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 大楚820 > 30、管仲

30、管仲

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大楚820 !

    公元前652年,在位二十五年的周惠王去世,世子姬郑一高兴就准备坐老爸的位置,又担心王子带作乱,趁其还在甘地(今河南洛阳南),于是姬郑秘不发丧,并向齐桓公求援。

    齐桓公也不推脱,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君主在洮地会盟,大会再次声明并承认了姬郑的正统地位,正式将世子姬郑扶上天子之位,是为周襄王。

    周襄王上位以后,很感谢齐桓公做出的贡献,便询问齐桓公要什么赏赐。齐国经过管仲的治理,国富民强,也不缺什么,冥思之际,又想到周惠王曾经赏赐给楚成王了一块祭肉,让天下异姓诸侯眼红不已,齐桓公便向周襄王开口,能否也赏赐他一块祭肉?

    周襄王觉得此时连命都可以给齐桓公,何况一块祭肉?便答应了齐桓公请求。

    次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又召集鲁、宋、卫、郑、许、曹、晋等上十个国家,在宋国的癸丘(今河南省兰考县),又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第十二次会盟。

    会盟上,周襄王派宰孔(即周公忌父)当着各国国君的面,将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郑重的分赐给齐桓公,又另外赏赐了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

    赏赐彤弓矢,就意味着齐桓公已获得了专伐诸侯之权。这可是齐桓公梦寐以求的权力——当年率诸侯伐楚时,如果有了这件宝贝,管仲也用不着翻出几百年前的旧帐来糊弄楚国了,想打谁就打谁,不需要任何理由。

    赏赐天子车马,就意味着齐桓公以后来朝不用行谢恩的下拜礼,以示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

    存亡继绝、戎马一生,锄强扶弱、操劳一生,齐桓公终以匡扶社稷、重塑礼仪为己任,得到王室和中原诸侯的一致认可,声望达到最高峰。

    半个世纪前,因为周平王的怯弱、郑庄公的强暴,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眼看夏、商、周三朝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中原文化,即将被楚人和戎狄所动摇,齐桓公在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的国力和一个强有力的班子,采取霸道的手段九合诸侯,从而“南服强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维持了诸夏的组织和文化,使得中原各国人民在这种“霸权”所营造的小康环境下,整齐国纪,画一民志,扩充智慧,融合情感,孕育了灿烂的先秦文化。

    “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诸侯不怨。”——《晏子春秋》

    然后,心情澎湃的齐桓公为引导诸侯们的自律,又擅作主张,干了一件不该自己干的事情——与各诸侯签订责任状。

    一般来说,责任状是责任人对自己所担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和状态,是执行者的一种表态,签订的对象是下级单位,这么说来,与各诸侯的签订责任状的应该是天子,现在齐桓公要求同各平级诸侯签订责任状……

    各诸侯也不敢往下接着想了,跟谁签都是签,弱肉强食的时代,谁强听谁的,便仔细看了下责任状内容。

    内容不多,也就五条,多是尊老爱幼、官员不得兼职、不得限制粮食出口(“无遏籴”)等一些经济互助和维护宗法统治秩序方面的内容,令各诸侯感到好奇的是,责任状没有一条是关于“尊王”或“攘夷”的内容,责任状最后还友情提示:“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责任状语气俨然就是天子一般。各诸侯也不多想,提笔画押,一式两份,各执一份,这责任状算是签订好了。

    责任状没有“尊王”或“攘夷”的内容,是因为齐桓公觉得,“王”不需要“尊”了,你们尊我就行了;“夷”也不需要刻意的“攘”了,谁不听话我就攘谁。

    齐桓公见签订仪式进行的很顺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将宰孔拉到一旁:“寡人听说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曾有封禅之事,寡人欲趁此盛会,封泰山,禅梁父,你看怎么样?”

    宰孔听了,脸色大变,这封泰山就是祭天,禅梁父就是祭地,封禅是天子向天地汇报工作的仪式,天子才有这个权利,你一个诸侯,只能祭祖宗,便坚决的拒绝齐桓公:“不行。”

    “为何不行?”齐桓公很生气,质问宰孔,“寡人南伐楚国,让楚国规矩;北伐山戎,灭了令支、孤竹;西征大夏,远涉流沙;登太行险道,直达卑耳山而还。诸侯没人敢违抗寡人,寡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过去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天子,也不过如此。”

    宰孔见齐桓公面露矜高凶狠之色,便对齐桓公说,“你想干嘛就干嘛吧。”回过头来,又对管仲说了此事,让管仲劝劝齐桓公,说完便提前告会。路上遇见晋献公,宰孔便将此事说给晋献公听,晋献公听后,也觉得齐桓公“不务德而勤远略”,便也收拾好行李,同宰孔一同结伴而回。

    管仲也认为封禅之事,不是一个诸侯该做的,便对齐桓公好言相劝,只有受命于天才可以封禅(“皆受命然后得封禅”),齐桓公才悻悻作罢。

    此时天下未定,人心不一,四海之内战乱重重,在此国难之际,齐桓公强迫各诸侯签订盟约,又有越主封禅的想法,其时机并不成熟,导致各诸侯都对齐桓公投机的做法心生厌恶。

    七年前的贯地会盟,因齐桓公尚有忧中国之心,江国和黄国等国家主动去参加会盟。而今的葵丘之会,看似声势非凡,实则齐桓公为自己立威,甚至已经有了蹬掉天子这个傀儡的想法,得意洋洋(“震而矜之”)之下,各诸侯皆怀异心。

    此次的葵丘之会,是齐桓公的事业顶峰,也是其霸业衰落的开始。会后,“叛者九国”。——《春秋公羊传》

    四百年后,有一个人统一了天下,便想起齐桓公提出的封禅之事,觉得挺有意义的,便跑去泰山封了禅,这个人就是秦始皇。

    齐桓公在中原玩得风生水起,不是扶天子上位就是召开诸侯大会,搞得楚成王一点脾气没有,周宣王一死,也让楚成王孤立难支,直到葵丘会盟的两年后,才让楚成王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公元前649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为了与他的哥哥争位,勾结扬拒、泉皋和伊洛的戎人,一起进攻周朝都城,还一把火烧了东都大门。情况紧急,齐桓公迅速派管仲联合秦、晋二国帮助襄王平息内乱。

    看来一时半会是管不了南边的事情了,楚成王很激动,马上令陈兵在息县的斗谷于菟发兵攻打黄国,公元前648年,黄灭。

    设息县、灭弦、黄二国后,楚国便将淮水上游一带牢牢控制住,接下来继续向东推进。

    到了公元前646年,楚军又相继攻占了六国(今六安市)和英国(今固始县),控制了淮水中游。

    正当楚成王准备好好地经营淮水中游和大别山北麓一带区域时,有一个好消息从齐国传来——管仲死。

    对于很多人而言,管仲这个名字可能是较为陌生的,大都是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中,才得知有管仲这号人物的,可知管仲有多么厉害。

    管仲厉害之处不在于打仗,打仗厉害的是乐毅。

    管仲打仗的能力是相当弱的,连他自己都嘲笑自己打仗时“吾尝三战三走(逃跑)”。管仲最开始辅佐公子纠时,也曾亲自负责执行刺杀公子小白(齐桓公)的任务,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管仲展示了他非常糟糕的射击技术,如果不是小白机智装死,恐怕就没有后来的齐桓公了。

    管仲厉害之处在于经济和政治。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以后,迅速将处于内乱的齐国变得富有强大,与他非常聪明的经济头脑有很大的关系。

    上位以后,他首先向齐桓公论述了他的执政思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说只有有了经济基础才能谈社会的道德,谈国家的富强,谈军队的建设等等,否则就是一切都空谈。

    齐桓公觉得管仲分析的很到位,准备向老百姓增加人头税。

    管仲认为齐桓公没听懂他的意思,又牵着齐桓公的手,详细的告知,钱的获取不能光靠剥削老百姓的剩余价值,要从自然资源中获取,比方说山里的铜铁矿产、海里面的食盐等等(“徼山海之业”)。

    齐桓公恍然大悟,于是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使齐国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的国家。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政府也就获得了大量收入,提高了百姓们的就业率,创造了很多的财富,政府和百姓都迅速富有起来。

    在后世的两千多年里,这种盐铁专卖方式一直都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直到两千六百年后的2016年,中国才正式取消了盐专卖制度,因为两千六百年后的中国经济模式多样化,根本不在乎那一点盐税。

    除了设立盐铁专卖制度,让国家和民众富裕以外,管仲还觉得有必要整顿行政管理系统,改变目前部落势力的残余影响,于是将国划分为21乡(“叁其国”),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伍其鄙”),分别设立相应的官职加以管理。

    在“叁其国而伍其鄙”的基础上,为“定民之居”,管仲还推行社会分工制度,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并鼓励职业的专业化和世袭化,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当兵的,你的儿子孙子也都只能是当兵的,祖祖辈辈都是当兵这个高危行业;农民、商人也都一样,龙生龙凤生凤,不能转变身份。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这种分工制度现在看起来限制了人民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但在当时确实是一种很先进、很有效,符合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的推动原始的“士农工商”进化升级成更具规模、更富专业的产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比如,我们在博物馆或者在《国家宝藏》中,惊叹于先秦时期青铜制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创造性和完美性,就是因为“工”这个职业,不能随意转变社会分工,所以被“工”精心潜心笃志的一种表象,它需要的是专注、耐心和传承。

    为解决青壮年男子的需求,缓和社会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管仲又从国家层面设立了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可以说是全世界首创,估计你已经猜到这个产业的名字了——“性产业”。

    那个时候“性产业”还有一个官方正式名,叫做“女闾(lǘ)”。作为经济学家兼企业家的管仲,一下子就将“女闾”进行连锁化经营,后世统计有七百余处,有效地繁荣了经济、稳定了社会、吸引了天下的人才、带来了大量收入(“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直到现在,“性产业”还是一届政府作为招商引资强有力的隐秘手段。

    后来,中国的***业都将管仲作为自己的祖师爷予以庇护。这恐怕是作为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思想家的管仲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管式经济可以媲美现今任何一国的经济体系,比如大肆吸引外资、外贸税收免费、出口创汇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当时都有。当国内出现灾害或者经济失衡时,管仲还会用宏观调控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他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制定“准平”的政策,以粮食作为基本等价物,调查全国的经济状况,以此确定货币发行量。他还以身作则,用奢侈消费拉动内需,将多余的钱财用这种方式散资于民,促进资本的流通,以此刺激生产,以致后世的孔子都认为管仲太奢侈了(“管仲俭乎?”)。

    管仲还在齐国设立了专管货币的机构——“轻重九府呻”,由政府统一铸造货币,这种规范的货币呈刀形,名为“齐法化”或“节墨法化”,俗称“齐刀”。曾经有一个人问我看过《货币论》没有,我答没有,当我正准备讲管仲的故事给她听时,但想想人家是女孩子,也就没有作声。

    《货币论》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和经济的均衡,如何维持投资与储蓄之间的相等,如何促使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管仲没看过《货币论》,但他在两千多年前就做到了,他很清楚货币的职能——“黄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

    就是这样一个不出世的经济天才,又将触手伸进政治、哲学、军事等领域。

    在政治方面,他建立起新的官吏结构和行政体系,推行保甲制度。

    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是春秋诸子的先导者,直接影响了后来儒家、法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

    他还将经济战引入其军事思想,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

    于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使齐国国力大兴,由弱变强,是为春秋五霸之首。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认为,没有管仲,齐国便会一直衰弱下去,甚至灭亡。从目前来看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管仲所做的一切,本意并不是为了让齐国变得强大,他只是利用齐桓公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利用强大的齐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匡扶天下。

    管仲忠心的对象只有一个——周王室。作为没落的贵族,是没有资格到天子身边做官的,所以,管仲只有寄予于齐国,借齐桓公之手,提出“尊王攘夷”。

    尊王,指的是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号令各诸侯国团结一心,从而反哺周王室。攘夷,指的是帮助各诸侯国击败入侵的异族,不至于周朝分崩离析。所以,才有了齐国帮助宋国平定内乱,救助燕国、邢国、卫国免于戎狄的侵害,压服不安分的楚国北进中原,有效的保护了中原诸国的经济和文化。

    可以说尊王攘夷的政策对华夏文明的存续和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尊王攘夷的口号,各诸侯国的下场很有可能是在内斗中耗空国力,或者被山戎、南楚所灭。孔子就庆幸道:“如果没有管仲,我们现在估计都像蛮夷一样披头散发、衣不蔽体(‘吾其披发左衽矣’)。”

    但是在癸丘会盟上,管仲明显感觉到了齐桓公有取代周王室之心。这是管仲所不愿看到的,当齐桓公想要封禅时,便极力反对,特意强调了天受之命。可见,管仲不希望天下改作他姓,便极力维护周王室的统一与权威,甚至在周天子接见自己时,都要求周天子用下卿的礼仪来接见自己,不能因为自己功高而让周王室辱了礼仪规矩。

    在癸丘会盟后,管仲不仅没有全力参与齐桓公确立世子之事,还把宫闱私事搞得乱七八糟,更没有肃清朝中佞臣“三竖”,给齐国留下了内乱的根源,因为他不想在他死后,齐国继续保持强大,从而取代周天子。

    管仲死,齐霸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