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大楚820 > 3、姬昌

3、姬昌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大楚820 !

    继续讲之前,有必要将商末西周的事情用冷淡风大致的浏览下,因为楚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的兴起和灭亡与之密切相关,从熊渠僭越称王“不服周”的我是蛮夷我怕谁的二杆子精神,到大楚庄王的“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的全盘礼仪化,无不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诸如此类还很多。

    首先出场的就是大商最后一位君主——帝辛。

    公元前1075年,三十岁的帝辛继任殷商王朝第三十一代天子。

    三十岁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事业打拼的黄金时期。走马上任的帝辛也不例外,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满目疮痍、内忧外患的帝国重新焕发青春。

    不过我们这位帝辛运气实在不好,按照竺可桢先生的说法,他刚继位就碰上了小冰河期,专业的说法是“仰韶温暖期后的第一个寒冷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

    第二次小冰河期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时期。

    第三次小冰河期发生在唐末、五代、北宋时期。

    第四次小冰河期发生在明末清初时期。

    上述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点:社会动荡、改朝换代。

    造成这种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寒冷。气候寒冷造成水循环不畅,水循环不畅导致干旱缺水(“年雨土于毫”),干旱缺水导致粮食减产没吃的,没吃的就要去抢,抢的人多了社会治安便不好了,社会治安不好了便引起社会剧烈动荡了,社会剧烈动荡了就慢慢演变成了战乱。

    长期的饥荒,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

    战乱无限制扩大就造成人口锐减,商末时期锐减多少人口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有记载的来猜测:东汉末人口是六千万,到西晋时仅剩七百七十万,减员87%;唐末人口也是六千万,至北宋初期只剩两千万,减员67%;明末人口一亿二千万,幸好有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土豆、红薯和玉米等抗旱高产作物以救命,至清初时剩五千多万,减员58%。

    所以说我们要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但是帝辛没精力考虑环保的事情,他目前很烦恼,因为东夷来打劫了。

    和南蛮是南方少数民族一样,东夷也是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这次就是东夷的人方族作乱。按照他们的说法,天太冷,没吃的没穿的,来找大商劫个财,过个平安年。

    对商朝来说,找到一块安全一点的地方很难,整个中原地区都被外族虎视眈眈,东有东夷、西有西戎,虽然北面的鬼方在武丁时期已臣服,也难保不趁火打劫,南方还好,虽然部落众多,但被秦岭淮河隔着,打不过来。

    这些少数民族在当时都是有很的强存在感,国力与商朝不分上下,为避其锋芒,商朝建国以来就前八后五不停的迁都,直到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之后,商朝才有了稳定的发展,继而武丁中兴,为商朝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了“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的盛况。

    这些蛮夷一日不除,便是对帝国的最大隐患。于是帝辛准备东征,大军东征,最担心的就是西方的西戎乘虚而入,殷商不保。

    最好的办法是物色一个西边的方国,该方国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在关键时刻还能组织西边的其他方国,帮助抵抗西戎的骚扰。最好还让这个方国派一个人过来作为人质,让该方国绝对屈从。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表决,这个最佳人选就是周国西伯侯姬昌。这个讨论结果让帝辛很为难,因为姬昌父亲叫做季历。

    季历五十多岁时,被帝辛太爷爷武乙征召去平西方戎狄之乱,十余年间纵横捭阖,扫平了来自西方的威胁。因为功高震主,又威胁到了商朝统治,公元前1102年,季历被武乙继任者文丁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斩。

    所以这个结果让帝辛很为难,征召姬昌他肯定是不愿意来的,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被自己的爷爷囚禁死的。签合同似乎也不靠谱,毕竟自己经常干一些单方面撕毁合同的事。

    关键时刻是不缺小人的。

    时任有崇国国君崇候虎,一向与姬发鼻子对不上眼睛的,关键时刻参了姬发一本,他对帝辛说道:“大王前段时间因工作原因,而把九候剁成人肉酱,把鄂候做成人肉干的时候,我听说姬昌多有抱怨(‘西伯昌闻之,窃叹’),还四处捏造大王是因为九侯女儿不喜淫而杀之。堂堂一国之主,安定天下,劳苦功高,哪能让好事之人如此辱没,何不把把西伯侯叫过来当面一问,事情不就清楚了。”(九候、鄂候当时的身份同姬昌一样,位列殷商“三公”。)

    帝辛听了表示很生气,打算请姬昌来当面解释。

    帝辛有请,姬昌也不是傻子,明显看得出帝辛在摆鸿门宴。很多小说、电影、电视里面,只要是甲方摆鸿门宴从来没成功过,因为意图太明显,乙方只要不是先天智商有问题,都不会轻易赴宴。

    换句话说,能赴宴的都是能人。

    很巧的是姬昌就自带能人属性。他临行前带了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虽然俗套,但很管用——一样叫做钱,一样叫做土地。

    用钱来贿赂费仲、比干等一帮大臣们,让他们在帝辛面前多说点好话。事实证明钱很有用,姬昌囚禁的岁月,每当帝辛稍起杀意,大臣们总能好言相劝,从而化解危机。

    用洛河的一块土地,换取废除炮烙之刑。这个刑法不废除,帝辛迟早会惦记着把姬昌往铜柱子上推。事实证明土地也很有话语权——帝辛费之(炮烙之刑)。

    帝辛看着姬昌,认为这个长辈虽然年纪大了点,但脑子灵活、好使,也比较忠心,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准备留姬昌住几日便放他回去。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是会出问题的,事实还会告诉我们,帝辛的这一贪婪性格还会再犯,而最后一次将会葬送商王朝。

    崇候虎着急了。如果姬昌回去后知道是自己搞的鬼,按照那老奸巨猾的本性,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不得不说,崇候虎算的很准,姬昌回国后第一件事情确实是把崇国灭了。

    于是,崇候虎立刻将姬昌行贿大臣之事说了出来,末了还加一句:“姬昌这个人很贤明,百姓都拥护他,各方诸侯也都臣服与他,不可不杀,否则,日后必然会对大商不力。”

    帝辛不以为然,摆摆手说道:“姬昌仁义,杀了他别人会说闲话。”

    这个时候费仲出面了。费仲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帝辛当政时任用他朝政,他也不负期望,不到十年就将商朝社会生产力提升了几个档次,国力强盛、繁华非常,史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但费仲的为人就不那么厚道了,史记说他“善谀好利”,估计他也收受了崇候虎不少好处,在旁边谗言一句:“大王就算杀一个人,肯定是有道理的,也是树立自己的威信,怎么会有错呢(‘焉有过’)?”

    这个逻辑很古怪,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滥杀无辜,但是帝辛决定采纳费仲的建议,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不顾大臣劝说,将姬昌拘于殷商旁边的国家监狱——羑(yǒu)里。好歹是捡回一条命。

    这一拘,就是七年。

    七年时间,姬昌也没闲着,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一件事是“文王拘而演周易”。

    文王就是姬昌,在拘禁的日子也没闲着,把伏羲八卦全新演绎成了八八六十四卦,从而把《周易》发扬光大,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古人说能看懂《周易》的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上下三千年之事,被誉为“大道之源”。

    另一件事就比较要命了——策反微子。

    微子是个命苦的人,他本来是帝辛的亲哥哥,是当时最有资格继承大商王位的人。但是他母亲生他的时候的身份不是很好,只是一个妾,所以帝乙立太子的时候直接把他拍死了,立了以后以王后身份生下来的帝辛。

    同父同母生的,生出不同性别可以理解,但竟然生出了两种身份,这事儿搁哪儿都说不通,所以微子一党对帝辛继承王位表示很不服气。

    微子一党还有两位重要组成成员——比干和箕子,他们两人是帝辛的亲叔叔。

    比干,就是《封神榜》里面有“玲珑七窍心”的原型,商王室绝对核心,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但是在他这些显赫政绩的背后,确是有自己的一己私利——继承商王之位。

    古人讲究“立嫡不立闲,立长不立幼”的宗法制度,但这个制度是西周的周公旦制订的,此时的周公旦还在跟着哥哥武王姬发玩泥巴,所以殷商也就没有严格的继承法,同宗也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包括箕子也是一样。

    帝辛的父亲很有超前意识,他决定立自己的后裔为王,并且是立嫡长子为王,用以解决君权的继承问题,从而稳定王室。这也给后来的周公旦确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宗法继承制很大的启示。

    所以说,微子一党也就是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团体组合。

    但这一制度太超前,背离了历史发展的轨迹,背离了时代,背离了殷商贵族的利益,背道而驰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便是微子一党始终对商王的位置有想法,而这个想法最终被姬昌所利用。

    于是,姬昌拍胸脯向微子表示,待自己回国后,蓄积力量里应外合,以绝对优势逼迫帝辛退位,最后拥立微子上位。

    微子一党很信任姬昌,也就信了,并在姬昌的怂恿下组成反帝联盟,反对帝辛的统治。后来反帝联盟在政界、巫界和军界都对帝辛统治集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亡商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方周方面,国君被囚,举国忧患。

    方周一班重臣也没闲着,每年都搜罗大量的金银珠宝进贡商王朝。还准备了很多的礼物送给商朝的大臣们,如果不是平常公关工作做得好,姬昌估计早就归天了。

    商臣们每每看到方周的使臣来了,下了班也不约打麻将等娱乐活动,赶紧回家穿戴整齐等方周使臣上门拜访(行贿)。

    方周虽然打算以后连本带息的收回来,但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一年两年不打紧,连续送了六年了,现在资金链断了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

    因为在琳琅满目的贡品中,有姬昌的妻子亲自挑选的礼物——一位有莘国的美女。这位美女同以往进献的有很大不同,除了长得漂亮能歌善舞外,还有一项特殊技能——很会吹枕头风。

    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帝辛在枕头风的吹拂下,龙颜大悦,结合这几年来姬昌的良好表现和在东线作战的一帆风顺,便下令赦免放姬昌。又感动于姬昌的一番“赤诚”,又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以定西方安稳。

    临行的时候,帝辛又跟姬昌客套了一番,对方周每年送的厚礼表示感谢,又指着枕头风美人,说了一句载入史册的话:“仅此一物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

    公元前1063年,阔别七年的姬昌回到了故乡。

    姬昌在位的最后七年,将伐商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手持尚方宝剑(弓矢斧钺),借帝辛之名,行专断之事,征讨西戎,巩固势力,展开一系列西征行动,终有所得。

    七年间,他最大的收获是在渭河北岸遇到钓鱼的姜子牙,认定姜子牙为奇才,遂拜其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用事。

    事实证明姬昌慧眼识才,姜子牙辅佐姬昌对外联络对帝辛不太满意的诸侯国,对内定爱民之策,训练兵马。周武王后来一系列的治国、用兵之道和隐秘权术,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史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太公之谋计居多。”

    为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也为了应对气候寒冷带来的饥寒干旱(“三川涸”),姬昌又将方周的都城由岐山东迁至渭水平原,建立丰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

    姬昌也是一个做事有分寸之人,对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贡奉,在征讨“不听话”诸侯的同时,也将大片的土地献于帝辛,用以麻痹帝辛。不仅如此,还在家设立祠堂祭祀商朝先王。帝辛也逢人便夸姬昌忠诚有加。

    公元前1056年,姬昌去世,在位五十年。死后数千年,仍为后世之典范。

    孔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曹操: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矣。

    苏辙:文王用人,其广如此,而坚何尤焉!

    张居正:西伯之泽,及于枯骨,况于人乎?

    姬昌死后,灭商建周的重担,就落到了姬发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