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扼元 > 第八百五十九章 屠杀(上)

第八百五十九章 屠杀(上)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扼元 !

    大周皇帝郭宁自崛起以来,天天喊着要广积粮高筑墙,却总是被时势所迫,一路狂飙猛进。直到这两年里,周边局势不那么动荡了,他才能消停下来,着手安稳治国。

    皇帝决心要缓步徐行,部下们自然也不反对。那么多人踏着尸山血海挣扎多年,也确实想要缓一缓了,所以大周在北疆的经营一直都很谨慎。

    起初各方将帅盘算着,怎么也得把控制区域推回到界壕沿线,恢复三个招讨司的控制区域,至少得把昌州收回来。后来经过推算,觉得在草原上重新恢复防线,修复那数千里边墙界壕,四百多个军堡,简直是个吞噬钱粮物资的无底洞。新朝肇建之时,多少事情要办,多少黎民百姓嗷嗷待哺,实在没这個财力去维持。

    纵然挤出一些财力……朝堂上的群臣请愿将之投入到海上贸易搏取利润,实在不乐见无谓的消耗。

    更关键的是,大周的军事体系,也不兼容这样的防线。

    大周的军队,在许多方面都沿袭了金国崛起初年的优势,既所谓骑兵、重甲、弓矢、坚忍这“四长”。要保持这四个特长,就需要给每一个士卒极尊崇的地位、极优厚的待遇、极艰苦的训练、极完善的装备,于是军队的总规模就有难以逾越的上限。

    当年的定海军,现在的周军,正军的员额始终就没超过二十万。只消这二十万人兵强马壮,以这之控制广袤领地,并保持对敌国的巨大威胁,是可行的。但若把二十万人填进一处处军堡,连个水漂都打不响。

    金国与蒙古对立以后,不断抽调各地猛安谋克维持界壕防线,结果呢?

    各地猛安谋克先被抽空,然后是镇防军、射粮军,再接着开始强行征发汉儿壮丁。那么多人填进防线了,又有什么意义?

    没有足够数量而反应迅速的精锐部队为依托,一处处数百人规模的军堡,只能蒙古骑兵面前引颈待戮,不断的死,不断地填补,然后继续死,整个防线不是扼制蒙古的绞索,反而成了大金国持续失血的致命伤口。

    有了女真人作为前车之鉴,大周并不急于恢复对草原上的军事控制,大周的北疆防线力求稳固,却暂时不介意纵深如何。

    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让满朝群臣都有些尴尬的问题,那就是皇帝出身的昌州,还一直留在蒙古人手里。

    郭宁本人对此并不介意。他在昌州自然是有很多回忆的,但要说那些回忆有多么美好,他对边疆血火生涯的感情多么深厚,倒也未必。

    可朝中的儒臣们,对此难免耿耿于怀。道理很简单,大周皇帝的父母,都葬在昌州,哪有儿子做了皇帝,却把父母扔在异域不管不顾的?建国都三年了,皇帝的亲爹该追封,该定下谥号庙号,该修建陵墓……这些事本该是隆武元年就办好的,哪有一直拖延下去的道理?

    这些事情,全天下多少人盯着呢。陛下你也时常拿自己汉人身份说事的,那就拿出点汉家文治的体统啊,咱们大周朝不能总是草台班子的粗疏模样!

    大周建立以来,武风极盛,而且北方汉儿在异族治下百年,也确实有些沾染胡风。但要平稳治国,终究离不开读书人,而读书人也总有点他们执拗的地方,还喜欢上纲上线,把某些事抬到特殊的高度,时不时就折腾出一点动静来。

    以孝治国是汉唐以来的治国纲领,也是绵延千载的政治正确,郭宁不是凉薄之辈,也赞赏文臣们的忠心,于是示意儒臣们且把嗓门降下来,免得让蒙古人听到了风声拿捏皇帝,同时,他也示意北方的将帅们对控制昌州的蒙古千户多下点工夫,以便后继有所动作。

    昌州作为当年大金国的北疆重镇,本身便受关注,而且青盐还是北疆和草原的紧俏商品。所以也里牙思并没想太多,结结实实地过了两年好日子。

    两家的合作一直顺利,大周也时不时派遣官员前去,商议许多合作的细节;次数愈多,也里牙思愈是习惯,还曾派人去缙山采买,双方往来几乎形成了规律,明面上是剑拔弩张的死对头,暗地里却是共同发财的好伙伴。

    这次,缙山方面提前半个月就通知了也里牙思,会有个规模巨大的商队抵达昌州旧址,在金莲川一带主导两家商业往来的有力人物赵瑄和卢五四也会随行同来,有事和也里牙思会谈。

    会谈,自然是真的会谈。而没有通知也里牙思的是,在赵瑄和卢五四的掩护之下,又有个不参与会谈的身份特殊之人来到了昌州狗泺之畔。

    那便是郭宁的妻弟,今年十四岁的吕枢。

    吕枢和他的伙伴阿多此行,是为了确定乌沙堡的现状,并找寻皇帝和皇后的父母,为后继迁葬做准备。

    按说这样的事,派个机灵点的部属偷偷办了便好,不该让皇后的弟弟亲蹈险地。

    奈何乌沙堡作为大金扼住草原的锁钥重地,当年蒙古军投入重兵猛攻此地,杀得人头滚滚,守军逃亡时又遭蒙古铁骑沿途追杀,死得百不存一。勉强逃到野狐岭的一批人,紧接着就撞上野狐岭大战的失败,那是更加可怕的失败,让人彻彻底底绝望的尸山血海!

    更不消说,在之后还有连续数年的战乱了。便是身手绝伦如郭宁,也差点没保住自己的性命,何况他人?

    郭宁从不讳言自己昌州乌沙堡的小卒出身,他当上皇帝之后,也时常有人打着皇帝旧人的旗号,试图捞取好处。但这些人很快都被确认是江湖骗子,郭宁也就确认了一件事:

    乱世屠戮,就是如此惨烈。除了郭宁夫妻和吕枢三人幸存,当年的乌沙堡里正军七百,阿里喜近千,普通民伕三百多,驱口数十,老弱妇孺两千多人,郭宁夫妻和吕枢从小认得的邻居、长辈、同袍乃至玩伴,已经全都死了。

    与此同时,乌沙堡本身,也被蒙古人刻意摧毁。当年的建筑,全被万马践踏成了废墟。卢五四曾偷偷潜往乌沙堡探看,所见的断壁残垣根本没法分辨旧日模样,也根本没法判定当年乌沙堡外的坟岗在哪里。

    既如此,能去乌沙堡亲眼确认先人坟塚所在的,除了吕枢,还能有谁呢?

    吕枢渐渐年长,性子变得稳重许多。但他走在路上,沿途都能看到地面上黑色的火焚痕迹,又时不时踩过碎砖或碎骨,想到乌沙堡的情形一定比昌州城更惨烈十倍,心里难免郁闷。

    此时听见几个商贾随口攀谈,竟然连乌沙堡的位置都会搞错,他忍不住出面解释了一通,还特地画出了方位,确定商贾们不会搞错,这才觉得舒服了点。

    听阿多随口报出了赵瑄的名讳,引得众人眼神乱瞥,他还伸手拍了拍阿多的胳臂,示意这渤海人谨慎些。

    他毕竟年少,这小动作,没能瞒过商贾们。商贾们立刻就想到,那个看起来傻愣愣的渤海人,话里话外已经没把赵瑄这样的大将当回事,而这少年的身份又显然在渤海人之上……这少年一定是贵人,是值得好好抚摸的大腿!

    先前那个乱开玩笑的商贾,其实在旅途中是个好人缘的。因为听他乱说话习惯了,反而没人计较他话语中的疏忽。他满脸堆笑,拱着手向吕枢走近了几步:“这位小郎君……”

    飕的一声,一种骨哨划破空气的声音骤然掩过了他的言语。

    阿多吃了一惊,叫道:“这是鸣镝!”

    就在阿多身前数尺,笑着试图攀谈的商贾已经翻身倒地,脸上钉着一支鸣镝,鲜血从箭杆边缘嗞嗞喷射出来。

    吕枢猛地拽着阿多蹲下,两人又几乎同时侧身翻滚,直到靠住了道路旁边的废弃栅栏。

    过了会儿,他慢慢抬起头往外张望,只见到处都是惊恐奔走的人。他根本找不到射箭之人在哪里,却能断定,方才被箭矢射死的一定不止那个商贾,不知哪里来了群疯子,正在这库区里杀人!

    阿多在后头喊道:“蒙古人发疯了!我们赶紧回去,和赵瑄他们汇合!”

    吕枢连连点头,又指着另一个方向:“先去牵咱们的马!”

    这时候,一个蒙古骑士骑着壮硕的战马,从两人身后的栅栏一跃而出,突然出现在吕枢的背后。骑士死灰色的眼睛扫过众人,随手往箭囊里抽出箭矢,搭上了角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