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电影风华 !
自大天朝建立以来,消灭鬼子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江浙横店,另一处是东山沂(yi,二声)南。
在东山沂南,有个村庄叫常山庄,那里是红色老区,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生态,所以很多抗战片都喜欢来这里取景。
于是在横店这个“东方好莱坞”之外,天朝又多了常山庄这个“山村好莱坞”。
周瑾一行人到达常山庄的时候,都快中午了,坐了一宿火车,然后又转了几道车,才终于被三辆五菱宏光送到了目的地。
不要问为什么三辆车,就可以装下二十多个人,和他们的大包小包,这是一段周瑾不想回忆的旅程。
下车的时候,他的两条腿麻得都快没知觉了。
回头看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这才深刻地理解了“想要富、先修路”,这句口诀的真正含义。
“哎妈,你们可算是来了。”村头过来一个中年男人,裹着黄色军大衣。
做了下自我介绍,说是叫崔大国,是剧组的生活制片,“你们在剧组不管什么事,反正找我就得了。”
一口的大碴子味,一听就是大砍省人民。
崔大国领着众人进村,村口路边竖着块山形的石头,上面拿红漆写着几个大字:派兵去东山。
“这可是太祖手书咧。”崔大国介绍道。
周瑾点头,这样的句子,和这样的草书,必然是出自太祖之手。
众人无不肃立,真不愧是红色老区啊。
常山村地理位置挺偏僻的,也没什么资源,谈不上富裕,但也不能说穷,毕竟东山省经济,放在全国也是前几名的。
村子分成新村和老村两部分,村民们有的搬到了新村,盖起了砖瓦房,老村则维持着古朴的风貌,有一些老人还住在这里面。
周瑾问:“这村子不会抗战起,就这样没变过吧?”
崔大国在前面带路,头也不回,大声道:“这村子的历史可久远了,据说明朝就有了。”
周瑾暗暗咂舌,合着都几百年没变过了,这得偏僻成什么样?
村子里,黄色的土路铺着石块,房子是拿青砖和石头砌成的,墙皮是用泥巴糊的,已经脱落了不少,至于屋顶,有的盖着黑瓦片,有的就拿茅草铺着。
有的墙角还放着几个大缸,周瑾好奇地想看看里面放了啥,陈阳冷不丁道:“别看了,里面是酱菜。”
周瑾好奇地看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来到这村子里,感觉特新鲜,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城里人模样。
原本跟个猴子似的陈阳,这会倒是很淡定,他微微一笑道:“我家就和这差不多。”
周瑾不说话了。
要知道这可是抗战时期留下的老村,除了给剧组拍戏以外,基本没怎么动过。
一行人走着走着,周瑾突然又对旁边墙上的一行字起了兴趣。
那墙上拿白石灰,把中间部分刷成白色,然后用红漆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大字,还是用繁体写的。
周瑾看了好几遍,才反应过来是从左到右念的,“此,村,鸡犬……不留?”
卧槽,他吓了一跳,跑过去问崔大国,“那墙上的字是后来写的,还是以前就有?”
崔大国道:“除了小鬼子,谁特么闲着在墙上写这么行字?”
周瑾想想也是,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叹口气。
就这么个条件,也不知道当年那些前辈们,是怎么熬下来的。
他突然有种预感,这次拍的电影,和以往在横店拍的那些神剧不一样了。
光是这村子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小细节,都够人细琢磨的。
比如墙上那行红色的字,如果是那个年代就有的,真的会是用红漆写的吗?
“快走吧,这村子里七曲八拐的,是当年拿来迷惑小鬼子的,万一拉下了,我怕你走不出去。”
崔大国看周瑾脚步放慢,忍不住催促道。
“知道了。”周瑾不好意思地笑笑,闻言也不再分心,只是暗暗地想要把这些路给记下,可是没多久就晕了头。
他其实有一点路痴,分不清东西南北的那种。
也不知道是怎么走的,反正七拐八拐的,崔大国就说到地方了。
周瑾抬头一看,是栋挺大的房子,拿砖块垒成的,屋顶上是齐整的青瓦,外面还砌了石头墙,看着挺气派的。
崔大国道:“这里是村子中央,以前是村子里的祠堂,咱们先借住在这里。”
跟着崔大国来到房间,发现睡的是大通铺,底下烧着炕,男的一间屋,女的一间屋。
“条件简陋,大家凑合凑合吧,先把东西放下,咱们准备吃饭。”
周瑾估计主演和导演、制片们,应该有独立的房间,他们这些群演就凑合住吧。
陈阳手脚麻利,抢到了靠墙边的两个位置,“这底下是空的,架着柴火,咱们这头靠近火口,是最暖和的。”
周瑾没睡过炕,他还以为就大砍省才会睡炕呢,没想到这边农村也有。
把箱子、包什么的都放上去,先占了位子,然后周瑾转身出去,准备溜达溜达。
东山这边天气倒是不错,没下雨,有太阳,就是风刮得大了一点,村子里的古树,被刮得呼呼响,叶子都掉光了。
屋子前面是个小院,地面都是压实的黄土,后头则是山,满是石头,还有枯草。
一派肃杀的样子。
看来这个冬天不好过啊,周瑾在心里说。
之前在横店拍戏,虽然片场乱了点,可是住的地方倒还行,至少有卫浴,可是这地方?
反正周瑾转悠半天,是没找到厕所和洗澡间。
“那后生,看甚呢,过来吃饭!”
一个灰白胡子老头,站在门前冲周瑾喊,虽然身体瘦削单薄,可是中气十足。
“哎,来了。”周瑾连忙跟着过去。
整个剧组大概七八十人,这地方自然不能叫盒饭,所以剧组就把每天的伙食包给了当地的村民。
周瑾进了饭厅,好在地方大,坐了七八桌,一个系着围裙的高个子大嫂,端着盆大煎饼就过来了。
之后陆陆续续又端上了白菜、萝卜,辣酱、咸菜什么的,都是拿盆装,一桌一大盆,还冒着热气呢。
周瑾左右看看,觉得特新鲜,还是第一次见到吃饭拿盆的,在浙省还真没见过。
陈阳倒是很熟练,拿起一张煎饼,然后用筷子往上面夹菜,然后卷起来吃。
“哎,这就是东山人吃的煎饼卷大葱吗,大葱呢?”周瑾奇道。
上菜的大嫂闻言忙道:“大葱比较冲,俺怕你们吃不惯,你要的话俺给你拿去。”
周瑾连忙摆手,“不用不用。”
“猪头肉来了!”刚刚叫周瑾的那老爷子,端着个大脸盆就进来了,“咱们沂南,卷煎饼不用大葱,都是用猪头肉。”
周瑾赶紧上前一步给接了一下,死沉死沉的,老爷子甩着手,笑道:“好后生,有把子力气。”
“老朽年轻的时候,比你也不差了,来,尝尝看,要是想喝酒,俺们也有自家酿的酒。”
管胡这时候一掀门帘子,进来了,道:“老九爷,酒就不用了,俺们下午还要干活咧。”说的是东山方言。
之后黄博、颜妮、宋小峰等人也陆续进来,然后热热闹闹地开吃。
周瑾也尝了个鲜,拿张煎饼,卷着猪头肉,辣酱和咸菜,咬一口,满嘴流油,但是又不肥腻,还真不赖。
“怎么样,老朽这手猪头肉,还拿得出手吧。”老九爷咧着嘴笑道,“我这还是跟当年的八路军同志们学的呢。”
周瑾不禁肃然起敬,“老爷子高寿啊?”
“老朽空活八十有二咧。”
周瑾掐指一算,嗯,26年的,这一年出生的人都高寿。
老爷子微微一笑,周瑾一愣神的功夫,一秒钟悄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