田,彼时可以买些田地。”
民工苦着脸道:“小的是冀州人,逃难到了这里,蒙侯爷仁慈才活下命来,那里有钱买田?”
姜述道:“州衙明年会拿钱贷给你等,利息很低,但是不多,只能买数亩地。如今东莱用工之处很多,你等修完大堤,可以外出做工,积蓄一些,再加上州衙所贷,可以置些田地吃饱肚子。在东莱只要用心出力,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的。”
民工听完,乐滋滋地回去了。周瑜问道:“新造官田数量很大,流民也是可怜,又在此出了不少力,分些也是合适。”
姜述问诸葛亮道:“亮儿以为如何?”
诸葛亮道:“目前地多人少,我也以为可以分些给他们。”
姜述道:“外地人干活便分给他们田,本地人也有在此干活的,如何处理?能在此干活便分到田,本地其他人如何处理?”
两人细想一下,恍然大悟。
姜述道:“若是不劳而获,众人不知珍惜;若是分配不公,便会添乱生事。处理政事一点人情不讲,便有些过于苛刻呆板;要讲人情,但要有个度,不能太过。地所得虽多,还没看在我眼里。让州衙贷钱贷粮给流民,又不让他们贷得太多,这就是度。如此流民不能不劳而获,只要劳动就可以生存下去。百姓都有怜悯之心,只要补助合理也不会计较。”
随着天气转冷,大堤须在近期合拢,否则冻土层厚了,用工太多,而且效率很慢,各县追加人丁,眼看大堤马上成型,又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
国渊派小吏前来禀报:“侯爷,大堤裂了道大缝,百姓议论纷纷,国大人让下官请您过去看看。”
只是一道裂缝,其实不是大事,只是费些工夫,加固一下就可以解决。但在这个年代,类似事情会联想到鬼神,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民间流言。国渊让人请姜述过去,也是因为姜述在民间的神奇传说,处理这类事情事半功倍。
姜述到了现场,见裂缝虽大,因为是枯水期,水位很低,没有漫堤。边上聚着无数百姓,遇到这种事情,没了心思筑堤,在一旁议论纷纷。
姜述认真观察过后,唤来相关人仔细问了一下,分析原因应是冻裂。筑堤时就近用的沼泽旁边的土层,含水量太大,当初没看出什么异样,现今夜间气温降得厉害,产生冻缝很正常。
寻出原因就好应对了,招呼百姓往前聚聚,姜述大声道:“天气骤寒,土质多水,形成冻缝,实属平常。众人散了吧。”
考虑到可能还有类似情况,姜述让国渊安排人手,巡视堤岸,发现类似情况立即补救。国渊带着属下,在工地连续呆了几天,顶着寒风,不分昼夜,让所有民工尤其是流民非常感动,感觉东莱官员与别处大不一样,没有架子不说,处理事情十分认真负责。
姜述从库区回府,天色已晚,给周氏请安后,转身要去书房,刚出屋门,迎面正逢一位少女走来。少女见到姜述,连忙行礼道:“夫君。”
姜述抬头看时,少女美眸也望过来,两目相交,少女脸色微红,连忙低下头去。姜述笑道:“一娘,来给母亲请安?”
少女正是杜一娘,原被周氏收为义女,又与姜述有了婚约,因为住在外院,早晚都来给周氏请安。杜一娘行刺姜述之时,虽然很是美丽,但还未长开,只过了年余时间,似花苞绽放,如盛开的花朵一般艳丽。
姜述上前拉着杜一娘,笑道:“我也刚去给母亲请过安,陪我去书房说会话。”
杜一娘被姜述拉住小手,娇脸红得如牡丹一般,又不舍得摔开,任由姜述拉着去了书房。姜述走进书房,与杜一娘坐在古琴前,调了调弦,弹起一曲小调,唱道:“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杜一娘坐在姜述身侧,早没了女强人影子,成了温顺的可人,美眸温柔如水。悠扬的琴曲十分动听,一娘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不由想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