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重生之神级学霸 !
“一周110个小时?”苏帆算了一下,道:“一周工作六天,一天要工作十八个小时了?”
“一周110个小时,怎么可能还是一周工作六天,肯定是七天无休,每天雷打不动的十五六个小时。”杨锐嘴角露出笑容,道:“我的实验室最近正在招人,要一些能打能拼的领头人,你有没有兴趣?”
苏帆听的出来,能打能拼是关键,不由露出一丝苦笑,问:“您的意思是说,如果我加入您的实验室,你就会帮我修改文章?”
“你这篇文章能不能上JMC,我不能保证,因为修改以后是什么情况,我不确定。但是……”杨锐稍作停顿,在苏帆期待而迷茫的眼神下,笑道:“如果是在我的实验室里,发一篇两篇的JMC,还是能做到的。”
若是SCI级的期刊,杨锐现在基本能保证批量生产了,这就好像是30年后的中国科研界,有点名气的教授对影响因子在1.0以下的SCI级文章,都是用“生产”来形容了,一个大一点的实验室,发表多少篇普通的SCI级文章,差不多就取决于教授愿意投入多少资源。那些水平不错的研究生不用说,有些人读研期间就能发表高端论文了,就是水平很糟糕的,令教授痛彻心扉说“我看错了”的研究生,到了毕业的时候,一定要发表SCI级的论文,教授稍微倾斜一点资源,终究也是能毕业的。
但是,JMC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在不以影响因子论胜负的完美世界,JMC也属于高端期刊了。
苏帆是很想拿一篇JMC的。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有一篇JMC的教师,就评职称来说,基本不会遇到什么障碍了。
换言之,在目前的中国,做一篇JMC,就差不多攀到了官方的学术顶端了,之后再发表好文章,那都属于个人志趣追求了。
苏帆如果有这样一篇论文,别的不说,四九城里至少有三成的重点大学愿意接受他,若是出了首都,那全国各地的重点大学,但凡是有生物系的,他基本都能去了。
就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这就是全新的高度。
苏帆迟疑的问:“你是让我进北大的实验室,还是华锐的实验室?”
他说他看过杨锐所有的文章还真不是吹的,能分清两者区别的人,着实不多。
杨锐道:“招人的是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但学校给我的名额有限,可能要一两年才有编制,你如果愿意来,并且保证每周110个小时的工作量,一年以后,我会考虑拿名额给你。”
80年代人调工作都是这样,不是说你想调到哪个单位,就一下子调进去的,办理需要时间,编制更是个大问题。新单位没有编制的,你的编制就放在旧单位里等,自己在新单位里上班,工资也由新单位来开。有些人等一年半载的就如愿进入了新单位,有的人等到天荒地老也等不到编制,或者编制被人抢了,实在不行,就只好回旧单位,调职其实就等于是黄掉了,好在所有人都是终身雇佣制,除非犯了天大的错误,否则,谁都开不了谁。
苏帆听杨锐说是离子通道实验室,心就放下了一半,要是能调到北大,那自然是好上加好的事。
不过,他也不是昨天才生下来的,自然知道好事多磨的道理,不禁道:“要是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话,应该任谁都愿意吧。”
“但要每周工作110个小时,还要具备相应的研究水平的,就不那么容易了。”杨锐笑笑,道:“110个小时的工作量,最少坚持三年,三年之后,你要不愿意做了,咱们再谈工作安排,三年以内你不愿意做,那就别怪我给你穿小鞋了。”
苏帆眼皮跳了跳。做科研的其实还是受制于人的,最主要的威胁就是实验室和经费,尤其是搞自然科学的,没有实验室和经费,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用久,两三年的时间,足够废掉一个学者大半的功力了。
“我能考虑一下吗?”
“当然。好好考虑一下吧,和家里人商量一下,一周工作110个小时,家里什么事都管不着了,家里人的支持是不能少的。”杨锐说着又道:“我这边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开一些加班费和奖金,算下来,每个月多一两百还是可能的,另外,我也尽量报销一些发票什么的,每个月看再能多几百块不。”
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北大的,杨锐完全不能调整薪资,就是加班费都不能多,反而是奖金的管理松一些,但也松不了太多,最后还是要从报销发票这方面想办法,全国火车站里吆喝的“发票”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里**的“有发票”,都可以交给体制背锅。
几百块钱倒是让苏帆的眉毛跳了跳,如果真的有这么多钱的话。家里人同意的几率就大了。
又具体说了说文章的问题,杨锐将苏帆送出了门。
坐回到沙发上,杨锐自己莫名的苦笑起来。
他的招人条件确实苛刻,然而,不如此苛刻是不行的。
相比两个每周工作55个小时的研究员,或者三个每周工作37个小时的研究员,一周110个小时的全职研究员要强多了,无论是研究的连贯性,还是研究的效率都会高的多,而且也能充分利用编制。
另一方面,给一个人高薪也比给三个人低薪要划算的多。杨锐准备做的基因测序,稍微有点规模的研究室都要几十上百人,规模再扩大一点的话,三五百人都不闲多,这样的研究机构不像是工厂,是一定不能养闲人的,否则费用会高到无法想象,因为每名实验员都是要做实验的,不熟练的实验员就会要更高的实验成本,研究生水平的科研汪相比PHD水平的科研汪,多费个三五倍的成本一点都不出奇,即使额外成本是逐渐降低的,但在这个降低的过程中,一个大型实验室多出去几百万美元,根本都不算钱。
事实上,若是以PHD的培养成本来说的话,一名PHD在成长过程中浪费个三五万美元实在不多,花费个二三十万更是普通。
若是将这个规模扩大到百人两百人的程度,往往就意味着上千万的成本。
假如是主力做基因测序的实验室,比如英国的桑吉中心,选择成熟的研究员和不成熟的二把刀,一年的差额怕得上亿,当然,国外有的是廉价PHD可用,国内回来的PHD都当菩萨供起来了,轮不到杨锐剥削。
接下来几天,杨锐又挑了几条成年的强壮科研汪,分别谈话。
唯独没有找到的是梦想中的大小牛。
当然,清华的大小牛是很不少的,杨锐也瞅到了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接触,因为这些大小牛目前都已冒头,相比清华,北大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杨锐暂时还想不到足够好的条件,去吸引他们。
月末,又是一节课程,满教室的人一边听课,一边眼巴巴的望着讲台下的作业。
大家都想知道杨锐对自己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