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漫步重生之路 !
张子健继续讲故事。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遇到宗泽起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后来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
当时完颜兀术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金兀术用“铁浮图”为主力正面进攻,左右翼辅之以拐子马,这些都是金军精锐部队。
铁浮图就是类似欧洲重骑兵,人马具甲,相当于古代坦克车,而拐子马就是三匹以上连在一起的具甲骑兵,坚不可摧,攻击力无比强大,相当于现代装甲部队。
金国侵略宋朝初期,铁浮屠和拐子马是金兀术王牌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遇到过对手。
在这次战斗中,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往来冲杀,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军,下砍马腿,使拐子马失去了威力,因此杀伤了大量金兵。
后来金兵再次进犯郾城,岳飞在城北五里店再一次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金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勇将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和将官七十八人,缴获战马三千余匹。
在岳家军与金军颍昌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背嵬军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战斗力最强而名垂史册,凭借这支强悍的部队,岳飞百战百胜。
背嵬军也开创了以少量结阵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战例。
郾城之战背嵬军骑兵八百作为攻击主力大破金兀术十三万精锐部队。
朱仙镇之战,岳飞以五百背嵬精兵再次大破十余万金军,金兀术由此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岳飞也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败金人,将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就在金兀术准备逃跑回东北时,有一个汉奸给他出主意,说宋朝文人和大臣有地位,而军人历来得不到重视,可以通过宋朝宰相秦桧让其他宋朝军队撤退,来孤立岳飞,同时要求秦桧做内应做皇帝的工作命令岳飞撤军。
于是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命令岳飞撤军。
岳飞接到皇帝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宋高宗和秦桧却一意求和,命令其他配合部队全部撤军,同时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在皇帝强迫命令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金兀术还要求赵构和秦桧如果议和需要处死岳飞,而秦桧和张俊等人诬陷岳飞谋反被捕入狱,以莫须有谋反罪名,将岳飞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时杀害在风波亭,真是千古奇冤,自毁长城。
后来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在西湖边岳飞墓地,西侧两边铁栅栏内,铸有秦桧与其妻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人跪像,并有两句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还说过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命,天下方可太平!于公于私,于国于家,岳飞将能尽之事做到极致,他是中国真正武圣人。
但是在张子健的前世,国内有一些人竟然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论点和说法。
认为岳飞他不能称为民族英雄,而秦桧也不是坏人不是汉奸。
因为岳飞反抗金国侵略,阻挡了金国统一全国的步伐,实际上逆历史潮流而动,充当了反面典型,没有促进各个民族统一和谐。
而秦桧却相反,他应该受到表扬和赞誉,因为他致力于南宋和金国的和谐,致力于各个民族的融合,更是坚定地站出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等人下狱陷害消灭,搬掉了岳飞这块历史的绊脚石,有功无过。
张子健前世甚至听说过有人大放厥词,由此引申出进一步的胡说八道。
他们说东瀛当年侵略中国,中国人就不应该反抗,不应该抗战,不抵抗就不会有大屠杀,在东瀛人统治下,中国就会与东瀛共荣。
还有当年美国在朝鲜银川登陆后,打到了鸭绿江边,中国就不应该抗美援朝,非但如此,还应该放美国人进入中国,换美国人来统治中国会更好。
……
听到这里冬妮娅不由得问道:
“皇帝是不是傻,缺心眼,将有功的元帅杀害了,谁来抵抗侵略者。”
“岳飞是不是傻,皇帝要杀他还不知道反抗和逃跑。”
“还有秦桧奸臣太坏了吧。”
张子健表扬冬妮娅道:
“你都会说傻了,还知道有奸臣这个词,汉语有进步,但他们的傻不是一种傻。”
“绵羊皇帝的傻是假傻,岳飞是真傻,秦桧是真奸臣。”
“先说秦桧,他是南宋初年宰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奸臣之一。”
“他不但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还极力贬斥抗金将士,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
“实际上很可能他是金国的间谍,因为当年他是随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起被俘虏押送到金国。”
“很多人都死了,一是自杀,或是采取不合作态度,只有他屈服于金国的威逼利诱,见风转舵,金国的粘罕非常赏识秦桧,将他留在燕山府任命为金国官员并参谋军事。”
“楚州之战是当时金宋之间最壮烈的保卫战之一,全城军民在赵立指挥下,尽管粮尽援绝,军民只吃树皮草根仍死守不屈,城破之日,军民带伤坚持巷战,即使是妇女儿童也与敌人一起同归于尽,绝大多数人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