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中文网 www.ptzw.net,最快更新大楚820 !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七律·劝学》
一代雄主楚穆王的暴毙,让中原国家舒了一口气,新上任的楚庄王更是让他们弹冠相庆,因为外界都知道,楚庄王是个玩主。
楚庄王从小不学无术,整日就知道惹是生非,楚穆王看见这个儿子不成气候,也常常摇头长叹老子英雄儿狗熊。
后来楚穆王觉得不能再这样放纵他了,应该给个担子给他挑挑,让他懂点事,于是册封他为太子,还给他娶了媳妇成了家,指望他能够早点长大有所作为。结果楚庄王干脆不理朝政了,整天和媳妇樊姬厮守东宫。
樊姬是一个贤妃,看到楚庄王终日饮酒作乐,荒废国事,也觉得长此以往不是办法,便苦口婆心的劝导,但楚庄王左耳进右耳出,不加理会。樊姬见楚庄王不可教,心生一计,从此也不打扮,终日蓬头垢面。
楚庄王察觉后觉得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不再梳妆打扮,樊姬见楚庄王已上钩,便严肃的说道:“太子您整日沉迷酒色,我为楚国的前途堪忧,哪还有心思梳妆打扮呢。”楚庄王一听,觉得一个女子都有如此之高的觉悟,脸红羞愧,当即表示悔改。
樊姬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不知男人说话是不算数的,尤其是对女人。果不其然,楚庄王没过多久就旧病复发。
毕竟太子还是要继承王位的,樊姬也没放弃楚庄王,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德淑芬的女子献给楚庄王。
可以说,樊姬想出的这个办法是每个男人梦寐以求的,但樊姬不是教楚庄王学坏,而是另有打算,她想让楚庄王通过这种办法多见到一些贤女,用这些贤女的才能和智慧来开导楚庄王,让其有所顿悟,从而洗心革面。
作为一个男人,看到樊姬四处精挑细选来的贤女,楚庄王很感动,他觉得不能辜负了樊姬的一番好意,于是照单全收一个不漏。
不知樊姬此举起到了很大的效果没有,但对太子党来说却是个天大的打击。
一日,大夫伍参去看望楚庄王,看见他左抱郑姬,右抱卫女,坐在钟鼓之间醉醺醺的观赏歌舞。伍参也是太子一党,看见楚庄王沉迷酒色,大惊失色,心想再这样下去自己迟早跟着太子完蛋,便试探性的问了楚庄王一句:“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
楚庄王一听原来是打哑谜,马上来了兴趣,想了一会便回道:“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原来太子是在韬光养晦,人不风流枉少年,年轻人玩玩也好,还免得惹其他的事,伍参这样一想,心情也豁然开朗,表示“吾知之矣”,然后“退矣”。
这算是中国历史中最有名的豪言壮语,不仅是伍参,连楚庄王自己也被刚才的一番话感动了。
心灵是可以顿悟的,行动跟不跟得上又是另一回事,说大话的楚庄王老老实实的上了几个月班,觉得还是过去那种生活比较好,又一如既往地躲在东宫之中,回到天天荒淫享受的老路上去了。
为了防止伍参这样的人多管闲事,还在门口挂起大牌,上书:“进谏者,杀毋赦。”
让这样沉湎淫逸、不思朝政的人继承楚王之位,是敌对国家拍手称快的一件大好事,尤其是晋国的赵盾。
此时的赵盾,已经过令狐之战、镇压政变、河曲之战等一系列军事行动,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赵氏内阁,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又通过扈地结盟、还地于卫等一系列外交手段,德昭诸侯,以至楚穆王一死,宋、陈、郑等国又主动的亲晋。
楚庄王继位第二年(公元前613年),忧国忧民的赵盾决定代表晋国,重新高举“尊王”的旗号,与宋、陈、卫、郑、许、曹六国的国君在宋地新城结盟,结盟的目的在于“攘夷”。
这个“夷”,基本上指的就是楚国和秦国。
楚大夫苏从忍受不了了,中原都在“攘夷”了,继位的楚庄王还是一如既往稳定发挥,整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便冒死进宫劝诫。楚庄王大惑不解,斥责苏从:“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若不闻令乎’)。你这样是会死的你知道吗?”
苏从挺起胸膛,大义凛然,从容答道:“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必亡。‘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
有伍参、苏从这样敢于冒死直谏的贤臣,何愁楚国不兴?楚庄王很受感动,热泪盈眶,决定亲自处理朝政,要向先辈们学习,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乃罢淫乐”,“任伍举、苏从以政”。
楚庄王开启霸业自此始,时年不足二十岁。
立誓没过多久,楚庄王的厄运就来了。
楚庄王元年(公元前613年),面对中原反夷势力的重新崛起,楚庄王决定加强申国防守,同时派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继续向东征伐群舒,以稳定东部边界。
成嘉和潘崇东征没多久,留守郢都的两个人便开始不安分起来,这两个人一个叫斗克,一个叫公子燮(xiè)。
斗克这个人我们比较熟悉,二十多年前秦国伐鄀,楚成王令当时还是申公的斗克率兵去救,没想斗克却被秦军俘虏,在秦国吃了七八年牢饭。直到崤之战后,秦国为了拉拢楚国,才将斗克作为和谈的礼物遣送楚国。
因为人生有了丧师辱国的污点,斗克回国后一直不被楚成王和楚穆王重用,但他自己却以为为秦楚和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巨大的心里反差让其心生怨念,郁郁不乐,一直伺机报复。
公子燮这个人是因为想求得令尹之职未达到目的,也心存芥蒂。
一个郁郁不乐,一个心存芥蒂,都属于壮志未酬型,于是两人一合计,趁着主弱而将又在外的时机,他们决定通过政变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夙愿。
首先,他们为了有破釜沉舟的决心,瓜分了成嘉和潘崇二人的家产。然后,他们派刺客去行刺成嘉和潘崇,以乱军心,同时为了抵抗成嘉和播崇的军队,他们又在郢都加固城墙。最后,他们失败了,反被回师郢都的成嘉和潘崇的军队杀了个回马枪。
慌乱之中的公子燮和斗克又一合计,觉得郢都是待不下去了,决定劫持楚庄王离开郢都,打算前往自己势力比较稳固的商密(今河南淅川县西)后再行打算。于是刚刚即位不久的楚庄王又被二人挟持上路,开始了一段生死未卜的旅程。
不过楚庄王的运气也很好,当他们路过庐邑(今湖北南漳县东)时,大夫戢黎和叔麇(jūn)二人早已收到成嘉密报,假装盛情欢迎公子燮和斗克,公子燮二人不知是计,感叹世间还是好人多,然后就放松警惕被杀了,这场“二子之乱”才遂告平息。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逃亡路上还是低调点好,还要随时保持警惕,要不然就会同高调的公子燮和斗克同样的结局。
公子燮和斗克死后,楚庄王恢复了人身自由,在戢梨和叔麇的护送下,又回到郢都。
这次政变对楚庄王有很大影响,他觉得一个帝王竟然会被挟持实在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在危难之际自己竟然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于是他开始冷静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尝试洞悉权贵势力之间的错节,开始有肃清异己的想法,准备将自己幼嫩的触角渗入这个国家的各个层面,他想要的同其他君王一样,那就是高效运转的秩序和至高无上的王权。
楚庄王一思考,晋赵盾就笑了。
现在中原国家除了蔡国,其他国家都弃楚投晋。蔡国离楚国太近,只要稍有二心必将被楚国摁在地上打,蔡国被打怕了,也就成了楚国的忠实小弟,不说生死相随,也是死心塌地的。现在,晋国准备拿蔡国开涮了。
楚庄王二年(公元前612年),赵盾派遣六卿之一的上军将郤缺率军,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
楚庄王觉得损失了蔡国以后再打回来就行,于是对于蔡庄侯的请求视而不见。不久蔡都失陷,蔡庄侯只能与郤缺签订城下之盟,丧权辱国之际于第二年悲愤而亡。
对蔡庄侯的请求无动于衷,导致蔡国签订城下之盟,楚庄王是很内疚的,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现在的楚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两难境界。
由于长期以来奉行武力侵伐的方针,尤其是楚穆王对周边小国和蛮族实行的灭国灭祭的军事扩展,虽然让楚国土地急剧扩张,但也埋下许多的隐患,这些被楚国吞并和侵略地区的土著一直密谋叛乱,并进行骚扰。
去年就是因为成嘉和潘崇平叛群舒,才被人钻了空子引发了“二子之乱”,所以楚庄王一直没兵,军队都调去平叛了,没法及时救蔡。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江汉平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饥荒导致楚国周边地区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动荡的火苗同时被点燃,叛乱如野火燎原般席卷楚国周边,声势浩大。
首先发难的是东方的夷、越、群舒等族,他们合兵入侵楚国的东南边境,攻占了阳丘,直接威胁訾枝(今湖北钟祥一带),离楚都郢仅一步之遥
其次是巴国东部的山戎族,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今湖北房县一带)。
再次是不久前才被楚国征服的麇国人,伙同麇国叛乱的还有百濮部落,他们带领各夷族部落在西北的选地集结,准备进攻郢都。
最要命的还是强大的庸国,作为灭商牧誓八国之一的庸国,此次进犯楚国绝对不是捞点好处这么单纯的动机,此次他们发动各蛮族部落前来只有一个目的——降服楚国。
短短不到半年,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往郢都,各地开始戒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一时间楚国形势极为严峻,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陷崩溃,可以说是熊绎立国以来所未曾有过的危险局面。
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楚庄王面对这一切不慌不乱,因为他有一个法宝,这个法宝的名称叫做集思广益、博采众议,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开会。
在中国,没有任何问题是一场会议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拖会。
此次会议召开的相当成功,达成了两项决策。
第一项:封锁楚国北部的申、息二县,并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不许任何人出入。
申、息二县是楚国进出中原的通道,也是中原诸国进入楚国的必经之路。楚国四面叛乱,军队疲于奔命,此时的申、息二县更肩负起防御中原诸国南伐的重任。
如果此时中原诸国在晋国的带领下南侵攻楚,楚国能否顶得住还真是一个大大的疑问。但是楚国方面表示完全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晋灵公长大了,现在大概十七八岁。
晋灵公完全没有遗传他爹朴实厚道的大雅风格,反倒是袭承他娘强横泼辣的个性,对于赵盾咄咄逼人的处事风格极不投缘,晋灵公是非常不爽他的。于是晋灵公开始明里暗里对赵盾使小动作。
去年(楚庄王二年,公元前612年),赵盾伐蔡之后,又联系了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在扈地结盟,重温新城盟会的友好,并率军讨伐侵犯鲁国的齐国。
当赵盾率领七国联军杀气腾腾杀往齐国的时候,又接到晋灵公要其退军的消息,赵盾一头雾水,以为晋国有难便紧急撤军,回去一问才知道晋灵公受贿了人家齐国国君齐懿公的钱,拿人钱财,为人消灾。
晋灵公受贿这个习惯让赵盾很为难,因为晋灵公耳朵软,好说话,哪怕犯了天大的事,只要贿赂下晋灵公就不怕晋国的打击,以后自己出门争个霸都不安心,听之则左右掣肘进退不得,不听则会被其他诸侯说三道四指桑骂槐。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自从齐懿公开了行贿这个先例之后,天下人都知道晋国君臣不和,君臣不和则导致君主猜忌,君主猜忌则导致晋国无心争霸,从此晋国也就失去了争霸中原的话语权。
当然这些都不是晋灵公操心的事情,他关心的是晋国是否还是自己说了算,至于赵盾活成什么样,也就不关自己什么事了。
所以,只要楚国和晋灵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楚国北方边境还是无忧的。从以后的一些事情来看,终其晋灵公执政期间,楚国同他本人的关系还是很铁的。
会议达成的第二项决策就比较关键了,因为它涉及到楚国的存亡——迁都。