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燕山客栈 !
北镇,曾是燕山北部的一座军事重镇,因居于龙沟之北而得名。
古老的燕山山脉自西向东龙行,绵延数千里而不绝,是伫立在北方的天然屏障。
而在这座密不透风的屏障下却又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大峡谷,贯通燕山南北。
山谷其两侧山势陡峭,谷内道路蜿蜒曲折,从高远处俯视,隐约间还有五条裂缝向两侧的山中延展,状若一条五爪金龙,因此这条峡谷得名龙沟,又称龙道。
龙沟是贯穿南境与北地之间唯一的通道,北方铁骑想要染指南土,非走这条龙道不可,否则便要带着大军穿过原始的燕山森林。
哪怕久居此地的老猎户也只能只身穿行在这条充满危险的山道中。
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商队,配上几名好手,也是万不敢在山里逞能的。
遑论数以万计的大军,哪怕侥幸穿行,幸存者也将十不足一,这样的代价有些过于惨烈了。
因而,南国朝廷在龙沟南北各设一镇,在战争年代用以抵御外侮。
凭借龙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南境成功抵挡了北地的数次侵袭,南北双方渐渐形成了停战默契,南国迎来了和平时期。
在此期间,征战多年的南北双方也开始互通有无。
位于龙沟以南的南镇处在燕山的南坡,雨水丰沛,环境优美,又是战时前线大军的补给重镇,道路四通八达。
渐渐吸引了大批文人侠士和来往商贩,到此饮酒放歌,互通买卖。
而处在燕山北坡的北镇,却像是养子,和煦的春风和细雨全被阻挡在亲生的南镇,而迎接北镇的,只有吹之不尽的猎猎北风和来自漠土的无际沙尘。
长期的战乱给在最前线的北镇带来的只是破败,还有在战争中伤残的老兵、失去亲人的妇幼以及被流放至此的罪犯。
从北镇国境到北地边境之间的真空地带是一片危险的黄沙。
这黄沙之中埋葬了两国无数将士的尸骨,便是再勇壮的汉子站上去,也会不自主地打个寒颤。
而若是赶上狂风大作,沙石一起,便会把来往的行人商队吞没其中,使他们失去方向,直至死亡。
贫瘠的北镇本就不适合大面积耕种或放牧,而北进的商队不仅经龙道要交给官府一大笔关税,还可能面对一场噬人的沙暴才能抵达北地。
任何精明的商人都不会选择做这样一笔赔本的买卖。
因而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又缺乏贸易的北镇居民日子越发困苦,只能靠官府每月的救济过活。
其实官府哪会管这些普通百姓的死活,但巡守边疆的将士总需要物资的补给。
历任镇守大人都深知北镇百姓的困苦,尽管多次上书朝廷无果,但镇守都会把将士们的补给分给百姓维持生计。
就这样,北镇的人民渡过了与天斗与地搏的艰苦十七年。
南境的子民也享受了没有流血和战争的十七年。
燕山,北镇。
小镇青年叶山正坐在一匹骨瘦如柴的矮马身上,身后背着藤编的箩筐,嘴里叼不知名的叶子,哼着小曲从山路下来。
整个北镇依山而建,从山路下来不远,就见了人家。
一阵阵炊烟顺着各家的房檐升起,伴随着一缕晨光,暂时击退了宿累的尘霾。
小矮马不紧不慢的向前走着,叶山也不急不催,晃晃悠悠的在马背上坐着。
沿路前行,街上的人渐多了起来。
有端着衣盆,围井打水的妇女在那有说有笑;有你追我赶,奔跑嬉戏的孩童扬起一阵灰尘;还有着鳞披甲,四处巡察的兵士,刀兵在阳光下熠熠发亮。
一人一马,顺山而下,经过几处人家,便到了城门根下。
说是城门,其实也是徒有其名,充其量算是个牌楼。
打北镇建城时,南国朝廷还是颇为重视这座军事重镇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以砖石垒砌了这座城池。
但是几次仗打下来,城墙便成了断壁残垣。
守城军士有心开山挖石,修补城墙,无奈战事吃紧,只得就近挖些黄土和水,砌城救急。
几年仗打下来,一座石头城俨然成了一座黄泥城。
十七年前的龙沟之战,南国大获全胜,但北镇也受损严重,几乎被夷为平地。
当时领军的是南国赫赫有名的大将,被圣上御敕的镇南王。
但龙沟一役后,镇南王得胜凯旋,奉诏匆匆班师还朝,却再未踏及北镇一步。
有传言说镇南王一战封神,功高震主,圣上担心其谋反,已杀之后快。
也有人说皇上念其多年守土,战功赫赫,不忍杀之,只是软禁在京城,终身不得踏出府门一步。
一时间,江湖传言、百姓流言,众说纷纭。而身居前线的北镇百姓却出奇地对这件事缄默其口。
总之,在南北两国正式迎来和平后,双方大军都不再驻扎前线,北镇驻军退守南镇以南四十里的南原县。
战后的北镇再无大规模驻军,只设一镇守,三年一任,常驻兵丁士卒不足百人。
而在龙沟之战中被摧毁的城墙也再没有机会重新立起来。
十七年间,大漠风沙的侵蚀几乎摧毁了北面全部的墙面,如今只剩下面向山口龙沟这一侧的南城门和少许残垣。
所以说,叶山眼前的这座城门,两侧已无城墙支持,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大门,和破烂的塔楼。
叶山坐在马背上,抬头看了看城门顶。
一阵风卷着黄沙吹过,打在人的脸上像刀刮一样疼。
青年胯下的小矮马不安地抬了抬蹄子,在原地刨了两下,又烦躁地晃了晃脑袋。
路过的行人赶紧缩了缩脖子,紧步行走。
打水的妇女们也背过身去,闭紧了嘴巴,生怕被灌进沙去。
孩子们早跑得没有影去了,只有兵士仍顶风前行。沙子打在刀兵上,噼啪的作响。
叶山也不由得眯起了眼睛,他虽是北镇生长起来的,但这风沙却是不分敌我的无差别攻击,即便是他也不得不小心防范。
好在,久居北镇的人们对风沙都早已习以为常,常年的洗礼都造就了一副坚实的皮囊。不像那些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一见风,脸上就刮出一道道血印子。
“可怜我背上那一筐新摘的叶子。”叶山在心里暗道。“若是早一步进了城门,我这一筐小神仙便不会遭这些沙子的罪了。”
叶山此行上山,为的就是这些被他称为“小神仙”的叶子们。
北镇贫苦,寸草不生,但背靠的燕山却是一座宝山。
虽然燕山北坡不如南坡富饶,但在此绝处却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茶树。它们往往扎根于乱石丛生的险地,或委身于阴冷潮湿的洞穴附近。
与其他植物相比,它们只能接收到更少的阳光和雨露,但却承受了更多的风险与折磨。
它们扎根极深,往往株体矮小,但叶片肥大、茶梗粗壮。以一种极不协调的姿态散落在燕山各处。
采下叶片,只需简单杀青、揉捻,便可入茶碗下清泉,化作口中哼鸣。
叶山第一次发现这种茶的时候便喜欢得不得了。
这茶虽然每年可采两季,但其生长之地大多险峻,常人难以企及,且偌大燕山北坡,叶山也只发现了数十株茶树而已。
因而它更是视此茶若珍宝,从不轻易予人,把这些叶子称为“小神仙”也就不足为怪了。
就在叶山驻足愣神这一会,风毫无预兆地停了。四周响起人们拍打身上和沙子落地的声音。
叶山睁开微眯着的双眼,头还保持着之前仰着的状态。
这时,一道金色的阳光擦着远处燕山的山沿,直射过来,正照在城门楼上。
叶山咧了咧嘴,笑了。
随即,脚下一蹬,小矮马鼻子一哼,向前走去。
叶山头也不回地进城了。
城门弧顶之上,快要被风沙抹平的“北镇”二字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