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天幕下,排排座,后世大瓜好好吃 !
徐徐转醒过来的赵匡胤,刚一睁开眼,就猛然看到天幕上这条关于宋朝的弹幕。
他气息一哽,当场就白眼一翻,又晕了过去。
“陛下又晕了,快快快,之前去传太医的这咋还没到!”
周围的文武大臣、宫人内侍大惊不已,一个个手忙脚乱的过来。
因为赵匡胤之前晕倒没多久便醒了,所以他并没有被抬到宫殿中安置。
这回又晕过去,众人当然是得手急忙慌的把人抬到宫殿里面安置,等待太医过来救治了。
否则陛下过没两会儿又醒过来,万一天幕那时正巧又有什么冲击性大的信息,给陛下再厥过去了,那咋办!
一晕还行,这都两晕了,如果再来一次,他们的脑袋那可不够砍。
不一会儿,内侍便领着一个苍老的太医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
太医放下手中提着的药箱,先是过去为赵匡胤把了一会儿脉,又看了看对方的脸色。
沉吟片刻,这才缓缓开口:“陛下这是心神巨震之下,导致的血气逆反、急火攻心,并无大碍,我这给陛下开几副安神定心、活气养元的方子,待会儿熬制之后,陛下服下即可。”
“如此便好,多谢刘太医了。”一个大臣见事已毕,不禁松了一口气。
“分内之事罢了。”刘太医低头写着药方。
等待对方写完药方,大臣即刻挥了挥手,让人带刘姓太医下去为赵匡胤熬药。
还没等汤药被熬制好端上来,赵匡胤便先自己醒了。
赵匡胤悠悠的睁开眼,人还没清醒过来,周围就有嘈杂的呼声先传入了他的耳中。
“陛下醒了!”
“陛下睁眼了!”
“天佑我大宋,天佑我大宋啊!”
听着这些话,赵匡胤的脑门上不由冒出了一个问号。
这些话怎么听起来就那么的不对劲呢,他应该只是晕了一会儿吧,应该不是得了什么难治之症吧?
渐渐的回过神来,赵匡胤也顾不得这些大臣的胡言乱语了。
因为他脑中此时又浮现了之前在天幕上看到的那一幕幕内容。
他的面容顿时就是一阵扭曲愤然,眼中寒光闪闪,就要爬起身来。
可惜,或许是因为这两次的晕倒,导致他身体有点虚,致使他第一次没有成功的爬起来,反而还被周围见到这一幕的文武大臣给急忙阻止了。
“陛下不可啊!”一个臣子悲乎,好似只要赵匡胤爬起身就会死一样,喊得那叫一个凄厉。
“陛下龙体贵重,此时尚未恢复,怎可轻易动之?!”另一个大臣温声劝诫道。
“陛下如今不宜动龙体,还是且先等药来,待服下之后,调息一番,再酌情处理他物也为时不晚啊,如此,陛下何急于此时呢!”
“陛下龙体安危为上,若欲行和杂事,切勿要亲自来,可传令于臣等,交由臣等去处理!”
这些吵吵嚷嚷、纷纷杂杂的声音,吵得赵匡胤太阳穴突突的跳,有些烦躁地捶了捶榻,怒声道:“尔等住嘴!!!”
此道愠怒的声音一出,在场开口的众官员果不其然的下意识停住了一直叭叭个不停的小嘴儿。
等到纷杂吵嚷的声音彻底安静下去,赵匡胤这才松了一口气,下意识的伸手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
“朕无事,你们都出去吧,让朕先独自休息一番。”
众大臣见到如此一幕,也不好多说啥,纷纷的点头道了一句:“陛下且安歇,凡有命令,臣等愿毛遂自荐。”
说完之后,这些大臣便呼啦啦一股脑地尽数涌出了此处宫阙。
一时间,本还拥挤不堪的殿内,霎时间便化为了空旷寂静的所在,独留几个可怜的内侍宫人在那沉默不敢言语。
“等等!”赵匡胤状似猛然想起来一件事一般,突兀的开口喊住众人。
众大臣听闻此言,也是下意识的一顿脚步,齐齐的转头。
“陛下还有何事需臣等去办?”一个看似在众人中为首的大臣越众而出,恭敬对赵匡胤询问道,不敢有半点怠慢。
赵匡胤侧头看了一眼对方,面色严肃,声音沉凝的道:“将开封府尹赵光义缉拿收监,听后发落!”
话音落下,大臣们面色各异。
“此事尽快去办,耽误不得!”赵匡胤声音加重了三分。
“是,陛下。”大臣们将别样的心思暂时隐去,俱是一副恭敬置之,齐齐躬身聆听上谕的样子。
“如无他事,尔等退下吧。”赵匡胤闭上了眼,开口赶人。
大臣们听命,纷纷退去。
只是一些大臣离去的脚步,有那么一些仓促,似乎非常焦急。
赵匡胤闭上了眼休息,所以没注意到这些细节,毕竟,他的确有些乏了。
随即又好似想到了什么,急忙又睁开眼,对周遭仍然侍立于旁的宫人道:
“对了,朕之前命人记录下天幕上内容,可已经记录好了?”
宫人听闻赵匡胤发问,不敢耽搁,连忙恭恭敬敬的从旁案上取来一叠稿纸。
“禀陛下,已记录在此。”
赵匡胤接过宫人递来的稿件,随手翻阅了一阵。
看到其中一些关于他大宋的不当言论之时,他面皮不禁抖了抖,有些抽搐。
说这些记录的官员听话吧,也的确老老实实把他的命令给完成了,但这也未免太尽职尽责了吧。
他倒不是不喜欢尽职尽责的官员,只是更喜欢在尽职尽责的前提上加上懂得变通委婉的那种类型而已。
又瞅了两眼,他实在是绷不住,心中不由暗骂:“怎么就不知委婉一点呢?还真是一比一还原无差,执笔不讳啊!”
略过这些糟心的内容,赵匡胤将注意放在了后面的记录上。
“咦。”老赵轻咦一声,有些意外的看着最后那一行记录。
那行字的大致意思,就是在老赵晕倒的这一段时间,天幕上的内容又反复播放了几次,没有变化。
之前天幕也出现过相似的场景,但那只是画面重复播放,而并非内容重复播放,所以在出现这种情况后,被着重记了一笔。
这倒是有些稀奇了,赵匡胤觉得要不出去看看?
可最后他还是将这想法放弃了。
万一天幕现在还在播放着原本的那内容,他这一出去,不正巧又得看一下他大宋后代子孙的那些光辉事迹了嘛。
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免难堪,赵匡胤决定,还是等一等,看后来的记录。
想着,他也便沉沉昏睡过去了。
而正在各朝百姓议论天幕内容为何反复重播之际,天幕也总算是有了变化。
【汉朝·和亲#公主】。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汉唐两代,面对的外族都十分的强大,所以就产生了和亲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以此使两方进入短暂的和平期,得以喘息】。
汉朝。
汉武帝刘彻捏紧了拳头,目光死死的盯着天幕上的这条新出现的内容。
和亲哪,时至如今,他也是和过了一次,其中种种龌龊,作为皇帝,他自是知之甚深。
因为知道,所以才不想。
或者说不是不想和亲,而是不想以现在这种方式去和亲。
他大汉公主出嫁,身份何其之尊贵。
如果能,他更愿意给公主陪嫁五万铁骑,文武一众,将和亲之国划为公主封地。
可惜,想象归想象,现实很骨感,他做不到,他大汉也做不到。
毕竟,五万铁骑,大汉目前都不一定能凑全了。
“唉——”刘彻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陛下何故叹气?”卫青疑惑。
“无事——继续看天幕吧。”刘彻吐出了一口气,转移话题。
卫青等人不疑有他,点了点头称是。
接着便继续盯上了天幕。
唐朝。
李世民刚灭东突厥没多久,自信心还是非常澎湃的。
他仰着头,面露自信的微笑。
李世民刚想畅想一下未来,自己都做到了这个地步,或许大唐就不用和亲了,然后他就看到了天幕上,汉唐两代都和亲的这一行字。
李世明面色一抖,笑容僵硬,差点没绷住。
“陛下这是想什么呢?笑的怎地这般奇怪?”
“没想什么观音婢,我们继续看天幕吧。”李世民敷衍着。
心中则是暗暗咬牙,就算还要和亲,那他也要让大唐的公主以上国的身份下嫁,而不是以赔款求和的方式。
此时,天幕内容仍然在讲述,并没有停止。
【说到和亲,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和亲的意思】。
【和亲,直译是和平亲好,本指两个对立的民族停止战争,抛弃仇怨,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众所周不一定知,和亲是一种由文字、条约、口头建立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不一定非得嫁公主才能达成】。
【比如《汉书·景帝纪》中说的是和亲,而在《汉书·高帝纪、惠帝纪》中说的,却是嫁宗室女】。
【由此,和亲不一定必须得嫁公主,只不过通常会以出嫁公主的方式加深这种政治关系,使之更牢靠】。
【毕竟嫁了公主,咱们就是昆弟了,这可比什么口头保证、文字条约要保险得多才怪勒】。
【和亲和亲,和平亲好,说白了,就是一种和平条款,真正能让和亲起到该有效果的,并非是公主本身,而是公主陪嫁过去的大量财帛与人口】。
【众所周知,中原王朝一般和亲的对象都是一些编外少数民族、游牧民族等等】。
【这些民族由于处于的地理原因,普遍都不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平常都是以游牧为生,但由于草原气候,常年天灾,需到处迁移寻找优渥的水草资源,所以无固定居所,粮食收入极度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低,常年处于饥寒交迫,吃不饱饭,缺衣少食的紧巴状态】。
【但凡一遇到缺衣少食的情况,这时,那些游牧民族就会南下侵略中原王朝,掠夺其的人口与粮食】。
【而和亲,说白了,就是我们给钱给粮,让对方吃饱喝足后就安分点,不要来骚扰边境,抢粮抢人】。
【和亲,互市之别号也,和亲一般也是两方互开市场,发展经济的大好机会】。
【不过因为游牧民族常会以自身居所不固定的优势,用武力来威胁中原王朝,使之能在名为和亲,实为和平条款的政治关系中,占有提出更多的不平等条款】。
【直白点,就是以部分经济换取短暂和平的休养时间】。
【好了,和亲就暂时先介绍到这】。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开始今天的正戏】。
【何以解忧,唯有解忧】。
【今天我们要盘点的是汉朝的和亲公主,刘解忧】。
【刘解忧:公元前120年——公元前49年】。
【她是西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被嫁到乌孙国的】。
【(乌孙国,国都赤谷城,距离长安八千九百里,有户十二万,人口六十三万,军队十八万八千八百人。有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监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骑君一人。)】
【说刘解忧,就不得不说她为什么会被嫁到乌孙国那么远的地方】。
【原因一:因为乌孙国在西域诸国中视为强国,而且以前还没发达起来之时,被大月氏杀王抢地,逼得不得已成为了匈奴的附属国,在与日强大后,才脱离附属国身份的,所以汉武帝便想着联合乌孙一同攻匈奴】。
【原因二:这联乌攻匈的想法早就有了,早在之前就已经嫁过去了一位公主,只不过那位公主产后抑郁,思乡心切,最终年仅二十五岁便病逝了】。
【这位远嫁乌孙第一人,不是旁人,正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有姓名的和亲公主,刘细君】。
【刘细君,乃是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
【这刘建说来也是离谱,荒淫残暴程度完全不输刘宋和北齐的那几位】。
【当然,今天我们主要说的不是他,所以博主在这就不多说了,好奇的宝子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资料】。
【双十年华的刘细君在元封六年被嫁到乌孙国,给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当右夫人,而这老国王没过两年,就凉了,跟随本地习俗,刘细君又嫁给了这老头的孙子,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细君公主嫁过去不到六年就挂了】。
【而刘解忧,就是那个替代细君公主继续嫁过去维系关系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