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奋斗在开元盛世 !
洛阳宫城,偏殿之中。
正在举行常参朝会之后的小朝会。
参与人员很少。
除了李老三之外,就是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这几位政事堂的相公,还有,御史台老大李商隐和尚书省左右丞,严挺之、王维,都是大唐政务的核心人员。
说白了,这就是一帮朝廷大佬,在一块儿商量商量事儿……
李老三正在发脾气。
为啥?
他对张九龄不满。
因为什么不满?
还不是什么时候回长安这点事儿……
李老三想早点回长安,张九龄拦着不让。
这也不能怪人家张九龄。
其实早就商量好了,别看当初给谢直的旨意是让他在十月初一之前准备好一切,其实暂定的天子返京日期,却是十月十五。
明明定好了日子了,李老三却想,要不,早点回去?
张九龄当然不干啊,这是天子返京,又不是老百姓从东屋走到西屋去,哪能那么随便?
两个人就因为这点事情,闹得非常不愉快。
至于李老三为啥又萌生了早点回长安的想法,呃……这个还得说到谢直的身上……
谢直八月十三离开洛阳城以后,一路上如何行事,都有人原原本本地向朝廷汇报,在洛阳,是金吾卫上报,在沿途,是地方官员上报,到了长安城,有是金吾卫上报……这么说吧,谢直带队出洛,途中的一言一行,基本都能原原本本地汇报到李老三的面前,只不过是时间上稍稍滞后而已。
也不多,十多天,
这个时效,要是在后世,黄花菜都能凉了,但是在大唐,那就还真是不算耽误了。
具体到谢直的作为,李老三一看,怪不得张九龄他们这么维护这孩子,这谢直确实是个能臣啊,感情不光会办案,也不仅仅会在金銮殿上顶撞自己,办起事情来,还真不赖!你看这一趟回去吧,既然没有骚扰地方,也把事儿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最关键的,是,快!
跑的也快,事情办得也快!
仅仅十六天,也就是个正常赶路的时间,人家不但到了长安城,连带着把沿途的行宫都安排了。
传递过来的最新消息,谢三郎已经到了长安城,开始看着边公公和长安留守太监王公公,看着他们整饬长安宫城了。
至于什么砍了十八名出宫办差的宦官,李老三都没当回事。
砍了就砍了呗,谁让他们出宫瞎折腾来着?!再说了,人家谢三郎,在自己面前,都敢“大铁棒子”抡牛仙童,如今到了长安城,那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又有着“钦差”的身份,还不可劲折腾那些宦官啊?说实话,谢直出洛之前,李老三都做好了长安宦官被砍的心理建设……只要别把边公公和留守太监王公公砍了就行,砍了他俩,没人干活了……
所以,李老三对谢直在长安掀起来的腥风血雨,表现得特别佛系,折腾去吧,能把差使办好了就行……
果然,谢三郎没让他失望。
砍了十八个……不是,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这就不由得李老三不动心了。
原来定的日子,是十月十五……
现在看着,十月初一肯定能完事……
要是能早点回去就好了,因为过了十月初一,可就入冬了……
他之所以想早早回归长安,就是嫌弃洛阳宫城闹鬼……
呃,反正不管真的假的吧,人家李老三,就是这么想的!
在他的认知中,洛阳宫城就是闹鬼,而且一到冬天,就越发得严重!
人就是这样,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各种词汇都用说明人的本性,贪婪,天子,虽说是老天爷的儿子,但是他先得是个人,然后才能给老天爷当儿子。
李老三也是贪婪的。
以前,满朝文武同意他返回西京长安,他就满足了,具体的时间,十月十五……行吧,左右不过半个月,忍忍就过去了。
现在呢,由于谢直“出色的工作”,李老三的贪婪就犯了,他想早一点离开洛阳宫城,起码在入冬之后,在洛阳宫城一天都不想多待!
李老三自己盘算着,谢三郎的能力这么强,沿途的行宫,应该也安排得差不多了,有他在长安城坐镇,半个月的时间,整饬宫城应该没啥问题吧,再不济了,他贵为天子的居所,也能收拾出来了吧?
既然这样,不如就……早点回去……?
然后,李老三就跟张九龄说了自己的想法。
你们以前拦着我,不让我会长安,说什么天子一动,仪仗、官员、随从,零零碎碎的,加一块好几万人,虽然是走驿路,却也对沿途州县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尤其时间,那是八月份聊的这个事情,当时正秋收呢,各地官员都忙乎着这件事,不好让他们沿途招待,再者说,也怕这好几万人过境,一个不注意,容易踩踏了庄稼……
现在没有这份担心了吧?
今天这都九月十三了,秋收早就完了……而且,谢三郎这一趟差使办得好,肯定能在十月初一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我想着,咱们早点回长安吧,赶在十月初一之前!
既然这样的话,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准备准备了?
张九龄一听就急眼了,想早回去,门也没有啊!
为啥?
秋收是完了,老百姓辛苦一年,总算是能喘口气了。
但是,现在正是各级政府忙乎得要命的时候啊!
县衙门,向所有百姓征税,租庸调,不是粮食、布匹,就是劳役,涉及到数目清点、储藏运输,数据汇总……那真是要多麻烦有多麻烦……
州衙门,等县衙门汇总出来结果之后,汇总归汇总,还得派人去清点,不能下级部门报多少就是多少,好歹得有个监督的过程,一切顺利还好,要是数目不对,或者弄虚作假,还涉及到司法部门的介入……
全国州县都把这些工作弄的差不多了,再上报给户部。
户部统计全国的数字,做好数据分析,上报政事堂。
政事堂再根据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粮食,归司农寺,布匹,归宫中或者户部,劳役,考虑到有没有全国性的工程,如果有,征调……
这还是一般的情况。
要是出点特殊的,比如哪里受灾了,哪里兵变了,还得调动一切资源进行补充……多说一句,这就是史书上常见的那个词汇——调和阴阳!
总之,秋收过后的这段时间,正是全大唐各级衙门最忙乎的时候!
你李老三,想这个时候“搬家”,这不是裹乱吗!?
天子返京,可不是你李老三一个人,打好铺盖卷,溜溜达达地回长安,是要带着整个中枢班子一起回去的!
十六天,时间看着不长!
但是得分人,分事!
别的不说,真要是在路上走半个多月,除了必须紧急处理的政务外,全大唐的政务,就得停摆十六天!
正赶上忙乎的时候,那还不全乱套了!
沿途州县,数据别统计了,迎驾吧。
州县数据汇总上来,到洛阳一看,卧槽,户部呢!?我这公文给谁去!?往长安追?追上了有啥用!?除了知道天子在行宫,谁知道户部尚书在哪睡觉呢!?就算找到了户部尚书也没用啊,这东西得上交给户部本司员外郎,谁知道这哥们现在是在哪个草稞子里面忍着呢!?
还有,今年淮南一地年景不好,各个州县的告急文书,早就送到政事堂了,政事堂就等着秋收结果汇总上来,然后调配附近州县支援粮食赈灾呢。
说实话,张九龄正因为这事上火呢。
赈灾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言。
不过呢,大唐幅员辽阔,几乎每一年都有闹灾荒的地方,赈灾这件事,纵然重要,却也见惯不惯了。
事实上,朝廷对这种规模的赈灾,早有有了一般性的流程——大唐各地都有常平仓,原来的做法,都是直接调配过去就行了。
但是,今年,不成!
为啥?
陈思问!
堂堂朝堂九卿,司农寺的老大,竟然大肆贪赃枉法,私下里贩卖了常平仓的粮食,长安粮案、洛阳粮案,全是他的锅,除此之外,经过全国性的大清查,发现各地的常平仓都有私下贩卖粮食的情况,只不过各自严重的情况不同而已。
张九龄现在正摁着大理寺天天追索犯官呢,哪里敢让各地州县把今年的新粮送到常平仓去?
可是常平仓要是没有粮食,或者粮食不够,如何才能赈灾?
只能从淮南左近的各处州县直接调拨。
但是这里面又涉及到了新的问题,调拨多少合适?这些粮食综合到一起,够不够赈灾?如果不够的话,从哪里再进行调拨?
没有确认之前,张九龄的一颗心总是悬着呢。
没办法,只能前期送去一部分,然后等全国各地的情况都汇总过来,通过综合考虑,才能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说实话,张九龄,现如今,正因为这件事焦头烂额呢,一心等着全国的统计数据汇总到户部,早日把淮南赈灾的事情安排周全了。
结果,李老三还在这个时候跟他出幺蛾子,一搬家,全国政务停摆半个月,淮南一地,得饿死多少人呢!?
张九龄能干吗!?
这位大唐首相也真是急眼了,相传整个开元朝最具风度的大唐贤相,生生让李老三气坏了,在小朝会上,当着一众朝廷大佬,逮着李老三就是一顿喷。
除了这个,还提到了另外的一件事。
你看着谢直现在干事挺快的,你就动心了?人家那工作还没有干完呢好不好!?
谢直这一趟快马返京,沿途做的工作是啥?
检查,安排,布置!
这些工作,做了吗?做了!
整体工作,做完了吗?没做完!
差啥?
检查!
事情交代了下去,你得检查一下工作的完成情况啊,合格的,表彰,不合格的,该处理谁就处理谁,然后安排人继续把工作完成到合格的程度。
人家谢直就是这么安排的,前往长安的一路上,把事情交代下去。
在长安,亲自盯着整饬宫城。
返程的时候,再挨个检查各地行宫的准备工作。
这才是一个整体的,完整的工作流程。
现在人家正在干工作呢,辛辛苦苦地给你做返京的一切准备工作,刚刚干了一半,你就要回去?
你回去不怕,到了那个时候,要是有安排得不合心意的话,算谁的?
算你的?
你是天子,谁敢说你的不是啊?
算地方官员的?
人家能服气吗?说好了一个月以后的准备工作,结果半个月就来了,弄不完,别找我!
算人家谢三郎的?
快拉倒吧!就他那脾气,谁敢在他面前胡说八道,他就敢当场再抡一回“大铁棍子”!
你说你这不是穷折腾吗?自己衣食住行都不舒服,还找不到责任人,你这天子当得憋屈不憋屈!?
李老三听了,也不由得有点讪讪,他终究是开元天子,怎么着也得懂点事,再说人家张九龄说的也在理啊,他这就打消这个主意……
结果……
要不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呢!
一众朝堂大佬,虽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要负责赈灾淮南,但是也都体谅人家张九龄的难处,况且人家说的关于谢直工作的内容,也是确实的实际情况,所以,大家看着天子讪讪的,也就都闭口不言了。
但是,唯有一人,在边上小声甩闲话。
“天子富有四海,本就应该随心所欲……返京,本来也是商量好的……即便老百姓居家,还能时不时串个亲戚呢……天子倒成了……”
一句话,就成功地把李老三心头的怒火给挑动起来了,对啊,普通老百姓还能没事出门转转呢,我堂堂开元天子,全天下都是我的,还怎么就不能从洛阳到长安了!?再说了,长安宫城,本来就是我的,我这是回家好不好!
再说了,我还什么事都得听你的!?我是大唐天子,还是你张九龄是大唐天子!?
就这么着,李老三这脾气也就上来了,开始甩脾气!
张九龄也挺硬实,你爱甩就甩去!我就不同意十月初一返回长安,你想回去,行,等十月十五!
就这样,君臣两人,竟然因为这点小事,僵在这了。
就在刺史,却有一个小宦官,在偏殿之外探头缩脑的,想进来又有点不敢的意思……
李老三正生气呢,一看他这德行,顿时怒了。
“干什么呢!”
小宦官被吓了一大跳,哭丧着脸进了偏殿,进门就跪下了。
“有政事堂的吏员来报,说政事堂外,有人来找张相,说是奉了汜水谢御史的命令,前来通禀,有人谋反!”
众人一听,都懵了。
啥!?
有人谋反!?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