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张诺李世民 !
最终李世民哪怕是到了船舱里面也没能穿上张诺的元帅服,倒不是张诺不给,而是他根本穿不进去。
张诺的元帅服可都是量身定制的,为的就是能突出张诺挺拔的身型,而张诺一直以来吃得好睡得好,还天天坚持锻炼,那身材怎么可能是李世民这个天天熬夜、喝酒、大吃大喝的加班狗能比的?
李世民如今的身体素质其实还不错,但是身型方面自然保持的没有张诺好,平素里如果是穿大唐的传统袍服还看不出来,反正袍服比较宽松不是嘛。
可军装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就是为了体现军人挺拔的身型而设计的,强调的就是在不影响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凸显出身材来,讲究的就是一个干净利落。
所以,别的地方还好都能凑合,可李世民中间那个小肚子就没办法了啊,平日里看不出来,可如今一看的话,死活塞不进去啊。
这就没办法啦,李世民穿个元帅服过过瘾还勉强说得过去,毕竟他们是兄弟俩,互相之间拿件衣服应急这种事情,勉强还能算个理由应付过去,可如果是其他军装,那怎么解释?
难道非得说李世民一个皇帝出门连换装的衣服都没有了?
大唐的皇帝会穷到这种程度的吗?
李世民最终还是败退了,没办法,看来退休前是不要想着军装的事情了。
李世民和张诺在定远号上的舱室自然是最好的,李世民和张诺虽然之前在造船厂就看过这艘船的设计图,但实际上真正弄好以后,他们还真都没见过。
所以,俩人不自觉的就在船上逛了起来。
作为海军第二代舰艇,这艘定远级定远号的数据相比起之前来说,简直是跨越式的发展,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500吨,满载排水量800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8000,航速16节,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50人。
从以上任何一个数据来看,对比之前的三桅帆船来说,都不是一个次元的产品了。
更别说战舰最为重要的火力部分了,前后两座双联装300mm后膛式炮塔,再加上船舷两侧的四座150mm副炮,还有六座50mm双联装副炮,可以说单凭火力以及防护方面的优势,这艘战舰就能面对面扛着一只三桅帆船组成的小型舰队打。
毕竟,张诺是真不知道,三桅帆船上那些老式的前膛火炮究竟要怎么才能击破定远号上面厚达300mm的装甲的。
当然了,三桅帆船的火炮都没办法的话,那其他船只就更没想法了,甚至可能在别人眼中,这么大一块钢铁能浮在水面上都是法术的效果了。
张诺对于这艘船其实也是非常好奇的,因为虽然这艘战舰的名字叫定远,它也确实是按照当初北洋水师的定远级的图纸进行建造的。
但实际上,那只是他的基础而已,最开始的时候张诺就说了,技术得慢慢吸收、慢慢消化,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行。
所以,张诺第一个建议他们改的就是炮塔位置,在“原版”的定远号上,主炮塔是被安置在船身两侧也就是目前安置副炮的地方的,而反而在前后甲板上安装的是副炮。
这其实是帆船时代的一个习惯,为了强调瞬间火力,所有的炮口都是朝着两边的,这样一来只要抢占了T字头,就能瞬间输出大量火力。
可到了钢铁战舰时代不一样了啊,舰艇具有自主动力了啊,不需要傻傻的等风向了啊,再配合上能自主转动的旋转炮塔,完全可以做到随时调整方向给予敌人全火力覆盖来着。
当然了,火炮口径什么的也改了,后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口径全是因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才闹出英寸、公制等各种口径的弹药,可在张诺这里完全没这个必要啊,干嘛这么折腾自己,就按照咱们自己的规矩来不就行了嘛。
所以说,经过张诺提出指导思想,海军造船厂所有员工共同努力之下,造出来的这艘定远号,实际上早已脱离了原本北洋水师那定远级的标准。
不仅火力更加凶猛,布局更加合理,连蒸汽机都比原有的版本功率更大了,要知道那艘定远号的实际马力以及航速可都不如大唐造出来的。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这几年大唐是真切的感受到蒸汽机,准确的说是铁路的好处了,这还不死命的在这方面下工夫啊。
张诺别的东西没有,技术资料是真的多啊,只要你有胆子学、有心思研究,他就绝对能拿出超过你想象的资料出来让你死命的去学、去研究。
而且,这几年的张诺一改往日里填鸭式教学的套路,所有的资料给出来以后,都是要求研究人员消化吸收,并且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
这也是定远号能比“原版”更强的原因之一,技术人员们早已拿到了下一代战列舰方面的资料,但是限于工艺水平以及原材料方面的原因,没法直接跳过铁甲舰直接进入战列舰时代。
可这不妨碍他们把战列舰上一些好的东西,目前能够实现的东西直接拿出来啊,这样一来,不仅仅海军的战力提升了,避免了走上一些弯路,同时这艘船也更加方便的成为海军造船厂的技术验证舰。
没错,有了这艘定远号以及后续几艘舰艇打底,相信海军造船厂的那批人已经能够慢慢消化掉战列舰上的新型技术了。
那么下次其他方面技术突破以后,或许就是大唐新一级战列舰问世的时候了,想想那时候大海上漂浮着整整齐齐的钢铁巨兽,张诺就整个人都嗨了起来了。
这就是他最想看到的场景,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场景,努力了这么些年,貌似终于不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