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大明国师姜星火朱棣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仓中一硕鼠【求月票!】

第二百二十九章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仓中一硕鼠【求月票!】

作者:姜星火朱棣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大明国师姜星火朱棣 !

    “姜先生心系百姓,实有大爱,在下佩服。”

    密室中,朱高炽不禁赞叹道。

    原因无他,朱高炽只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姜星火刚刚提到的那句“也要采取包括实地调查老百姓意见”的真实意图。

    “不错。”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的夏原吉亦是连连赞同,“虽说只是不起眼的一点提法,但若是往大了说,可谓是华夏历史头一遭!”

    夏原吉这句话,细究起来,其实真不过分。

    什么人能评价影响官吏的升迁罢黜?

    华夏历史绵延数千年,这种权力从来都没落到过平头老百姓身上!

    在汉朝,是察举官!

    在魏晋,是中正官!

    在隋唐,是门与阀!

    在两宋,是士大夫!

    从来都不是百姓!

    ——从来都不是!

    而姜星火关于考成法和庸者裁汰之法的设想里,却偏偏提到了所谓的“也要采取包括实地调查老百姓意见”。

    你说如果真的落实到大明帝国的地方基层,这一点真的会有多大用吗?

    恐怕不见得。

    但有跟没有,就是两个概念!

    庸者裁汰之法,既然要考虑普通老百姓或者衙门行政对应人群的意见,那也就是说,对于地方官吏来说,考核的时候要听取一些普罗大众对其人的评价,哪怕可能这个部分在影响决策中占比很低.当然,这个规则也有可能被人所利用。

    譬如有的地方官吏可以在普通老百姓面前伪装成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吏,或者通过造谣给同僚上司下属泼脏水,会影响从普通老百姓方面出发的这个评价,但无论如何,从底层视角来了解某一个官吏,都是制度改革值得迈出去,也是必须迈出去的一步。

    “不错,老衲觉得这一点,很有利于官吏阶层的整肃。”

    道衍转动念珠道:“在考成法中实施庸者裁汰之法,并且加入普通百姓评价的因素,哪怕有些地方最后走样了,沦为形式了,也可以开历史之先河。”

    很简单的道理,使老百姓有一个理论上的渠道来监督官吏,让官吏在任内有哪怕一点点的压力,对于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说明,他们不在是“失声者”。

    朱高炽亦是想到了随父皇杭州西湖一行时,遇到的那个天资聪颖的少年。

    那个名为“于谦”的少年,小小年纪,给同伴分鱼时,便说过类似的话。

    若是我不为不能言者出声,他日我不能言,何人肯为我出声?

    几岁孩童都懂的道理,在场的大明帝国高层决策者,如何能不懂?

    把官吏在理论上置于普通老百姓的话语评价里,既可以让官声好的、能干的、清廉的官吏,在晋升时更加轻松,也可以对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哪怕装,这些封建官吏也得装出个样子,如果能对老百姓没那么苛待,或者少哪怕一丝的苛待,这个政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朱高炽阶段性地总结道:“若是父皇真的能下定决心,如姜先生所言,在整个大明推行考成法与庸者裁汰之法,恐怕对于大明百姓来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大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的行政效率,能让官吏之间产生竞争的氛围,这样就能让那些循规蹈矩的官吏,也在环境的压迫下勤奋起来。”

    ——————

    “姜先生设计的这个‘缓冲期’,想来是极妙的。”郑和着实没忍住,最后还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则的话,对于某些官吏,恐怕真成了灭顶之灾了.或许他们能力不差,只是周围的人能力太强?”

    郑和的话,其实也有几分道理,这种特殊情况,确实是有可能出现的。

    但郑和话音刚落,朱高煦却干脆反驳道。

    “俺虽然史书读的不多,但范希文相公那句‘一家人哭,何如一路人哭’,还是读过得.考成法若是推行公平,庸者就该裁汰!何谈不是他差,而是周围人能力太强呢?”

    这里朱高煦提到的,便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一件著名历史事件了。

    庆历新政的吏治改革部分,其中的“抑侥幸”主要将矛头指向造成冗官泛滥的荫官制度;“择官长”,其实是“明黜陟”的具体实施措施,也就是选择优秀的官员,淘汰庸官、贪官和懒官。

    而在实行“庆历新政”的过程中,北宋朝廷选派了一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巡察全国,检视地方官吏的为政情况,并据实报告朝廷。

    范仲淹本人在巡察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政绩、才能和品德,对不称职者一律降黜,不徇私情;对精明能干、政绩卓著者加以迁赏。

    有一日,范仲淹接到了各地按察使的报告,翻开各路官员的花名册,看到缺德少才、害民败政的转运使,便秉笔直挥,把名字勾掉了,重新安排德才兼备的有为之士。

    富弼平时对范仲淹十分尊敬,这时见范仲淹毫不留情地罢免不称职官吏,不免有点担心,从旁劝止说: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耶。(您一笔勾掉很容易,但是这一笔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啊。)

    范仲淹则是回答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见两位学生有了不同意见,姜星火这时候也适时说道。

    “首先,庸者裁汰之法就注定得有一个庸者,像一句俗语所说的‘十个指头有长短’,考成目标下的官吏之间,表现肯定是会因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按不同的方法来排序,排序的结果会不一样,但总存在一个庸者,这是无可避免的。”

    姜星火先肯定了朱高煦的说法,随后又对郑和的部分说法给予了支持。

    “其次,就是裁汰问题。一方面,不管怎么裁汰,并不是一定说被裁汰的官吏天生就不行,如一个纪律性强和有良好服从意识的官吏,可能适宜做具体有规矩的事情,而不适合做开拓性的事情,如果一开始进入衙门,这个官吏就被安排到了不擅长的位置,那么他肯定会在考成中处于劣势。”

    “同样,也有的官吏可能天生内向,不适合与人打交道,有的官吏天生就是黑白通吃,能在街面混得开,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得到的结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姜星火这话一说,却是把朱高煦和郑和都给说懵了。

    那到底怎么才是对的?

    看出了两人的疑惑,姜星火认真说道。

    “庸者裁汰,也不是简单的将官吏踢出官僚系统,各级的衙门其实可以视衙门内部的职位特点,以及官吏本人的特点,通过设立‘缓冲期’的方式,协助即将被裁汰的管理,发挥他个人的优势,找到新的有可能更适合他的职位当然了,这世界上很少有哪个衙门的那个职位,是天然百分之百契合某个人的,这里只是说,有可能更适合。”

    姜星火最后总结道:“基于这些情况,我认为依据考成法,对官吏的庸者裁汰之法应当界定如下。

    大明的各级衙门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通过考成法相关的八字口诀,来确定每个衙门每个职位的对应考成办法,然后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手段,对官吏进行排序。

    官吏排序后,排序靠前的,自然如范仲淹庆历新政时一般,有着优先提拔的机会,这种机会,既包括官员的升官,也包括吏员晋升官员.打开这么一个口子,相当于把原先地方吏员基本堵死的晋升渠道拓展开来。

    毕竟,原来大明只有一品到三品衙门的吏员才有很低的机会能晋升为官员,而这种机会,往往要以数十年的资历和无数的金钱为代价才能换到。但有了考成法,有能力、有官声、正直清廉的官吏,很容易就能脱颖而出。

    同时,对于庸者裁汰之法里的庸者,也不是一竿子打死,秉承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应该给予其一个缓冲期,来促使其激发自己的潜力,在更合适的位置上,为大明发光发热。”

    姜星火说到这里,顿了顿。

    本来,姜星火还可以说的更加慷慨激昂一些,情绪更加有共鸣一点。

    但此时,姜星火却觉得没什么必要。

    跟之前的一时痛快相比,现在姜星火的思虑,更加深远。

    姜星火的目光,看向了不久后出狱的未来,那里有更加壮阔的世界,更加宏大的使命等待着他。

    他只是最后地淡淡说了一句。

    “姜某始终觉得,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仓中一硕鼠。”

    “仓中硕鼠啃食粮食,当官的吮吸民脂民膏,都该杀。”

    朱棣亦是心头赞同道:“不错,这群啃噬朕的财富,依靠朕来供养,还要玩忽职守,甚至背地里暗戳戳诽谤朕的贪官污吏,都该杀!”

    此时的朱棣,眼神里全是对姜星火毫不掩饰的渴求与狂热。

    什么叫无双国士啊?

    这就叫无双国士!

    朱棣,终于理解了历史上那些明主遇到惊世之才的心情。

    这种心情,朱棣就连在道衍那里,都没有体验过。

    毕竟,要是说起往事,道衍其实是上杆子来毛遂自荐主动找朱棣的.而且说实话,道衍的能力虽然惊人,但这些都还在朱棣的理解范围内。

    可偏偏姜星火的能力,根本就是非人哉!

    说是谪仙临世,朱棣此时已经没有丝毫怀疑。

    “呼~”

    朱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经过一番亲身入狱的考察,朱棣已经彻底下定决心。

    讲完最后一节课,朱棣就会拜姜星火为大明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