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拣宝 > 第736章 直接傻眼了

第736章 直接傻眼了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拣宝 !

    “段哥,好多人啊。”

    “少废话,别磨蹭了,赶紧进去看展品……”

    如果王观听到两人的对话,肯定知道他们正是小段和柳亮。这两人也耐不住寂寞,听说这边举行文化节,也过来看热闹了。

    当然,看热闹只是顺便,真正的目的却是探查行情。估计今天他们看了展览会上的物品,说不定几天之后,市场上就有同样的东西出现了。

    进来之后,柳亮忍不住叹道:“还是厅里舒服,有空调……”

    “叫你过来,不是让你享受的,赶紧干活。”小段瞪眼道,赚了二十万之后,他的底气十足,直接买了一台单反。一进展览厅,马上对准各个物品咔嚓拍照。

    不仅是他,柳亮手里也有一台相机,从不同的角度连拍。

    见此情形,旁边的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在场的几百人之中,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在角落还有好几架摄像头、录像机之类的存在。有人看到机器上的标志,马上就知道那是省台、市台的记者。

    如果是在十几二十年前,看到电视台的记者,估计肯定有许多人围观。不过现在的人见多识广,已经见怪不怪了。随意瞄了一眼几台机器,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与其盯住记者浪费时间,不如欣赏观赏展览的物品更加实在。

    不得不说,为了这个文化节,刑老、纪老等人真的费了许多心思。宽大的展览厅中陈列了许多物品,其中以字画较多。琳琅满目的书法字画,错落有致的悬挂在四周墙壁上,有些则是用架子固定在半空中,使得展览厅充满了古色古韵的书香气息。

    有人懂门道,就驻足仔细观赏,摇头晃脑的品味。有人不明白,就纯粹看个热闹,走马观花之余,也乐在其中。

    文化,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掌握精髓,但从来都是面向大众的。没有大众支持的文化,肯定不可能长久。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写诗填词,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又有多少?就算幸运流传下来了,但是让人耳熟能详,随口能背诵只言片语的诗词又有几首?

    以乾隆皇帝为例,一生所作诗词数量惊人,有人统计大概的数字,一说是三万九千首,一说是四万三千万。不管是哪个数据,反正全唐诗中记录的所有诗人加起来的诗,都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多。

    这样惊人的产量,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也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人。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不用担心有人能够破他的纪录。

    然而,乾隆皇帝一生写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甚至任何版本的中国诗歌史,也从来就没有人把这位写诗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说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笑话。

    究其原因,无非是乾隆的诗词缺乏群众基础,或者说他的诗词纯粹是自娱自乐,他是写给自己看的,用来孤芳自赏,而不是娱乐大众。

    现代的一些文化人,就犯了乾隆皇帝一个毛病。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十分清雅,阳春白雪,不与世俗同流。然后发现作品卖不动,这些人从来不肯检讨自己是不是脱离了实际,只会去责怪大众没有审美观,不懂欣赏……

    对此,王观很想呸他们一脸,明明是他们自己没有李太白、苏东坡的仙气才华,又不愿意放下身段学习白居易。人家白居易可是堂堂大诗人,做好诗之后,却先请教老妪,老妪不懂没关系,那就改到老妪明白为止。这样通俗易懂的诗,不能流传千古才是怪事。

    实际上,古人十分清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文章诗词肩负社会教化的重任,自然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明白。说白了,就是说人话,接地气。

    可惜无论古今,总有许多人与这个正确的方向反其道而行之。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大家津津有味的观赏一件件展品。然后就有人惊奇的发现,在展览厅的正中墙壁上,有一件东西却被人用一块红布掩饰起来,而且还在四周拉起了警戒线。不言而喻,在红布后面,肯定有什么珍贵的东西。

    想到这里,在这块墙壁的附近,顿时有许多人围聚,好奇的互相打听情况。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

    许多人茫然摇头,不过也有人得意洋洋道:“我却是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在其他人的关注下,那人笑眯眯:“我隔壁邻居的儿子的女朋友的哥哥的表弟的小舅子,他是这里的保安。他刚才告诉我,这件东西非常珍贵,甚至惊动了省里的领导。现在这些领导正赶过来,要等到他们来了,才会揭开红布……”

    还真别说,这人的内部消息也挺靠谱。

    不久之后,省里的领导来了,正是省文化厅的厅长,还有地方文化局的头头们。在一帮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涌了进来。

    此时,省台和市台的记者自然明白见机行事,纷纷抄起长枪短炮对准这些人,然后咔嚓咔嚓的拍照。闪光亮的闪耀密集程度,完全把厅中白炽灯给盖住了。

    这些领导也久经考验,眼睛不眨,脸上笑容更是十分灿烂,配合的摆起了姿势。足足过了三五分钟之后,才慢慢的来到了红布的旁边。

    与此同时,苏馆长也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冒了出来,递上了几个话筒。

    很显然,领导要讲话了。一看到这个情况,前来观赏展览品的人,本能的就要躲开,甚至已经有人转身要往外走了。

    “在这里,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这时,有人开口说话了。不愧是文化厅的领导,一开口就直接揪住了主要矛盾,也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什么好消息?”

    “肯定是与红布后面的东西有关。”

    “估计是珍贵的字画之类的物品吧。”

    不要小看任何人,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从红布的形状就大概能够猜出东西的底细,就是不清楚东西有多珍贵而已。

    在人群之中,小段眯着眼睛打量红布,感觉这样的尺幅,这样的长度,依稀之中有几分慕名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段哥,你说什么?”柳亮茫然道:“见过什么?”

    “没什么。”小段摇头道:“注意看,省厅这么重视,肯定是不得了的东西。”

    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想法,本来想走的人立即停步,然后慢慢的围聚过来,也让文化厅的领导们十分高兴,暗暗佩服厅长就是厅长,组织工作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先声夺人,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厅长顿时笑容满面,开始滔滔不绝的讲叙文化节的重要意义,而文化厅又多么重视,社会各界人士又多么勇跃参与……

    一番没营养的废话下来,大家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怀疑是不是被坑了。一时之间,本来聚集起来的人群,又隐隐约约有松散开的迹象。

    见此情形,厅长瞬时话峰一转:“比如说展览厅中的各件物品,就是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收集起来。其中也包括我身后的一件国宝,这是一件稀世珍宝,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

    “听见了没有,果然是珍宝。”

    “废话,如果不是好东西,怎么可能藏得这样严实。”

    一句话之后,效果立竿见影,本来松散的情况马上消失了。不过厅长也不蠢,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既然已经谈到这里了,厅长索性顺水推舟,又继续笑道:“想必大家肯定十分关心这是什么稀世珍宝吧?”

    在这个地方,厅长顿了一顿,底下的人也很给面子,稀稀疏疏的应和了一声。尽管声音不够整齐,不过足够让厅长惊喜了一把。以至于在省电视台的后期制作之中,把应和的声音调大了几倍,形成一个官民互动的经典事例。

    闲话少说,反正心情舒畅之下,厅长立即招呼随行的几个领导,然后相隔开站在红布下,每人捉住一根垂下来的绳带,等记者拍了十几张照片之后,这才依次拉动绳带。只见红布一节一节掉落,逐渐显现出一幅书法长卷。

    “咦?”

    柳亮眼了一眼,顿时错愕道:“段哥,这个不是……不是卖给刑秋的东西吗?”

    此时,柳亮压低声音道:“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了?该不会是那小子当成真东西,所以拿出来参加展览吧。”

    “有可能。”小段也感到十分意外,不过倒是赞同柳亮的说法。

    就在这时,厅长兴高采烈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前后赤壁赋大字书长卷,根据我省书画鉴定大师池老等人的精细考究,最终证实这是东坡居士的真迹手稿,属于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现在我们有请池老上台,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什么,苏东坡真迹?”

    刹时,人群之中一片哗然,如果不是有保安挡着,恐怕已经有许多人蜂拥而上,挤到墙壁旁边围观打量了。至于小段和柳亮两个人,却是直接傻眼了,脸上充满了惊诧、迷惑、难以置信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